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E-cad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上皮E-cad全部表达.Ⅰ期E-cad异常表达率为19.6%,而Ⅱ、Ⅲ、Ⅳ期异常表达率分别是57.2%、62.1%和69.3%,Ⅰ期和Ⅱ、Ⅲ、Ⅳ期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者51例异常表达为74.3%,而无淋巴结转移者40.2%,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展期胃癌按肿瘤生长方式分组,结节型E-cad异常表达率41.2%,而溃疡浸润型异常表达率67.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分化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32.0%,而低分化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69.6%,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癌细胞浸润深度达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者E-cad异常表达率为30.1%、38.2%,而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者异常率为67.3%,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织E-cad表达与癌组织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cad与肿瘤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肿瘤标记物,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上皮型钙粘蛋白 胃癌 免疫组化
  • 简介:徐庆教授,男,193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本科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授,宣武医院病理主任医师,神经病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曾

  • 标签: 中国 神经病理学 徐庆中 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胃癌病理学分期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收治174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并分期,均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72-4、CA19-9水平。分析CEA、CA125、CA72-4、CA19-9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病理学分期胃癌患者表达以及阳性表达率,分析其与胃癌病理分期相关性。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72-4、CA19-9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表达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CA72-4、CA19-9阳性表达率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依次增高,CEA、CA125、CA72-4、CA19-9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1、0.582、0.768、0.550,P值分别为0.000、0.004、0.00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72-4、CA19-9在预测胃癌病理学分期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对其进行监测,能为其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胃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病理学分期 阳性表达
  • 简介:研究表明结肠炎相关性不典型增生发展为结直肠癌风险较高,通过获取病理组织以监测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氏病患者以期及早检测出不典型增生者。但目前由于不典型增生内镜下差异较大且病理科医生对于不典型增生分级标准缺乏统一共识,因此不典型增生诊断较为困难。结肠炎相关性不典型增生可表现为不典型增生相关性损害或混乱,不易和散发性腺瘤相鉴别。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不典型增生 病理学诊断 相关性 内镜 克罗恩氏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结肠癌组织标本110例及其对应癌旁组织11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p-MTOR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MTO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p-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肠癌组织p-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p-MTOR蛋白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28.33%)明显低于p-MTOR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4,P=0.004);TNM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p-MTOR蛋白阳性表达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并且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是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结肠癌 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有丝分裂前期检查点基因CHFR在食管癌、食管上皮内瘤变及正常食管组织蛋白表达,了解食管癌CHF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收集食管癌标本92例以及相配对食管上皮内瘤变11例,另取正常食管组织27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2例食管癌及其对应食管上皮内瘤变、正常食管组织CHFR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积分法判断免疫组化结果。结果食管癌组织CHFR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1%(7/92),低于正常食管组织96.3%(26/27)和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54.55%(6/1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CHFR蛋白阳性表达率也低于正常食管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食管癌组织CH-FR蛋白表达阳性率33.33%(6/18)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CHFR蛋白表达阳性率1.35%(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病理资料之间CHFR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中有丝分裂检查点基因CHFR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是频发、早期事件,可能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其与食管癌分化程度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 标签: 食管癌 CHFR 免疫组化
  • 简介:《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ISSN1001-7399CN34-1073/R),月刊,连续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及科技部中国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精准医疗被认为是继经验医学、循证医学之后第三次医学革命,

  • 标签: 临床医学类 核心库 经验医学 核心期刊 省部级基金 临床医师
  • 简介:目的:为了了解Ⅲ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理学特点和探讨如何处理。方法:本文将124例Ⅲ期肺癌淋巴结转移作一分析。结果:淋巴转移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关;与原发肿瘤大小无正比关系,大于1cm淋巴结只能给CT、MR1造成误诊,而病理检查并非一定呈阳性,小病灶大转移并非罕见,跳跃式转移及纵隔内交叉转移较多见;T3-4有外侵时淋巴转移十分活跃.结论:正确临床分期必须依靠术后淋巴病理检查,隆突下淋巴结是上下左右纵隔淋巴汇集处、向对侧纵隔转移前哨站,淋巴清扫本身是解除症状治疗措施,对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暂时延长生命都具积极意义.最佳纵隔淋巴清扫应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 标签: 纵隔 Ⅲ期肺癌 淋巴转移 病理学特点 原发肿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5月~2008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接受手术治疗39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结果老年组有半结肠癌、直肠癌比例分别为23.5%(48/204)、49.O%(100/204),非老年组比例为14.6%(28/192)、60.4%(116/192).老年组DukesA、B、C期比例分别为9.8%、45.1%、28.4%,非老年组比例为3.6%、34.9%、45.8%.老年组高分化肿瘤比例为26.0%,低分化肿瘤比例8.3%,非老年组高分化比例10.9%,低分化比例27.6%.老年组合并息肉92例(45.1%),非老年组合并息肉25例(13.0%).与非老年人相比,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有半结肠癌比例高,直肠癌比例低,临床分期早,组织分化好,结直肠息肉伴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有半结肠癌比例高,生物学行为好,结直肠息肉伴发率高,应重视结肠镜检查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 标签: 老年患者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学 结肠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80例胃癌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研究组按胃癌手术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及非常满意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胃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胃癌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满意度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价值,提高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水平。方法从标本采集、细胞浓集、涂片以及改良染色等方法应用于临床,找出影响脱落细胞病理学正确诊断各种因素。结果使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高达98.6%,创最好水平。结论脱落细胞病理学是癌症早期诊断良好方法。

