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房性囊性肾瘤(multilocularcysticnephroma,MCN)是一种临床上较罕见肾脏原发良性肿瘤,因其无特异临床表现,术前常常无法明确诊断,与其他肾脏囊性病变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如多囊肾、多发性肾囊肿、囊性肾癌等。我科于2011年收治1例MCN,现报告如下,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认识。

  • 标签: 多房性囊性肾瘤 文献复习 肾脏囊性病变 多发性肾囊肿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 简介: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发展以及医疗保险不断普及与完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寿命显著延长。随着透析治疗时间延长,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发生逐渐增加,骨折发生明显增高,已成为影响其生活和生存质量主要因素之一。本课题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骨折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血液净化技术 医疗保险
  • 简介:目的:观察RNA干扰(RNAi)沉默MUC1-C表达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影响。方法构建靶向MUC1-C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3000TM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以空白组和转染无关序列阴性对照组细胞作对照,转染48h后收集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MUC1-C蛋白表达,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MUC1-C48h后PC3细胞,MUC1-C表达降低,siRNA-144434、siRNA-144435和siRNA-144436灰度值分别为1.18、0.72和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siRNA-144434、siRNA-144435和siRNA-144436细胞增殖抑制分别为(12.55±2.05)%、(15.11±2.70)%和(16.22±3.43)%,siRNA-144436作用较明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MUC1-CRNAi可抑制MUC1-C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表达,从而延缓PC3细胞增殖。

  • 标签: 前列腺癌 MUC1-C RNA干扰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VEGF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3,VEGFR-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4例前列腺癌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HIF-1α、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IF-1α、VEGF-C和VEGFR-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60.9%、70.3%和71.9%,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无表达;HIF-1α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VEGF-C蛋白与病理分级和淋巴转移有关,VEGFR-3蛋白与淋巴转移有关(P〈0.0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C、VEGFR-3;VEGF-C与VEGFR-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C和VEGFR-3蛋白高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及淋巴转移相关。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HIF-1Α VEGF-C VEGFR-3
  • 简介:患者,男,21岁,因发现阴囊内无痛性渐大包块2年入院,无外伤史,一直未做任何治疗。体检双侧阴囊内可及正常大小睾丸组织,附睾、精索未及异常。阴囊中缝处可及正常睾丸大小包块,质地稍硬,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图1)。入院后B超检查示包块大小约3.3cm×2.7cm,有类似正常睾丸血供,无附属组织;CT提示包块组织密度与双侧睾丸相当,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阴囊内神经鞘瘤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睾丸组织 双侧睾丸 无外伤史 正常大小
  • 简介:病例患者王某,女,64岁,以“牙龈出血半月,肉眼血尿1周,加重伴左下腹疼痛1d”为主诉于2014年1月12日入院。自述半月前无名原因出现牙龈出血伴纳差,1周前出现肉眼血尿,并伴有小血块,均未诊治。1d前突发左下腹疼痛难忍,尿色深红,左眼球结膜充血,方至我院就诊。门诊急查尿常规示:蛋白(+),白细胞678.3/μl,红细胞43546.4/μl;血常规示:白细胞12.20×10^9/L,红细胞4.36×10^12/L,血红蛋白130×10^9g/L,中性比79.7%;彩超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膀胱内凝血块。患者发病以来无腰腹绞痛,尿急尿痛、低热盗汗等。否认肾脏、血液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既往有冬季抑郁症病史。

  • 标签: 中毒患者 敌鼠钠盐 诊治 膀胱内凝血块 左下腹疼痛 眼球结膜充血
  • 简介:患者,女,56岁,2006年7月四肢小关节肿痛,在外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等治疗半年缓解停药。2007年9月关节痛复发伴大腿内侧皮肤疱疹入院。空腹血糖14.3mmol/L,餐后2h血糖2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9.8%,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皮肤损害,予二甲双胍和抗生素对症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正常出院。2011年6月上述症状加重伴腰痛乏力,双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再次住院。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肾损害 白塞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尿路上皮癌对化学治疗敏感有效。目前吉西他滨+顺铂(GC)联合化疗方案,因其化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低,已经成为尿路上皮癌化疗一线方案。但是在透析患者中同时行术前新辅助化疗(GC方案化疗)未见文献报道。我院近期对1例接受透析输尿管癌患者安全地进行了GC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报告如下。患者,女,67岁。主因"无痛性肉眼血尿"3个月于2013年11月18日入院。

  • 标签: 术前新辅助化疗 透析患者 输尿管癌 不良反应发生率 无痛性肉眼血尿 尿路上皮癌
  • 简介:患者,女,79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10d前因自觉消瘦行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诉近1年来体重下降约30斤左右,伴乏力,纳差,无畏寒发热。CT及MRI检查提示左肾癌伴左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图1)。积极完善术前准备,与肝脏外科同台手术。

  • 标签: 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 MRI检查 体重下降 畏寒发热 左肾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收治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完善盆腔CT、MRI、膀胱镜检等检查,按膀胱副神经节瘤完善术前准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血压波动导致高血压危象。围手术期应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方式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术后需定期随访。

  • 标签: 膀胱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附睾横纹肌肉瘤在临床上极其罕见,我院于2014年4月10日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患者,15岁,因"右侧阴囊坠胀不适3个月"入院。查体:右侧附睾可及一约4.0cm×3.0cm大小卵圆形实性包块,光滑、质硬、无压痛,睾丸附睾分辨不清,肿物与阴囊皮肤无粘连,透光试验阴性,双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

