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在伤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B级患者和15例(83%)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 成人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重要病因,在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高达10%-25%,颈部动脉夹层引起卒中机制主要是动脉-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受损。早期准确诊断可帮助患者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以预防卒中发生和复发。

  • 标签: 动脉夹层 缺血性卒中 局部症状 诊断需要 影像学检查 T1
  • 简介:患者,女,72岁,因“突发意识丧失1h”于2016年4月8日入院,查体:血压193/112mmHg.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应消失,鼾式呼吸,GCS评分4分。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行64排CT薄层扫描(层厚0.625mm)示脑干出血,考虑高血压病引起。入院1h患者自主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双侧瞳孔散大。患者家属要求积极治疗,考虑患者高龄,脑干出血量大,预后极差,开颅清除血肿创伤大,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后其同意行微创穿刺外引流术。

  • 标签: 3D打印 脑干出血 微创穿刺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女,33岁,因泌乳4个月、闭经2个月伴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d入院。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泌乳素也明显增高。但未予正规治疗。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脓肿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张力性气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迟发性外伤性张力性气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例迟发性外伤性张力性气颅通过及时行颅底重建和硬脑膜修补,预后良好。结论迟发性外伤性张力性气颅临床十分罕见,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确诊后应尽早手术,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颅腔积气 张力性 迟发性 颅脑损伤 颅底重建 硬脑膜修补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25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1段宽颈动脉瘤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瘤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瘤血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mRS评分0分11例,1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方法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和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1段 血管内治疗 疗效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男,53岁。因头痛伴记忆力减退1个月、加重3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右侧肢体肌力Ⅲ~Ⅳ级,肌张力正常。头部MRI平扫示:左侧额、颞叶见一不规则形肿块影,大小约6.5cm×5.0cm×4.3cm;T1呈等或低信号(图IA),T2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B),边缘不清。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特点是睡眠时因中枢驱动功能受损而引起反复气流中断。笔者在临床中见一例35岁无基础疾病睡眠打鼾中青年患者,经PSG监测诊断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透明隔间腔及V氏间腔增宽。笔者考虑其CSA可能与透明隔间腔增宽致控制睡眠相关中枢驱动功能受损有关。经伺服通气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微觉醒指数、AHI、氧减饱和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均明显降低,睡眠结构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透明隔腔(CSP)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 伺服通气呼吸机(ASV)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男性,41岁。因头晕、头痛伴左下肢间断抽搐2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左下肢肌力Ⅳ级,其余肢体肌力正常。头颅CT(外院)示:右顶叶见多发结节样稍高密度影,最大2.0cm×1.5cm,密度不均匀,周围见明显低密度水肿区,右侧侧脑室后角轻度受压,中线结构居中。

  • 标签: 颅内血吸虫病 影像学表现 误诊 转移瘤
  • 简介:目的探讨Evi1基因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以及调控该基因对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25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影响,为靶向癌基因治疗胶质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首先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人脑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以及U87和U251细胞株中Evil基因表达水平。用合成小分子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干扰下调U87和U251细胞Evi1基因表达作为干扰组,同时设空白和阴性对照组。qRT-PCR检测转染前后Evi1基因在U87和U251细胞中表达和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FlowCytometer(FCM)其细胞周期。Transwell以及划痕试验检测各组U87和U251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用qRT-PCR分析下调Evi1基因后U87和U25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结果Evi1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随着胶质瘤级别程度增加其表达水平亦上升,其中Ⅲ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以及U87、U251细胞Evi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非瘤脑组织(均P〈0.05)。通过siRNA下调Evi1基因后,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251增殖减缓(均P〈0.05),其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均P〈0.01),并能阻滞其细胞周期G1期(P〈0.05)。干扰组U87和U251细胞MMP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Evi1基因在胶质瘤中呈高表达,干扰U87和U251细胞Evi1基因可抑制胶质瘤增殖和侵袭。

  • 标签: Evi1基因 胶质瘤 RNA干扰 增殖 侵袭
  • 简介:血管内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颅内血管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损失等。由于血流动力学作用、病变血管变化及栓塞材料不稳定性,使病变与正常动脉之间移行部分难于处理,常出现治疗不全,病变再通、复发等问题。覆膜支架是在裸支架上固定一层与组织相容薄膜,置入血管内可以将血管病变隔绝于血流之外,建立一段人工血流通道。利用覆膜这几家覆盖病变和相对不正常移行部分,理论上可以即刻达到解剖学治愈效果,但目前仅少量将覆膜支架用于颅内动脉报道。本文报道一例鞍区肿瘤神经内镜下切除,并发颈内动脉破裂,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治疗病例。

