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复杂性面中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三维CT检查后,对23例复杂性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原伤口、多个面部小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辅助内镜或穿颊器等微创技术相结合术式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整复和功能重建.结果术后13、6个月复查,全部患者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功能及面形恢复较好,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面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治疗方法.

  • 标签: 面中部骨折 复杂性骨折 穿颊器 内镜 微创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过表达MTUS1/ATIP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方法检测人舌鳞癌系UM1、SCC鄄9、SCC鄄15、Tca8113细胞株中MTUS1表达水平。应用含ATIP1片段质粒转染舌鳞癌细胞,48h后MTT检测舌鳞癌细胞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舌鳞癌细胞中MTUS1、p53、ERK1/2表达情况。结果转染MTUS1/ATIP1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其抑制约为40%(t=0.023,P<0.05);高表达MTUS1/ATIP1可导致舌鳞癌细胞株G1期阻滞(G1期:t=0.032,G2期:t=0.036,S期:t=0.027,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5,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染MTUS1/ATIP1后ERK表达升高,磷酸化ERK表达下降,p53表达升高。结论MTUS1可抑制舌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舌鳞癌 MTUS1ATIP1 增殖 凋亡
  • 简介: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首选方法。随着根管治疗术在临床中逐步推广和完善,使许多患牙得以保留。然而,根管治疗有6%~34%失败,其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对临床中1例由根管治疗失败而导致患牙被拔除病例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临床中如何避免医方因素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及根管治疗失败后治疗方案选择提供警示。

  • 标签: 根管治疗失败 根管治疗后疾病
  • 简介:口腔医学史是一门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和文化关系来研究口腔医学发展过程和规律科学。开设《口腔医学史》课程目的是使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口腔医学在社会不同历史阶段发展情况,有助于扩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腔医学专业职业兴趣,有利于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基础与临床阶段早期渗透,有利于传承中国及世界牙科文化。由李刚博士编著《口腔医学史》教材问世是我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一个新尝试。

  • 标签: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 医学史 出版 医学专业知识 人文素质 医学发展
  • 简介:目的使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中营养缺乏自噬因子1(NAF1表达,观察对NAF1基因沉默效果,并测定沉默后Tca8113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能力变化。方法建立小干扰RNA(si-NAF1)组、阴性对照(si-NC)组、对照(vector)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NAF1、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法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与vector组相比,NAF1-siRNA干预Tca8113细胞后,si-NAF1组NAF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χ^2=25.65,t=-17.1,P〈0.05),cyclinD1、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cyclinD1=-14.7,tMMP-2=-9.6,P〈0.0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t=-36.77,P〈0.05),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t=-12.33,P〈0.05),侵袭能力明显降低,si-NAF1组穿过Transwell膜细胞少于vector组。结论通过siRNA技术降低NAF1表达可能通过降低cyclinD1水平抑制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能力,通过影响MMP-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Tca8113细胞侵袭能力。

  • 标签: 舌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RNA干扰 营养缺乏自噬因子1
  • 简介:对单颌牙列仅余留3-5颗天然牙老年牙列缺损病例用黏膜支持式或混合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常会引起基牙负荷过大,或黏膜支持式可摘义齿基托下软组织受力时被压缩,出现基托下软硬组织萎缩和吸收,义齿下沉,基牙形成早接触,增加基牙和余留牙负担,造成牙周支持组织损伤。用套筒冠义齿修复能将牙合力合理分配到基牙、牙槽骨和黏膜,减轻基牙负担,减缓牙槽骨吸收,义齿戴入后稳定性好、美观舒适、咀嚼效率高、修复后远期疗效好。本文报道1例下颌仅余留3颗天然牙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后随诊观察4年临床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套筒冠义齿 牙列缺损 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力加力后CC类趋化因子受体1(CCR1)及其相关配体(CCL3、CCL5、CCL7)mRNA在大鼠牙周组织中表达变化规律,以探讨CCR1在正畸牙移动作用.方法将35只8周龄体重(220±25)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安装实验装置,其余大鼠安装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大鼠随机选择一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对侧第一磨牙作为对照牙,采用镍钛拉簧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力值50g.实验动物分别于加力后0h、12h、1d、3d、7d、14d处死,取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周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研究.结果大鼠牙齿加力后,观察到牙周组织内CCR1及其配体mRNA表达量呈现一定时间规律:加力后12h,CCR1、CCL3、CCL5、CCL7mRNA表达均开始上升,CCR1mRNA表达在3d达高峰(F=1.745,P=0.021),CCL3、CCL5mRNA表达在1d达高峰(F=19.976,PCCL3=0.019;F=17.114,PCCL5=0.008),CCL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R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在加力时7d均下降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CCR1及其相关配体mRNA表达出现一过性变化,呈现短时上调规律,推测CCR1及其相关配体表达与正畸牙移动过程及牙周骨改建可能相关.

