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性病死灰复燃30多年来,虽然梅毒发展较其他性病晚,但其发展迅速,速度超过了其他性病,其危害也大大地增加.由于先天梅毒和晚期梅毒急剧上升,对家庭及社会危害越来越大.尽管当前诊疗技术已有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防治不力,用药紊乱等),近年来却发觉本来容易治愈一种性病出现了许多难题.不过这些问题存在,主要是医患人员对梅毒诊治重视不够,治疗不规则,方法不讲究,复查不及时,随访不到位所造成.因此,对梅毒治疗关键是讲原则、循方案、重随访.1梅毒治疗原则

  • 标签: 梅毒 治疗
  • 简介:巴西天疱疮(FS),一种地方性落叶型天疱疮(PF),是以抗桥粒核心糖蛋白-1自身抗体阳性为特点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之前该病主要集中在巴西MatoGrossodoSulLimaoVerde地区,,在FS患者血清中亦可检测出抗桥粒核心糖蛋白-3(Dsg3)抗体,为进一步确定该病血清学、地域分布、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作者试图应用ELLSA法检测生活在该地区及非本地人正常个体血清中抗Dsg3自身抗体。146例来自Li-maoVerde正常人中有53例(占36%)检测到抗Dsg3自身抗体,而来自周边地区140例正常人中只有8例(占6%),检测出阳性率比例与该高发区域距离呈现显著性相关趋势。(P<0.001)。作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支持FS发病中触发了抗体反应环境因素很可能就位于该地,也同意来自Brasilia合作研究者所报道观点,即可能发展为FS危险人群也可能有发展成地方性寻常性天疱疮危险。巴西地方性天疱疮患者抗桥粒核心糖蛋白-3抗体检测@Hilario-VargasJ.@DasherD.A.@L.A.Diaz$DepartmentofDermatolo...

  • 标签: 地方性天疱疮 天疱疮患者 巴西地方性
  • 简介:1980年笔者在临床上接触到第一例尖锐湿疣,到现在诊治近5000例尖锐湿疣病人,其中最难解决问题是复发。外观上无论用何种方法清除了疣体后,往往不到3个月或半年,有的甚至不到半个月又出现,有时比原来更多。防治尖锐湿疣复发比治疗尖锐湿疣本身更重要、更艰难。

  • 标签: 尖锐湿疣
  • 简介:1男性、老龄化与健康我们在探讨老龄化与健康问题时,不可能抛开性别的因素。以往人们在谈到健康问题时,经常把性别因素当成女性因素同义词。虽然女性遭受疾病和伤残可能性比男性更大,但是男性平均寿命却低于女性,造成这种结果原因还不十分清楚。

  • 标签: 中老年保健 男性 女性因素 性别因素 平均寿命 老龄化
  • 简介: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常见皮肤病。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艾滋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以及其他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因素增多,带状疱疹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本病呈自限性,极少危及生命,但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并发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成员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 治疗 规范化
  • 简介:近年来,性病已成为发病率较高传染病,已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随之而来一些不法游医、个体开业医和一些未经批准诊治皮肤性病医疗机构一哄而起,到处开设皮肤性病专科门诊。不论城市大街小巷和农村集市随处可见“皮肤性病专科”、“祖传秘方治性病”、“精治、包治各种皮肤病”广告招牌,电视、报刊刊播医疗广告也多为皮肤性病广告。部分地区还

  • 标签: 皮肤性病 医疗市场 对策
  • 简介:早期梅毒中医药治疗应重视透邪解毒,防止内陷导致日后严重病变。"菌、毒、炎并治"对吉海氏反应防治具有针对性。晚期梅毒"治疗矛盾",应重视中医药恢复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作用,将驱梅与保护患者并重作为中西医结合科学治疗理念。由胡传揆教授发出邀请,以秦伯未为首多名一流中医专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协作,用地黄饮子治疗,解决了脊髓痨患者闪电痛、共济失调痛苦,就是一个突出例子,谱写了梅毒中西医结合治疗一页华章。中医防梅毒内陷,属于"治未病""已病防变"范畴,提出可以目前受到关注发生血清固定和发展为神经梅毒及其他严重病变作为防范重点目标。神经梅毒防范主张借鉴地黄饮子治疗脊髓痨经验。既往用土茯苓等方剂治疗中可看出一些改善血清反应和血清固定蛛丝马迹,可作为研究参考线索。

  • 标签: 透邪解毒 防内陷 菌毒炎并治 治疗矛盾 脊髓痨 地黄饮子
  • 简介:简要介绍了变性症或称易性病以及人类目前应对这种疾病两种做法基本认识,分析研究了两种变性实践私权利根据与自然人进行变性法律条件,详细讨论了变性对自然人私权产生各种影响。

