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维甲酸(RA)和音猬因子(Shh)单独和联合作用对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运动神经元(MN)发育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BMSCs,应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专利号ZL02134314.4)培养细胞并分组:(1)空白对照组;(2)RA组,加入0.5μg/mLRA;(3)Shh组,加入200ng/mLShh因子;(4)RA+Shh组,加入0.5μg/mLRA和200ng/mLShh。细胞培养后第8、12、16、20天.采用SABC免疫细胞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nestin和运动神经元标记Hb9的表达,选细胞密度适中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数。对比各组细胞阳性表达比例。结果RA组nestin阳性表达率比其他三组都高(P〈0.05);Shh组和空白组阳性率很低。两者间无显著差别;RA+Shh组和空白组比较有差别(P〈0.05)。组中只有RA+Shh组Hb9表达阳性.其他组均未检测到Hb9抗体。结论RA能显著促进BMSCs增殖并向骨髓基质源性神经干细胞(BMSC-D-NSCs)分化,然而单独使用Shh并没有明显效果。在RA+Shh组,部分BMSC.D.NSCs在Sb_h诱导下表达了MN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蛋白Hb9,提示BMSCs存在向MN发育的潜力.RA+Shh可以促进该分化过程。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元 维甲酸 音猬蛋白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已居全病因死亡的第一位,如何降低脑卒中的死亡和残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丁酞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家级化学Ⅰ类新药,通过重构脑缺血区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本文重点阐述丁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和保护机制。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作用 保护机制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丁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包括VaD、VCI—ND、VCI—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MEDLINE、EMBA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HairWir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该库最早时间至现在,收集丁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文献。应用RevMan4.2.10软件对各个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合计4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丁酞软胶囊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FOR=2.34,95%CI(1.16,4.71)];治疗末MMSE量表评分Meta分析[OR=3.71,WMD95%CI(2.07,5.35)];治疗末ADL量表评分Meta分析EoR=1.45,WMD95%CI(-6.36,3.47)];治疗末CDR量表评分Meta分析[OR=-0.57,WMD95%CI(-1.41,0.27)]。结论丁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效,MMSE量表评分提高丁酞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但其ADL量表、CDR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不肯定,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丁苯酞 血管性认知障 META分析
  • 简介:dl-3-正丁基酞(butylphthalideordinbente)系从芹菜籽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左旋体,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其商品名为恩必普(NBP软胶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dl-3-正丁基酞具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组织区域微循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卒中面积及增强线粒体ATP酶活性等作用。该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是我国第3种化学合成类Ⅰ类新药,亦是中国脑血管研究领域第1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Ⅰ类新药。曾经获得国家科技部“1035”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研究基金资助,拥有14项国际和国内专利发明权。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3-正丁基苯酞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石家庄制药集团
  • 简介:目的探索丁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及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25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酞组。丁酞组给予丁酞软胶囊灌胃。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水肿面积、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梗死灶周围皮层咬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酞组脑水肿面积明显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咬合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丁酞软胶囊可明显减少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的形成,增加大脑皮层咬合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局灶性脑梗死 脑水肿 丁苯酞
  • 简介:目的研究模拟缺氧条件下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U87胶质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U87胶质瘤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对照组、低浓度干预组、高浓度干预组。CoCh模拟缺氧,U87胶质瘤细胞经不同浓度ATRA(5、10μmol/L)干预后,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VEGFmRNA、缺氧诱导因子lα(HIF-1仪)mRNA及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氧对照组相比,低、高浓度干预组VEGFmRNA表达分别为缺氧对照组的(2.08±0.23)倍及(3.13±O.14)倍,两组与缺氧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高浓度干预组HIF-1αmRNA表达分别为缺氧对照组的(1.62±0.07)倍及(1.83±0.09)倍,两组与缺氧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在缺氧对照组为(2.15±0.12),低浓度干预组为(2.32±0.20),高浓度干预组为(3.09±0.08),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模拟缺氧条件下,ATRA可在转录及翻译水平增加U87细胞中VEGF的表达.而这种表达上调可能部分通过上调HLF-1α表达实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缺氧 全反式维甲酸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简介: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1991—2006年全国共报道梅毒病例75万余例,年平均发病率约3.72/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神经梅毒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本文回顾分析2009—2010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神经梅毒 磁共振成像 脑电描记术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1岁。主诉发作性肢无力5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9月23日入我院治疗。患者5年前出现发作性肢无力,以饱食或剧烈运动后明显,多于午后发作,呈对称性,可于1~2h内由轻微无力发展至无法活动或下肢仅能略抬离床面,同时伴肌肉酸痛,严重时伴呼吸困难,无复视、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无肢麻木,无心悸、恶心、呕吐、腹泻,大小便正常。外院检查血清钾2.70~3.00mmol/L(3.50~5.50mmol/L),诊断“低钾血症”,经静脉补充钾离子(具体不详)后症状改善。平时口服10%枸橼酸钾10ml(3次/d)。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病例报告 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4岁。主诉反复肢抽搐50d、精神行为异常1个月,于2006年10月23日入我院神经科治疗。患者于2006年9月5日出现左手无力、持物不稳,随即摔倒,意识丧失,肢抽搐,双侧上肢屈曲,双侧下肢伸直,肢僵硬,双眼向一侧凝视,口角向一侧歪斜,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持续4—5min后自行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平均2~3d发作1次。于9月11日到当地医院就诊,

