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5月26-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成功主办了“2012鼻外伤畸形的功能与形态重建学习班”。学习班邀请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德辉、王琪、陈少华,整形外科穆雄铮,眼科林明等教授及本科室王珮华、石润杰、陈东等多位具有丰富的鼻科手术学、鼻面部整形经验的专家授课。

  • 标签: 形态重建 学习班 鼻外伤 畸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损伤情况。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70dBSPL的脉冲噪声暴震200次后,取材作全耳蜗铺片行免疫组化检测(prestin和phalloidin);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受损毛细胞的病理变化。同时做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标记染色。荧光显傲镜和电镜下观测结果:结果强噪声暴露后,毛细胞纤毛大部分消失,只有小部分表皮板存在,同时细胞核蹿裂消失,而此时胞体大部分存在,但有肿胀及变形等变化。结论噪声损伤后,毛细胞的纤毛及胞核首先发生变化,随后胞体肿胀溶解,因此毛细胞的胞核及纤毛变化最先反映毛细胞受损情况,但纤毛的缺失并不代表毛细胞的缺失和死亡。如果单从一种形态观测指标评估毛细胞的损伤病理状况是不全面的。

  • 标签: 噪声 毛细胞 损伤
  • 简介:空间维度形容词是描述物体各个维度特征的形容词,是语言障碍儿童康复重要且较难的教学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如何让儿童循序渐进地掌握是教学中常面临的问题。本文基于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的习得规律,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案例,设计了语言障碍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训练的参考范式,包括感知、匹配、比较和运用四个阶段。

  • 标签: 语言障碍儿童 空间维度形容词 训练范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浓度ouabain溶液对贵州小型猪内耳的作用,分析听力改变药物浓度关系。方法采用健康、黑色2月龄贵州小型猪1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动物通过完整圆窗膜局部应用不同浓度ouabain,分为1mM组、0.1mM组,对照组动物局部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用药前后行听陛脑干反应测定,并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动物在应用药物后三天、一周、两周时的听功能及内耳形态学(螺旋神经节、毛细胞)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内耳形态及听功能未见明显变化,不同浓度Ouabain均可导致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毛细胞形态及数量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BR阈值变化明显(P〈0.05)。结论经完整圆窗膜给药,ouabain溶液对小型猪螺旋神经节细胞有损伤,并且损伤程度具有浓度依赖性,并造成听阈明显提高,ouabain对毛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内耳毛细胞 螺旋神经节 听神经病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全口义齿腭部基托形态对无牙颌患者语音效果的影响。方法10例无牙颌患者分别戴入光滑面全口义齿(组A)和有腭皱全口义齿(组B),应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computerspeechlab,CSL)测量发/da/,/ta/,/sa/,/na/后冲直条(spike,S)、嗓音起始时间(voiceonsettime,VOT)和过渡音征(transition,T)。结果冲直条全部出现;发/da/音时,两组义齿的辅音/d/VOT均值分别为10.456±0.355ms(组A)和11.063±0.443ms(组B);发/ta/音时,两组义齿辅音/t/VOT均值分别为106.405±3.205ms(组A)和113.372±1.598ms(组B);VOT均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腭皱义齿组/d/、/t/VOT均值VOT正常标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da/、/ta/音时,两组义齿辅音/d/、/t/过渡音征起始点(T-onset)组A均值为1467.937±110.986Hz,组B均值为1635.677±109.065Hz,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腭皱作为一种有助于发音(舌腭音)...

  • 标签: 全口义齿 无牙颌 腭皱 辅音 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
  • 简介:1声音解析人类的听觉系统能主动运用潜意识去捕捉周围的各种声音,并转变成自身需要的有意义的信息。虽然人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和本体感觉系统时刻接收到各种信号,但是人们只会关注那些被认为有意义的事物。按照格式塔组织原则.人类这种极其重要的组织和分析功能可避免自己陷入太多无意义信息的漩涡中。

  • 标签: 声源定位 助听器 听觉系统 感觉系统 潜意识 声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超高倍显微镜在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与门诊血尿标本217例,对同例样本分别采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超高倍显微镜检测,分析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结果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超高倍显微镜检测结果准确率较高,且两种方法之间均无差异性。结论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超高倍显微镜需结合使用,以克服两种方法的缺陷,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提高确切依据。