  • 标签: 附睾横纹肌肉瘤 文献复习 原发性 透光试验阴性 肿大淋巴结 阴囊坠胀
  • 简介:病例患者,男,29岁,藏族。因“全身水肿伴腹胀10d”于2012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腹胀,活动后心悸气促,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腹痛及关节肌肉疼痛,8d前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蛋白尿,水肿腹胀进行性加重,遂入我院。否认肝炎史,有大量饮酒史9年,每天半斤白酒。入院体检:T36.8℃,P83次/min,R19次/min,BP90/60mmHg,神清。颜面水肿,口腔黏膜未见溃疡,全身皮肤无皮疹,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消失,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膨隆,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重度指凹性水肿。2012年5月30日查血常规:WBC8.75×109/L,NEUT0.903,Hb211g/L;尿常规:PRO(++),尿蛋白定量15.9g/24h;血生化:TP55.7g/L,Alb14.8g/L,GLO40.9g/L,ALT53U/L,AST44.7U/L,ALP96.1U/L,γ-GGT266.8U/L,BUN22.88mmol/L,Scr109μmol/L。病毒性肝炎、肿瘤标志物均阴性。腹水常规:乳糜性,浑浊,无凝块,李凡他试验(-),有核细胞计数0.01×109/L;腹水生化:蛋白7.8g/L;腹部彩超:肝脏体积增大,结构欠清晰,左肝缘变钝,实质回声不均匀,弥漫性增粗,第二肝门静脉消失,门静脉主干内径1.2cm,腹腔大量腹水。泌尿系彩超:双肾形态大小正常,皮实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清楚。X线胸片: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诊断:肾病综合征。予甲强龙8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并给予抗凝,金水宝、黄芪颗粒等治疗。6月4日复查肝功:TP34.8g/L,Alb15g/L,GLO19.8g/L,总胆红素3.2μmol/L,DB1.7μmol/L,ALT495.8U/L,AST432.2U/L,ALP259.1U/L,γ-GGT659.4U/L,血清总胆汁酸19.5μmol/L;肾功能:BUN6.83mmol/L,肌�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膜性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组蛋白抗体
  • 简介:肉瘤样肾细胞癌临床少见,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临床特点。肉瘤合并腔静脉癌栓形成者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1例肉瘤样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d"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无其他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标签: 肉瘤样肾细胞癌 腔静脉癌栓 文献复习 临床特点 恶性程度 癌栓形成
  • 简介:作者首次报告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UCB)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RC)术后2、3年无疾病生存(DFS2、DFS3)与5年总生存(OS5)之间关系。德国10家泌尿外科中心协作,收集1989年至2008年欧洲8家中心UCB行RC患者2483例,前期研究中纳入研究者为pT2~4a及软组织切缘(STSM)阴性患者1738例,前期被排除者为切缘阳性或其他分期(pT0~T1、pT4b)患者745例。

  • 标签: 无病生存率 全膀胱切除 切除术后 根治性 预后指标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β1,3-转移酶(C1GALTl)基因单核苷酸位点(SNP)rs9639031、rs5882115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IgA肾病(IgAephropathy,IgAN)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N90例维吾尔族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在同一医院体检90例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性别和年龄等相匹配。采集纳入研究对象外周血,提取DNA,应用PCR法扩增C1GALT1因上2个SNP分别为rs9639031、rs5882115位点对应基因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2个SNP位点基因型,分析rs9639031、rs5882115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差异,进一步分析C1GAT态性与IgAN发病关系。结果(1)C1GALT1因SNPrs5882115中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IgAN组与对照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P=0.014,等位基因P=0.005)。IgAN组DI、Ⅱ型频率(32.2%、2.2%)较对照组(14.4%、1.1%)高,对照组DE)型频率(84.4%)较IgAN组(65.6%)高。单因素Logist回归分析显示,rs5882115多态性对IgAN患病风险可能有影响(P=0.005),携带DI基因型患病风险为携带DD基因型2.874倍(OR=2.874,95%CI=1.3756.007),而携带I等位基因患病风险亦较携带D等位基因高(OR=2.469,95%CI=1.290~4.728)。(2)C1GALT1基因rs9639031中,IgAN组CC、CT、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0%、42.2%、17.8%、61.1%、38.9%,对照组分别为32.2%、46.7oA、21.1%、55.6%、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1GALTl基因上SNP位点rs5882115多态性可能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风险有一定关系,但未发现C1GALT1基因上SNP位点rs9639031多态性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风险关联性。

  • 标签: IGA肾病 基因 单核苷酸
  • 简介:肉瘤样肾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高、预后差特殊类型肾癌,临床少见。同侧肾脏并发肉瘤样肾细胞癌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更为罕见,我院于2011年11月8日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月余"入院。泌尿系专科查体无阳性体征。

  • 标签: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肉瘤样肾细胞癌 文献复习 肾脏 同侧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提高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认识,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例患者初诊时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伴左肾侵犯,给予CHOP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左肾肿块较前无明显变化,行左肾肿块穿刺活检,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遂在全麻下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左肾透明细胞癌,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临床少见,但并非偶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两者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在临床工作中亦需提高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认识。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肾细胞癌 第二肿瘤 诊断
  • 简介:SETDB1已在部分人类肿瘤中被确立为癌基因。本研究目的是检测艇珏坫J基因及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组织、细胞系、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并研究SETDB1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在体外增殖、迁徙、侵袭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PCR)免疫组化检测SETDB1基因及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组织、细胞系、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借助siRNA下调SETDB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表达,分别应用细胞计数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小室侵袭实验对SETDB1下调后细胞进行检测。结果:SETDB1在人前列腺组织、细胞中高表达,下调SETDB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表达后,前列癌细胞增殖、迁徙、侵袭能力降低。结论:SETDB1可以作为前列腺癌癌基因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 SETDB1 前列腺癌 表观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