  • 标签: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小细胞 肺肿瘤 脑炎
  • 简介:当试验中涉及两个因素时,若两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特定试验条件(通常为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一种组合)下试验数据的测定误差在专业上允许的范围之内,此时,可以选用“随机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无重复试验双因素设计和两因素嵌套设计”五种设计之一。在上一期讲座中,我们向读者重点介绍了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这两种设计类型,重点阐述了两设计类型的定义、形式、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具体实施,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 标签: 设计类型 试验数据 随机区组设计 单因素设计 交互作用 重复测量
  • 简介:目的观察国家Ⅰ类新药dl-3-正丁基酞软胶囊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或开放临床试验,参加随机试验的受试者依服药方法不同再分为3次/d给药(200mg/次)和2次/d给药(200mg/次)两个亚组;开放试验受试者3次/d给药(200mg/次)。所有受试者基础用药均为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后第11天和第2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观察和记录不良事件。结果(1)随机对照试验共入选28例患者,经dl-3-正丁基酞软胶囊治疗后,A组(3次/d给药)有效率为83.33%(15/18),B组(2次/d给药)40.00%(4/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开放试验入选患者34例,与随机试验28例合计进行总体疗效评估。(2)总体疗效评估显示,总有效率为72.58%(45/6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1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优于第11天(P〈0.01)。(3)RE用dl-3-正丁基酞软胶囊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轻中度升高,发生率为4.62%(3/65),停药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dl-3-正丁基酞软胶囊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为可逆性,临床应用安全;3次/d用药组疗效优于2次/d用药组。

  • 标签: 苯呋喃类 胶囊 脑缺血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质量挑战的时代,质量保证管理已是21世纪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主题.我院以满足服务对象需要为目标,为抓好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把握了个基本要素:一是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二是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三是护理质量监控与考评;是护理质量的评价与结果的正确利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 标签: 护理质量 管理标准 质量考评 质量管理 动态监控
  • 简介:孤立性第脑室(trappedfourthventricle,TFV)又称第脑室积水,本病临床少见,少数为先天性,多数为后天性,后天性孤立性第脑室多继发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炎、脑室出血等。2016年我科收治了1例继发性孤立性第脑室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0岁,以"延髓肿瘤切除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个月,行走不稳、头晕1周"为主诉于2016年9月入院。

  • 标签: 孤立性第四脑室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干肿瘤
  • 简介: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人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酿成意外伤亡事故.调查显示,约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20.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

  • 标签: 失眠 大脑神经结构 镇静催眠药 机制
  • 简介:北京老年医院接到收治川地震伤员的任务后,在陈峥院长等院领导的关怀和指示下,护理部立即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召开了护士长动员会,就护理人员的人力、总务物品及器械作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迅速制定了抗震救灾爱心病房服务手册;制定了接诊流程,进行反复演练。同时,全院护士加班加点,

  • 标签: 老年医院 护理工作 伤员 地震 四川 护理服务
  • 简介:妥英(PHT)为临床上最常用的第一线抗癫痫药,但个体间对PHT代谢呈现较大差异.目前证实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2C9/19是体内参与PHT羟化的主要代谢酶.人群CYP2C9/19遗传基因呈多态性,从而引起对PHT代谢个体间较大差异,部分人群对PHT呈强代谢(EM),另一部分人群呈弱代谢(PM),了解这些知识对临床用药十分重要.本文试对该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个体剂量差异 癫痫 苯妥英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确诊的脑裂头蚴病例特点。结果脑裂头蚴病临床表现以癫痫、轻偏瘫和头痛多见。CT表现特点为低密度灶伴点状钙化,不规则或点状强化。MRI可见病灶区有串珠样增强或扭曲的条索样增强影。本组4例中3例在CT定位行立体定向活检,1例手术开颅取出,预后良好。结论CT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在诊断和处理脑裂头蚴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裂头蚴病 CT 立体定向活检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