  • 标签: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 超高倍显微镜 尿液红细胞
  • 简介:经国家继续教育委员会的批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将于2008年10月25~27日在上海举办“鼻创伤和畸形的功能与形态重建”继续教育学习班,学习班代码:20080701018,30学时,授予国家级Ⅰ类学分10分。学习班将邀请多位具有丰富鼻面部外伤整形经验的专家教授参与,内容涵盖国内外最新的鼻外伤和外伤后畸形的治疗专题讲座,并有精彩翔实的手术录像讲解。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形态重建 学习班 鼻创伤 畸形 耳鼻咽喉科
  • 简介:目的了解耳蜗植入患者蜗内各电极听神经兴奋区域的分布特点,进而找寻无创性检测残余听神经功能的客观手段.方法对20例植入了NucleusCI24的患者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RT).其扣减算法的设计利用了神经反应的不应期特性.若将先后两个脉冲(掩蔽脉冲探测脉冲)施加在不同的电极上,则可测得各电极电听觉兴奋性的空间分布函数.结果1患者电听觉兴奋性的区域,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变宽;2各序号电极的兴奋空间相互交叠,并表现出Ⅰ、Ⅱ两种类型:Ⅰ型为钟型、Ⅱ型为不对称钟型(高频侧兴奋性弱);3患者第5、10、15号电极的兴奋空间的总体特征,可分为A、B、C三类,并与耳聋病程长短表现出相关性.结论电极的兴奋区域函数耳蜗电反应的调谐曲线十分相近,表现为相互重叠的"滤波器组".A、B、C三类空间分布特征,病程长短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神经兴奋性区域的空间分布可能作为推测听神经残存率的依据.

  • 标签: 耳蜗植入 神经兴奋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周龄C57BL/6小鼠内耳形态学及其ABR阈值变化。方法取C57BL/6小鼠3周、4周、12周、26周各10只,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双侧2、4、8、16、20kHzABR阈值。采用基底膜铺片MyosinⅥ、Neurofilamen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耳蜗毛细胞和神经丝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及其静纤毛随年龄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增长,C57BL/6小鼠各频率ABR阈值明显提高,顶转和底转内毛细胞缺失逐渐增多,神经丝染色渐淡,毛细胞静纤毛逐渐发生数量减少、增粗融合、倒伏等变化。到26周龄时已达到重度聋,各频率较3周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顶转和底转内毛细胞有连续缺失,外毛细胞完全缺失,内毛细胞只有残存的少量静纤毛,粗细不均,倒伏明显。结论本研究对国产C57BL/6小鼠的内耳形态进行观察,明确了其ABR阈值和内耳毛细胞的变化规律,为用国产C57BL/6小鼠进行老年性聋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C57BL/6小鼠 耳蜗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 毛细胞
  • 简介: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疾病,病因复杂、发生率高、治疗闲难。对耳聋的病因、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耳聋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Connexin蛋白因在遗传性耳聋中的作用而被广泛研究。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N蛋白 分子生物学技术 系统疾病 致病机制 发生率
  • 简介:自2000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以来,今年已是第五个全国爱耳日.回顾前四次全国爱耳日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老百姓都知道中国有个"爱耳日";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爱耳日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关注中国的爱耳日;通过爱耳日活动为百姓办实事,全民预防耳聋,爱耳护耳意识在逐年提高.

  • 标签: 爱耳日 听力障碍 助听器 诊断
  • 简介:眩晕是一种涉及多学科临床工作的常见的临床现象,通常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骨科、眼科以及心血管内科等学科。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眩晕是仅次于头痛的常见症状,而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眩晕比例可达40%以上。然而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相应基础研究的相对滞后,这一常见临床症状给医师带来不少困惑并导致诊治混乱。长期以来大量的眩晕患者被冠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rbal.basilarinsufficiency,VBI)或颈性眩晕的诊断,而部分由脑血管病导致的眩晕也有可能被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概念或认识上的混乱很可能导致不正确的检查和处理,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永久性损害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试图从脑血管疾病眩晕关系角度对其概念和相应处理进行阐述。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管病患者 颈性眩晕 神经内科
  • 简介:在生物学上,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是从研究小鼠开始的,MITF也不例外。1992年,第一例Mitf插入突变转基因小鼠被报导,它是建立在C57BL/6xC3H杂交背景上的VGA-9鼠系,具有特定的表型:白色皮毛,小眼畸形,纯合子VGA-9小鼠在出生2个月时丧失对声音的反应;电镜观察可见VGA-9小鼠耳蜗血管纹中间细胞即黑色素细胞缺失。

