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1/2006-0l在我科住院的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40眼,每位患者一侧眼行传统的小粱切除虹膜周切术(传统术),另一侧行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改良术),将两组疗效对照,随访观察18mo以上。结果:改良术组远期眼压控制与传统术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筹异。结论: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是常刷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较易掌握,且远期疗效较理想。

  • 标签: 传统型抗青光眼手术 改良犁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24例,采取颞上方或颞侧角巩膜缘隧道式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避开功能性滤过泡,保持已有的滤过功能。结果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5的15例、0.1~0.4的7例、<0.1的2例。随访3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小切口囊外摘出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功能。

  • 标签: 白内障摘出术 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目的和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26例30只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进行了回顾,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保持功能性滤泡。结论经过颞侧角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未损伤滤过泡及滤过区,术后眼压正常,可获得良好视力。

  • 标签: 小切口 青光眼 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瘢痕性滤过泡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32例(32眼)进行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并进行针刺分离,观察分离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观察3~18(平均8.9±4.5)mo,针刺后3mo平均眼压由(30.6±6.2)mmHg降至(16.7±5.2)mmHg,总成功率为84%;随访≥6mo,眼压由治疗前(31.2±7.2)mmHg降至(17.8±5.8)mmHg,总成功率为84%;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随访6mo以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76%;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有前房延缓形成3眼和前房少量积血3眼,3d后均自行恢复。结论: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对瘢痕性滤过泡的功能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丝裂霉素C 针刺分离 瘢痕性滤过泡 青光眼
  • 简介: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的治疗以降眼压为重点,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青光眼手术方式多样,但滤过性手术一直以来在临床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滤过性手术虽然经过了多次改良,但单纯手术失败率仍很高。我们就如何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成功率,回顾了近10a的相关文献,总结中西医对于手术失败原因的认识,介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可联合运用的中西药物,以期应用中西药物联合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的治疗以降眼压为重点,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青光眼手术方式多样,但滤过性手术一直以来在临床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滤过性手术虽然经过了多次改良,但单纯手术失败率仍很高。我们就如何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成功率,回顾了近10a的相关文献,总结中西医对于手术失败原因的认识,介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可联合运用的中西药物,以期应用中西药物联合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滤过性手术 中药 西药 联合应用滤过性手术 中药 西药
  • 简介:目的观察壳聚糖对兔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中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壳聚糖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抗瘢痕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健康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以2.5%壳聚糖液注射手术部位,手术对照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术后1w、2w、4w、12w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三组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阳性表达率,观察眼压情况。结果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组VEGF阳性表达率较高,A、C组较低。三组眼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壳聚糖在兔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中的应用可以下调VEGF的表达,更持久地降低眼压。

  • 标签: 壳聚糖 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 新生血管生成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3月内25眼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纤维瘢痕,联合结膜下注射5-FU5mg/次,隔日1次,最多5次,分析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25眼中,21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18眼在15mmHg以下;滤过泡形态:有19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损伤、滤过泡损伤等。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滤过泡 青光眼 5-FU 功能不良
  • 简介:目的:评估以反复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处理青光眼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3/2013—02在我院以反复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处理因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而眼压升高的连续病例34例34眼。分析治疗后眼压、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眼部并发症。结果:治疗后平均眼压从35.51mmHg降至14.43mmHg(P〈0.05),成功率达91%。常见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损伤、结膜撕裂和脉络膜脱离等。结论:反复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处理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安全有效。

  • 标签: 滤过泡 青光眼 功能不良 5-FU 针刺分离 房角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60岁以上老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对临床收治的60岁以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8例(70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其临床疗效,包括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术后第1天,第1周,第1、3、6月眼压均控制良手术成功率高,副反应小.讨论60岁以上老人眼球尤其是角膜缘处发生特殊的组织学改变,使其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等的使用更加受限,而生物羊膜副反应较小,且可以长期有效的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60岁以上老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生物羊膜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54例(72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上象限或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65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7眼视力不变。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眼压(13.40±3.56)mmHg。功能性滤过泡保留完整,未见瘢痕化及渗漏。结论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操作简单,视力提高明显,术后并发症少,眼压控制稳定。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 简介:<正>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由于肾脏排泄及调节功能衰竭引起全身多种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可引起视乳头、视网膜血管及黄斑部改变。对我院65例CRF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后眼底动态观察,以探讨其与有关眼底改变的关系。

  • 标签: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眼底改变 血尿素氮 黄斑部 动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