  • 标签: 变性症或称易性病 变性手术 法律条件 私权利
  • 简介:性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人们进行系统关于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达到使受教育者具有科学性知识、正确性观念以及高尚性道德和健康性行为目的.性健康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综合性素质教育,性健康教育结果将直接影响着人口与发展,这其中对人口安全问题影响更为突出.然而何谓人口安全?性健康教育与人口安全又有着怎样联系和影响?本文就以上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 标签: 健康教育 人口安全 性知识 性道德教育
  • 简介:1尖锐湿疣复发原因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人乳头瘤病毒是-直径43~55nm环状双螺旋结构DNA病毒,HPV病毒颗粒外面有72个壳颗粒,为20面立体对称外形,约有8000对碱基,病毒颗粒分子量为5×106道尔顿,为一无包膜裸露型病毒体。

  • 标签: 尖锐湿疣复发 人乳头瘤病毒 预防 病毒颗粒 DNA病毒 双螺旋结构
  • 简介:采用《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随机抽样调查了武汉地区627名大学生,了解大学生对异性交往与性问题主观感受,以及这类问题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结果发现异性交往和性问题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最重要方面,从而得出结论,认为性教育不能过分夸大大学生问题而忽视异性交往问题.

  • 标签: 大学生 异性交往 性问题 压力 调查研究 性教育
  • 简介:同性恋者作为一个特殊亚文化群体,长期遭受着歧视和偏见,他们特有的行为方式使得他们背离了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同性恋者生存面临着严峻伦理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同性恋者面临伦理困境,其次分析了他们面临伦理困境原因,最后提出了同性恋者走出伦理困境路径,以减少对同性恋歧视,增加社会对同性恋者关注度,为同性恋者提供一个宽容社会生存环境。

  • 标签: 同性恋 伦理困境 原因 路径
  • 简介: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已经成熟、而性心理尚未成熟时期,容易产生各种性心理问题。了解性心理问题,分析其成因,对他们实施健康性心理教育,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也利于培养他们健全、完善的人格。本课题对新疆大学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性心理问题 性知识 性态度 性行为 成因 对策
  • 简介:特应性湿疹(AE)是手部湿疹主要危险因素。在斯堪那维亚基于人群调查中“是否患过儿童湿疹”问题经常用来评估儿童期AE发生。在目前研究中,此问题有效。根据1960年以来学校医疗档案确定出600例AE患者及600例无湿疹或过敏性疾病对照,将问卷发给他们。应答率为70.5%,应答者平均年龄为36.7岁。问题特异性为70.7%,灵敏性为89.9%。目前患手部湿疹亚群较未发生者灵敏性较高而特异性较低。结果显示:该问题高估了儿童期AE患病率,系数为1.6。当行危险评估时,此问题较手部湿疹终生危险度能更好评估目前手部湿疹发生危险度。总之,这一确认问题高估了儿童期AE发生率,并可能在成年人群调查中高估AE作为手部湿疹危险因素作用。

  • 标签: 儿童湿疹 危险评估 儿童期 特应性 手部湿疹 成人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以问题为先导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roblem-originatedclinicalmedicalcurriculum,PCMC)结合多媒体课件在皮肤性病教学中效果,为该校医学生皮肤科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找到一种更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2级本科4个班级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8人。将入组医学生,按照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以老师讲授为主。试验组采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方式授课。2组授课老师均一致。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采取技能和理论两种考核方式,通过最终成绩比较,分析对比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对于两种教学模式接受程度。结果试验组学生临床病例综合考试平均成绩(91.9分)高于对照组(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成绩对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82.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应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理解书本上抽象理论知识,并且可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最终取得良好教学和学习效果。

  • 标签: PCMC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 教学实践 皮肤性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初始皮肤镜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号发(45.0%),黄点、断发、短毳毛与斑秃病程呈负相关,感叹号发与轻拉发实验呈正相关,黑点、断发、感叹号发两两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二苯环丙烯酮(DPCP)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均未见明显新生毛发,而另外3组有1种或以上皮肤镜征象消失患者均伴有新生毛发增多.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口服激素组中4种征象(黄点、黑点、断发、感叹号发)均有.患者治疗后征象最先消失比例最高为感叹号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3周,第二消失比例最高为黑点,平均时间为7.6周,第三消失比例较高为断发,平均时间为8.2周,最后消失为黄点,平均时间为8.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叹号发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DPCP组患者病程长,病情活动度少,以重型及难治型患者占大多数,治疗起效慢.治疗后皮肤镜征象消失与治疗方法无关,与治疗起效时间有关,开始起效时间约在7.3周左右.超过随访时间所有征象均未消失患者,说明病情活动未得到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起效后毛囊重新进入生长期,引起感叹号发首先消失,随之黑点、断发亦消失。

  • 标签: 斑秃 皮肤镜 感叹号发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