  • 标签: 正畸力 SPRAGUE-DAWLEY大鼠 牙周组织 CC类趋化因子受体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探讨线粒体肿瘤抑制基因1(MTUS1)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TSCC、27例舌白斑和13例正常舌黏膜中MTUS1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舌黏膜与TSCC中MTUS1亚型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Kapalan-Meier法分析TSCC患者生存,并统计分析MTUS1在TSCC中表达与生存之间关系。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在正常舌黏膜上皮中MTUS1主要表达于棘层细胞胞浆内,部分位于胞核。正常舌黏膜中MTUS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舌白斑(t=5.876,P=0.037)和TSCC(t=7.638,P=0.00083);舌白斑中MTUS1表达明显高于TSCC,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1,P=0.0042)。MTUS1在高分化TSCC组织中表达高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者,但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73,P=0.071)。定量RT-PCR检测显示,ATIP1、ATIP3a和ATIP3b是舌黏膜组织中MTUS1/ATIP主要亚型;与正常舌黏膜相比,TSCC组织中MTUS1/ATIP亚型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7,P=0.0153)。高表达MTUS1TSCC患者生存明显高于低表达者(F=5.876,P=0.0286)。结论MTUS1在TSCC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线粒体肿瘤抑制基因1 鳞状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研究外源性拮抗人舌癌细胞SCC9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蛋白对人舌癌细胞SCC9增殖、凋亡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及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RT-PCR)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检测小分子肽ATWLPPR(A7R)对SCC9细胞NRP-1表达影响,利用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拮抗NRP-1蛋白后对SCC9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结果:A7R拮抗后SCC9细胞NRP-1mRNA水平下降而蛋白表达未见明显下降,同时对SCC9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而对SCC9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外源性拮抗NRP-1可促进SCC9细胞凋亡。

  • 标签: 神经纤毛蛋白 1 拮抗 舌癌 细胞凋亡 NRP-1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最常见、最基本临床治疗操作。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及临床操作特殊性,在拔牙操作中易发生一些临床并发症。本文针对牙拔除术基本特点、常见失误、并发症类型以及牙拔除术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上预防拔牙并发症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IndianHedgehog(Ihh)及其受体Smoothened(Smo)和Patched1(Ptch1)在渐进性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骨改建中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用24只8周龄雌性SD大鼠,实验组施以渐进性咬合紊乱,分别于20和24周后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Ihh、Smo和Ptch1表达情况.结果髁突软骨后部20周实验组明显增厚(F=4.39,P=0.003),但24周组有所缓解.免疫组化检测24周实验组Ihh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3.78,P=0.02),而20周实验组Smo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5.16,P=0.04).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20周实验组Ihh(F=7.80,P=0.012)和Smo(F=15.67,P=0.003)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周实验组IhhmRNA水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13.34,P=0.013),Ptch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P=2.13).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促进了大鼠髁突软骨中Ihh及其受体Smo高表达.

  • 标签: IHH SMO Ptch1 软骨 颞下颌关节 咬合
  • 简介: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患者无咬合接触即刻负重与早期负重牙种植体,在植入3年后种植体失败、修复体失败和影像学骨水平变化。材料和方法:80位牙列缺损患者被选定行两种种植体支持式即刻修复,2个月后,随机分配行即刻负重(试验组)或早期负重(对照组),每组有40位患者。本研究中种植体植入时扭矩必须大于30Ncm。在试验组中,种植体戴入无咬合接触暂时修复体。在对照组中,愈合基台连接种植体非埋植型愈合。术后2个月,最终修复体达到完全咬合接触。结果变量为负重3年后种植体失败、修复体失败、并发症和影像学骨水平种植后变化。试验采用盲法评估。结果:81颗种植体即刻负重,80颗种植体早期负重。2位即刻负重组患者与1位即刻负重组患者在3年后失访。无植入失败。2位即刻负重组患者和1位早期负重组患者发生了并发症。两组患者36个月后骨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67:均数差为0,2mm;95%可信区间为-023~0,63)。即刻负重种植骨吸收0,90mm(95%可信区间为0.63~1.17),早期负重种植骨吸收1.10mm(95%可信区间为0.81~1.39)。结论:如果达到足够初始稳定性,观察在部分牙列缺损患者中植入3年后,即刻负重与早期负重失败、并发症和骨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牙种植 早期负重 随访 即刻负重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处方在口腔种植义齿患者健康教育应用效果。方法将163例口腔门诊行种植义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与实验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通过宣教前后患者种植知识水平评分和复诊依从性对健康教育处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宣教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口腔种植知识平均分分别为(16.83±13.06)、(18.00±14.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P>0.05);两组患者宣教前后知识水平得分差值分别为(44.83±28.35)、(63.19±19.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7,P〈0.05);复诊平均次数分别为(2.26±0.605)、(3.27±0.7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56,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处方对种植义齿患者进行个性化宣教,可提高患者宣教效果和复诊依从性,值得在口腔专科门诊推广。

