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肿瘤发生侵袭并最终转移,肿瘤细胞必须通过对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附着、黏附和侵袭来穿透细胞和基质屏障。这个过程由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严格调节,并需要肿瘤相关蛋白水解酶的表达。其中,一个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就是尿激酶系统。本文对该系统的成分,功能以及其肿瘤中,尤其乳腺癌,前列腺癌,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尿激酶系统 UPA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65例肺癌患者和28例良性对照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中血清和胸水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三项指标高于血清水平(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单项(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胸腔积液
  • 简介:目的评价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卵巢癌新鲜瘤组织和腹水进行肿瘤细胞分离、原代培养,以ATP生物荧光体外药敏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结果ATP生物荧光法测定细胞数量具有相关性好(r=0.9981),量程宽(10-100000个细胞),敏感性高(最小检测10个活细胞)的优点,其检测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有较高的相关性。32例卵巢癌病人体外药敏结果表明,其整体预测值为90.6%;其中阳性预测值为94.7%,阴性预测值为84.6%,敏感性90%,特异性91.7%。各种药物体外药敏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基本相符。结论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该药敏检测方法对于筛选及临床应用新药,研究和确定新的化疗方案和治疗原则,评估联合用药方案,实现肿瘤病人的个体化化疗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 卵巢癌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近年来关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机制中新的细胞分子受体,针对EGFR基因突变研究出的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NSCLC策略中成功有效的靶点途径,与传统一、二线化疗方案相比,其具有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对机体正常细胞损伤小,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从而延长了NSCLC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对其持续精准治疗的有效性构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EGFR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突变及与NSCLC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EGFR受体未来NSCLC治疗领域中的前景。

  • 标签: 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检测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青岛市肿瘤医院2001年10月至2012年3月2904例恶性肿瘤患者及3340例良性肿瘤患者行TSGF检测的阳性率。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阳性率为76.2%,其中胰腺癌阳性率最高,为92.0%。良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阳性率仅为1.1%,明显低于恶性肿瘤患者。结论TSGF检测恶性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阳性率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2014年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120例,所有患者均按鼻咽癌08分期标准分期。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g和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表达率为15.0%。T分组中P〉0.05,N分组中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分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咽癌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表达率为55.8%,T、N、M分组中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分期有相关性。SC-CAg、CYFRA21-1两者联合检查阳性表达率为66.7%,对两者进行相关性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作为鼻咽癌的筛查指标阳性率偏低,而对鼻咽癌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筛选的辅助指标,动态监测CYFRA21-1水平有助于鼻咽癌患者的病情监控,可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结及远端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并对预测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更有临床意义。

  • 标签: SCCAG CYFRA21-1 鼻咽癌 转移
  • 简介:目的检测恶性肿瘤血清中癌相关抗原(CA19-9、CA125、CA15-3),以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评价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316例恶性肿瘤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CA19-9、CA125、CA15-3及TSGF的含量.结果TSGF恶性肿瘤组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敏感性为80.4%,特异性达96.7%,准确性为81.8%.恶性肿瘤组中CA19-9、CA125、CA1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四项联合检查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单项检测高,其中卵巢癌组中的敏感性高达91.3%,其次为肺癌组,为86.8%.结论血清恶性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测对某些肿瘤有显著意义,但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 标签: 血清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 恶性肿瘤 肿瘤诊断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该系统测定128例肺癌患者,2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ree—PSA,PSA,β-HCG及HGH)的水平。结果:肺癌组的芯片阳性率为82%(105/128),显著高于肺良性病组(15.38%,4/26)(P〈0.01);肺癌不同分期组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Ⅳ期肺癌组阳性率最高为79.28%(P〈0.01),不同分期之间CA199、CEA以及CA242血清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阳性率以腺癌组最高,但与其他组织学类型肺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SE阳性率以小细胞肺癌组最高(P〈0.01);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与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肺癌的阳性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的应用对肺癌的诊断及分期、病理类型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肺癌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 诊断
  • 简介: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结直肠黏膜上皮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常见恶性肿瘤第3位,预后差,病死率较高。早期CRC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CRC则降为5%。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CRC的关键,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1-3])。理想的CRC筛查方法应具备精确、方便、无创、便宜、快速等特点。