  • 标签: WAARDENBURG综合征 转基因小鼠 C57BL 黑色素细胞 耳蜗血管纹 插入突变
  • 简介: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亚细胞器结构.参与内分泌性蛋白及膜蛋白翻译后加工修饰、正确折叠和新生蛋白的转运过程。然而,多种生理、生化以及一系列的细胞毒因素,如基因突变或机体状态的改变包括缺血、缺氧、营养不足、病毒感染、钙平衡失调等各种内质网刺激因子均可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 标签: 内质网应激 耳聋 翻译后加工 钙平衡失调 内分泌性 亚细胞器
  • 简介: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最早由CherryMargulies[1]在报道酸性反流喉后部肉芽肿病例时提出。本病未被正式命名前,曾有反流性喉炎、胃咽反流、咽食管反流和食管外反流等提法。已知LPR某些呼吸道疾病有关,如哮喘。当哮喘患者出现咳嗽、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伴随症状时应考虑LPR。哮喘LPR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阐明。

  • 标签: 哮喘(Asthma) 胃酸(GastricAcid) 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 简介:耳鸣的定义是指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是突发性聋的常见伴发症状,不仅听神经系统有关,而且心理障碍关系密切。无突发性聋耳鸣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而突发性聋患者群中伴随耳鸣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临床显示耳鸣可作为先兆出现在突发性聋发生以前数小时,也可能与突发性聋同时出现,少数作为突发性聋后遗症成为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耳聋伴发耳鸣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临床亦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据流行病学调查突发性聋的发病率是5~20人/10万,突发性聋中耳鸣发病率日本报道为78.2%~91%,国内为70%~100%。

  • 标签: 突发性聋 耳鸣 流行病学调查 伴发症状 发病率 神经系统
  • 简介:为了评估筛窦切除术后使用新型自交联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水凝胶羟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黏性海绵相比,促进创面愈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所社区医院的4位医师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盲法进行了本研究。共纳入3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双侧筛窦切除术。

  • 标签: 鼻科学 筛窦切除术 杂志 过敏 美国 交联透明质酸
  • 简介:目的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闭锁的患者,实施外耳道成形术重建外耳道改善听力。对新外耳道的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对影响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外耳道畸形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案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材料方法一般资料:本文收集07年9月—10年9月期间资料完整的73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行外耳道成形术者。入选标准依据Jahrsdoerfer的中耳评分法;术前伴难以控制的外耳道感染、胆脂瘤破坏鼓室者除外;平均随访时间22.0月、平均手术年龄12.8岁。治疗方法采用耳甲切口、上鼓室入路,常规替尔氏皮片外耳道植皮。新鼓膜采用颞肌筋膜或乳突骨膜外覆盖部分裂厚皮片,或小外耳道皮肤转位小鼓膜形成新鼓膜;凡士林抗生素纱条紧密填塞固定外耳道植皮,如无感染发生3-4周后取出,取出后常规膨胀海绵或消毒棉球扩张。结果狭窄组19例(95.0%)达实用听力(ABG〈30dB),且长期结果稳定,外耳道并发症少。其中4例(20.0%)术后气骨导差小于10dB。新外耳道感染及耳甲腔耳周皮肤湿疹和鼓膜外移钝角化少见。闭锁组仅27例(50.9%)获实用听力(ABG〈30dB),并发症多。两组之间在听力改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闭锁组的效果较差。结论新外耳道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是否伴有小鼓膜和正常外耳道皮肤密切相关,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对完全闭锁者再造外耳道需要更慎重。

  • 标签: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闭锁 外耳道成形术 小耳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