  • 标签: 重新评价 浆膜腔积液 脱落细胞学 诊断价值
  • 简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静脉输注方法。由于导管、敷贴及胶布等相关因素会导致接触性皮炎,不仅影响导管使用,而且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负担,故临床护理需要提高对接触性皮炎认识。本文系统阐述PICC置管后接触性皮炎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 标签: PICC置管 接触性皮炎 护理
  • 简介:背景与目的:发生于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罕见。本研究分析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例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EnVision法分析免疫表型(LCA、CD20、CD79a、CD3、CD7、PC、MUM1、CD138、Ki-67),PCR法分析IgH和TCRγ基因重排,并进行治疗随访。结果:3例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2例发生于大脑,均为男性,年龄为48和64岁。1例发生于T10椎管内,女性,29岁。影像学均提示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病理学特征为:不同分化程度浆细胞样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间质内血管丰富或形成血湖,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免疫表型:3例之瘤细胞均表达CD79a,PC和MUM1,均不表达CD20和CD3、CD7。基因重排分析结果显示IgH基因均呈单克隆性重排。结论: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具有特征性临床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能够帮助确定肿瘤细胞起源,诊断时应综合考虑,并排除多发性骨髓瘤。

  • 标签: 髓外浆细胞瘤 神经系统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基因重排
  • 简介: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12例多形性腺瘤和10例腺淋巴瘤术前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CDFI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理学对照研究,并评价两种检查手段诊断价值。结果①MS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多形性腺瘤呈延迟强化表现、腺淋巴瘤呈延迟排空表现,且二者双期强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DFI显示腺淋巴瘤血供较多形性腺瘤丰富,二者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上多形性腺瘤组织内黏液样和软骨样组织间质丰富,血管结构稀少;腺淋巴瘤组织内淋巴样间质成分丰富,淋巴间质中和被膜内外均有大量血管分布。④CT延迟强化征象对多形性腺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67%、90.00%,延迟排空征象对腺淋巴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90.00%、100%;CDFI对二者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80.00%和80.00%、83.33%。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MSCT及CDFI影像学表现特征均与其肿瘤病理学基础相符;MSCT双期增强扫描较CDFI对二者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 标签: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应用。方法对3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制订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不适和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肝癌介入术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间在两院接受介入治疗、晚期肝癌48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介入术前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介入术前护理干预目的在于使、晚期肝癌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上达到最佳状态,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利于接受和完成治疗过程。本研究提示在介入术前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术前综合护理 并发症 护理服务满意度
  • 简介:背景与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轴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伴有其它系统播散,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本文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影像学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0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3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影像学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征。35例组织病理标本来源于手术切除32例,经手术活检2例,立体定向活检1例。结果:本组病例男19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2岁。就诊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无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57%(20例)患者病史短于4周,77%(27例)患者病史短于8周。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本组35例共52个肿瘤,其中16例(45.7%)为多发性肿瘤。肿瘤多位于额部(14例)、颞顶部(7例)和基底节区(5例)。29例(83%)患者主体肿瘤位于小脑幕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B细胞来源34例,T细胞来源1例。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侵袭性强,发病急,病史短,病情进展快。影像学特点为头颅CT平扫表现为等或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增强,肿瘤常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易多发,极少发生出血、钙化或囊变。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差。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组织病理学 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检查温馨提示表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方法将新入院需做术前辅助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口头宣教,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口头宣教基础上增加了辅助检查温馨提示表应用。比较两组患者对辅助检查认知情况;需重新预约检查时间发生率;医生对辅助检查宣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辅助检查认知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需重新预约检查时间发生率明显降低,医生对辅助检查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检查温馨提示表在患者辅助检查使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辅助检查认知,增进护患间关系,降低需重新预约检查时间发生率,使得手术能如期进行;同时也提升了医生对辅助检查宣教满意度,增进医护之间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辅助检查 检查温馨提示表 宣教 优质护理
  • 简介:自1993年8月以来,我科共收治了1018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年龄在60~84岁者537例,占52.75%。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一般需50天左右,加之疾病影响,患者住院期间情绪变化较大。我们针对老年患者在放疗中出现各种心理反应,采取了相应心理护理措施,收到了较满意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恶性肿瘤 放疗 心理护理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与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收治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结论Orem自理理论在护理工作运用能提高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对疾病认识及住院满意度。

  • 标签: OREM自理理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 术后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