  • 标签: 种植义齿 健康教育处方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垂体瘤转化基因1(PTTG1)表达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EMT)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及定量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58例OSC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TTG1表达;并采用RNAi技术下调口腔癌SCC9细胞系中PTTG1表达,检测其对细胞中EMT相关基因E-cadherin表达影响。结果PTTG1在OSCC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046±1.137)和(0.975±0.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SC组织中PTTG1高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伴发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下调人口腔癌SCC9细胞系中PTTG1表达,细胞中E-cadherin表达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PTTG1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EMT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垂体瘤转化基因1 蛋白印迹法 定量逆转录PCR
  • 简介:附着体义齿是一类以附着体为主要固位形式固定-可摘联合修复义齿[1,2]。附着体形式较多,Mini-SG附着体系统是一种滑行冠外附着体,附着体阳性部件固定于基牙一端,阴性部件与义齿基托相连,两者嵌锁固位。Mini-SG附着体系统共用同一种阳性部件,但是根据阴、阳部件间固位形式不同,可分为六种类型:F型(摩擦固位型),R型(卡式固位型),Plus型(可调摩擦固位型),Hinge型(弹性铰链型),V型(横向螺栓固位型)和Latch型(栓锁固位型).

  • 标签: Mini-SG附着体 非游离端缺失 义齿 修复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23岁.主诉:“上前牙前突”求治.二、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部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上唇前突.2.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尚可;恒牙列,36残根,26伸长,46残冠,双侧磨牙、尖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0mm,深覆(牙合)Ⅲ度,上前牙有散在间隙,11、21、22树脂充填修复,21死髓牙,牙冠变色,下前牙Ⅰ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左偏1mm,37、47临床牙冠较短,第三磨牙均未萌出(图1).3.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弹响,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明显异常.4.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家族遗传史.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上颌第二磨牙 全身系统性疾病 牙矫治 下颌第 上前牙前突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程序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龈沟液(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蛋白(OPG)系统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继发性咬合创伤患者21例纳入研究,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研究结束时1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A组9例,咬合创伤牙位共计18颗,包括9颗前牙及9颗前磨牙;B组9例,咬合创伤牙位共计18颗,包括7颗前牙及11颗前磨牙。基线时,A组先实施全口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SRP)治疗,B组实施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第28天,A组接受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B组接受全口SRP治疗。其中,咬合调整治疗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完成。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基线、第28天和第56天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两组组内SRP治疗前后、咬合调整前后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在第28、56天时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SRP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降低,RANKL/OPG比值升高,与SRP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调整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RANKL/OPG比值降低,与咬合调整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调整治疗可降低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及RANKL/OPG比值,提示咬合调整治疗可能有助于抑制牙周骨组织破坏。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咬合创伤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蛋白
  • 简介: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通过重建三维数字模型,将其分割成层状后逐层堆积成实体模型。3D打印技术首先应用于工程领域,随后被推广到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和模拟等各个阶段。在口腔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逐渐应用于各个专业,本文重点阐述3D打印技术原理及在口腔颌面外科、修复科、口腔内科及正畸科中临床应用。

  • 标签: 3D打印 快速成型技术 口腔临床
  • 简介:Ti3SiC2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可加工陶瓷材料,具有金属和陶瓷特性,导电、导热性能良好,可加工,耐氧化、耐化学腐蚀,具有抗热震性、高温稳定性和高温塑性以及良好自润滑性等。本文综合评述了Ti3SiC2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前景。

  • 标签: TI3SIC2 层状陶瓷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