  • 标签: 神经内窥镜 颈内动脉损伤 覆膜支架
  • 简介:本文以省级医院(我院)帮扶县级人民医院手术室为例,总结手术室护理帮扶实践经验并分析帮扶效果。通过帮扶后,县级医院手术室在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均得以改善。外科医生对手术护士手术配合满意度由整改前75.6%提高至94.8%;手术室和麻醉科员工满意度由改善前78.8%提高至97.1%;手术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由整改前90.2%提高至99.8%。

  • 标签: 帮扶 手术室 县级医院
  • 简介:睡眠是人体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三项健康标准.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认识,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大龟研究表明,睡眠及睡眠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精神障碍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国睡眠研究会 健康睡眠 世界睡眠日 科普活动 慢病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Ischemicpreconditioningelicitedbyanon-fatalbriefocclusionofbloodflowhasbeenappliedforanexperimentaltherapeuticstrategyagainstasubsequentfatalischemicinsult.Inthisstudy,weinvestigatedtheneuroprotectiveeffectsofischemicpreconditioning(2-minutetransientcerebralischemia)oncalbindinD28kimmunoreactivityinthegerbilhippocampalCA1areafollowingasubsequentfataltransientischemicinsult(5-minutetransientcerebralischemia).AlargenumberofpyramidalneuronsinthehippocampalCA1areadied4daysafter5-minutetransientcerebralischemia.IschemicpreconditioningreducedthedeathofpyramidalneuronsinthehippocampalCA1area.CalbindinD28kimmunoreactivitywasgreatlyattenuatedat2daysafter5-minutetransientcerebralischemiaanditwashardlydetectedat5dayspost-ischemia.IschemicpreconditioningmaintainedcalbindinD28kimmunoreactivityaftertransientcerebralischemia.Thesefindingssuggestthatischemicpreconditioningcanattenuatetransientcerebralischemia-causeddamagetothepyramidalneuronsinthehippocampalCA1areathroughmaintainingcalbindinD28kimmunoreactivity.

  • 标签: 海马CA1区 锥体神经元 缺血预处理 神经保护作用 免疫反应性 钙结合蛋白
  • 简介:脑白质疏松,又称"脑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ies,WMHs)",是脑小血管病重要影像学标志,高发于老年人群。严重脑白质高信号显著增加卒中和痴呆等疾病发生,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有效干预措施。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常规序列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appearing 血管病
  • 简介: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CSVD)范畴,不同类型CSVD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是不同,诸多研究显示,CMBs已成为影响卒中后出血转化、预后和复发、造成认知障碍以及年龄相关能力丧失重要危险因素。CMBs与脑出血联系紧密,可作为某些脑血管病辅助诊断和出血预测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有助于揭示CSVD发生机制,对制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探讨CMBs发病机制(包括基因遗传学、组织病理学)、早期预警及干预手段是解决上述医学难题关键。本文重点对CMBs定义及存在争议、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分析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CMBs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 标签: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小血管病 发病机制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是指原发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等部位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在明确诊断时,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以外淋巴结受累。由于CNS中不存在淋巴组织,因此PCNSL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流行有两种假说,第一种假说认为PCNSL来源于外周淋巴细胞恶性转化,依据是CNS原发和外周发生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甲氨蝶呤 全脑外放疗
  • 简介:在中国,午睡是种十分普遍现象,是我们生活重要一部分。午睡可以让人缓解困倦,提高下午工作效率。但不适当午睡也会让我们头脑昏沉,情绪低迷。而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长时间午睡会增加中老年人患慢性疾病风险。因此,研究午睡习惯对人类健康影响,从而提供科学午睡指导,对于中国居民健康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根据午睡在我国现状,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午睡利弊进行综述。

  • 标签: 午睡习惯 健康 中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MRI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判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首次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CISS和3D-TOF序列MRI检查。以术中发现为判断责任血管标准。结果术中发现单一责任血管56例(70.8%),2支及以上责任血管19例(24.1%),无责任血管4例(5.1%);责任血管中包含至少一条动脉73例(92.4%),单纯静脉2例(2.5%)。术前影像学检查阳性75例,阴性4例。75例阳性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73例,未发现责任血管2例;4例阴性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2例,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术前3D-CISS和3D-TOF序列MRI判断责任血管灵敏性为97.3%(73/75),特异性为50.0%(2/4),准确为94.9%[(73+2)/79];判断责任血管包含动脉灵敏性为98.6%(72/73),特异性为50.0%(3/6),准确为94.9%[(72+3)/79]。结论术前3D-CISS联合3D-TOF序列MRI可用于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尤其对于包含动脉责任病变,准确较高,为MVD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 三维时间飞跃序列 责任血管 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