  • 标签: 结直肠癌 甲基化检测 临床应用 外周血 DNA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回顾性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检测胃癌病灶的能力和在术前肿瘤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轴位CT图像、多平面重组(muh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和MPR结合CT胃镜(CTgastroseo-PY,CTG)检出胃癌病灶的准确率以及轴位CT图像和MPR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结果轴位CT图像、MPR和MPR结合CTG检测胃癌病灶的准确率分别为84.76%、91.43%和95.24%,轴位CT图像与MPR以及MPR与MPR结合CTG之间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轴位CT与MPR结合CTG检出胃癌病灶的准确率有显著性差异(X^2=6.40,P〈0.05)。轴位CT图像与MPR对胃癌肿瘤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6.40%和87.50%,两者有显著性的差异(X^2=3.88,P〈0.05)。结论与轴位CT图像相比,MPR结合CTG显著提高胃癌病灶的检出率,MPR可明显提高胃癌肿瘤分期的准确率。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胃癌 分期
  • 简介:背景与目的:常规CT/MRI检测脑胶质瘤术后残余病灶十分困难。临床证实^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18F-FDGPET)术后肿瘤残余病灶检测方面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但脑皮质大量摄取^18SF—FDG,对颅内残余肿瘤的显像有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11C-蛋氨酸(^11C—methionine,^11C—MET)PET/CT显像在检测脑胶质瘤术后肿瘤残余病灶中的应用价值,并与^18SF—FDGPET/CT相比较。方法:脑胶质瘤术后患者38例行^11C—METPET/CT显像,其中有18例同时行^18SF—FDGPET/CT显像。临床随访时间均〉6个月。结果:38例患者中经临床影像随诊及病理活检证实肿瘤残余者30例,^18C—MET和^18F-FDGPET/CT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3.3%、82.3%(χ^2=1.376,P〉0.05),8例无肿瘤复发者^11C—METPET/CT显像阴性,其中1例行^18F—FDGPET/CT显像也为阴性。^11C—MET显像所见病灶边界清楚,远较^18F—FDG清晰。14例患者中,^11C—MET显像的肿瘤/灰质比值、肿瘤/白质比值明显高于^18F—FDG显像(2.11±1.13比0.99±0.42,P〈0.01和3.20±2.11比1.89±0.64,P〈0.05)。结论:^11C—MET显像能灵敏地检测脑胶质瘤术后残余病灶,定位方面优于^18F—FDG显像

  • 标签: 脑胶质瘤 肿瘤残余 ^11C-MET ^18F—FDG PET/CT显像
  • 简介:(1)血清肿瘤标志检测结果必须与其它临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由于血清肿瘤标志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受限,所以不能以其作为诊断肿瘤的惟一依据,其检测结果必须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X线、内窥镜及超声波等各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肿瘤标志 检测结果 诊断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粪便中MALL基因甲基化检测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确诊的89例结直肠癌患者及33例正常人清晨粪便标本.提取其DNA经处理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MALL甲基化状态。比较粪便MALL甲基化状态与粪便潜血(FOBT)、CEA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粪便DNA中MAL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78.7%(70/89),显著高于正常人3.0%(1/33)(P〈0.01)。粪便MALL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78.7%)显著高于粪便潜血(30.3%)、CEA(29.2%)(均P〈O.01)。MALL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均P〉0.05)。结论粪便MALL基因异常甲基化对于诊断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无创性初筛方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MALL 基因甲基化
  • 简介:目的优化建立一种敏感、简便、稳定地检测结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构建K-Ras基因第二外显子12、13密码子的野生型及突变型质粒,通过优化PCR及肽核酸与特异性引物的浓度关系,达到有效模板浓度低的样品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成功构建K-Ras基因第二外显子12、13密码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肽核酸钳制PCR条件优化包括:(1)最佳复性温度为58℃和60℃;(2)有效模板浓度为10^-6pg/μl;(3)引物浓度与肽核酸浓度的最佳比例为20∶1。K-Ras突变型质粒与野生型质粒浓度比为1∶100时即可检测到突变。结论肽核酸钳制PCR技术较传统的测序方法更为敏感,可以应用于有效模板浓度低的样品,为结肠癌个体化治疗前相关基因检测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肽核酸 结肠癌 K-RAS基因 西妥昔单抗 个体化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99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恶性肿瘤组,所有患者均通过内镜或者病理明确诊断。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CA125、CA199表达水平,并分析CA125、CA199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分析。结果:检测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的高表达均提示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可能,而检验效能不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CA125、CA199水平、阳性比例及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A199敏感度最高为46.67%,特异性为87.50%,CA125的特异性最高为90%,敏感性为41.67%,CA125与CA199联合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提高至96.25%,48.33%,AUCROC为0.769,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时的结果(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99能够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 标签: 消化系统 诊断 肿瘤 CA125 CA199
  • 简介: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术中定位检测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腹腔镜辅助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术中SLN定位检测指导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RP、IL-6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3、7天)的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CRP、IL-6水平组间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随访3年,观察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77.5%,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67.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SLN术中定位检测能够指导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效果可靠,且能够明显减少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术中出血量。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胃肿瘤 前哨淋巴结 手术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24h尿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患儿的血清CA125、NS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患儿的24h尿VMA水平。对不同临床分期、近期疗效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5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阳性率分别为96.6%、81.0%、89.7%;临床分期为Ⅳ期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患儿(P﹤0.01);治疗有效组患儿的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0.01)。结论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 标签: 糖类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24h尿VMA 神经母细胞瘤
  • 简介: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CD14的表达,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41例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于术前、术中检测CD14指标,包括CD14%、CD14平均荧光强度(MFI)、中性粒细胞率(粒%)、淋巴细胞率(淋%)和HLA—DR阳性的淋巴细胞率(DR^+/淋),观察其数值的变化。结果41例肺癌患者术前与术中CD1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CD14平均荧光强度(CD14MFI)高于术前(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粒%)高于术前(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淋%)、HLA—DR阳性的淋巴细胞率(DR’/淋)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中CD14MFI、粒%、淋%和DR^+/淋会发生改变,其增强或增高可能与患者的病情发展或手术相关因素有关。

  • 标签: CD14 肺癌 流式细胞术
  • 简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因此大肠癌有无淋巴结的转移及转移数目的多少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文献中报道有关检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探讨几种检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方法,籍此能为临床综合合理治疗大肠癌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大肠癌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