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自体砧骨重建听骨链的开放式IIIa型鼓室成形的听力改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16耳)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中耳炎接受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自体砧骨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后随访3-6个月,评估患者手术后听力改善情况,分析指标为手术前后言语频率的纯音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所有均达到干耳。纯音气导听阈从术前的45.2到干耳。降至术后的30.6的干耳。纯音气导听阈(P〈0.05)。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3.1、术后7dB及19.8、术后7dB分别为从术前的析,其中气骨导差小于20dB者占62.5%(10/16)。结论在本组病例中,以自体砧骨行听骨链重建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获得了较好的近期听力改善效果,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自体砧骨 听骨链重建术 听力
  • 简介:目的慢性中耳炎是常见的多发病,但治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探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5例(耳),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对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SPSS14.0统计软件统计,采用校正的chi-squaretest检验。结果85例(耳)总有效70例(82.4%,70/85),术前骨导听阈提高与病程长短、胆脂瘤无关(P〉0.05),与听骨链中断、固定有相关性(P〈0.05),听骨链的破坏吸收、肉芽包绕、固定会造成术前骨导听阈提高,该式带蒂的"袖状"外耳道、鼓膜上皮瓣覆盖移植膜,具有良好的固位作用,较好地保留了鼓膜自然形态,听阈达到或保持在应用水平63例(74.1%,63/85)。鼓膜一期愈合率为96.47%(82/85)。结论手术适应证的正确选择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最大限度地保留或还原了患者正常的中耳及外耳道的正常生理结构,提高了听力功能。

  • 标签: 夹层法 鼓膜成形术 中耳炎 胆脂瘤 耳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并对不同频率听力重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行开放式鼓室成形的920例患者,从中筛选具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87名,利用纯音测听对患者手术前后0.25kHz、0.5kHz、1kHz、2kHz、3kHz、4kHz、6kHz频率处的纯音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和气骨导差进行评估,比较各项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探讨各频率重建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气导听阈总体平均值在各个频率均有显著改善,听觉重建效果从低频到高频呈下降趋势,其中1kHz以下频率明显优于2kHz以上频率;术后气骨导差总体平均值在各个频率均有显著改善,且听觉重建效果从低频到高频呈下降趋势,其中1kHz以下明显优于2kHz以上;术后骨导听阈总体平均值除4kHz,其余各频率均有显著改善,1kHz重建效果显著优于其他频率,未做听骨链重建患者平均骨导听阈只有1kHz频率略有改善;术后随访期内无复发患者。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在清除病灶同时可有效重建慢性中耳炎患者听觉能力,低中频显著。

  • 标签: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听力重建 频率
  • 简介:目的观察钛人工听骨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Ⅰ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中的应用情况,为钛人工听骨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99例(耳)使用钛人工听骨进行I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的疗效,对患者进行纯音听力检查,比较术前和术后气骨导差的变化。手术方法均为开放式鼓室成形,视上鼓室外侧壁(桥)保留与否和植入人工听骨类型的不同,将术后听力结果随访完整的112例病例分为三组:组一:留桥鼓室成形,植入PORP;组二:断桥鼓室成形,植入PORP;组三:断桥鼓室成形,植入TORP。结果:术后随访3月至1年,术后气骨导差≤20dB者共43例,其中植入部分人工听骨(PORP)42例,植入全人工听骨(TORP)1例。组一与组二比较,术后气骨导差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组之间术前与术后气骨导差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植入PORP组比植入TORP组术后气骨导差改善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无胆脂瘤复发,3例人工听骨排出。结论手术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无关,植入的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有关。

  • 标签: 听小骨假体 鼓室成形术 听骨链重建 慢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