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Chiari畸形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一种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疾病,是以颅后窝容积缩小、小脑扁桃体向下进入椎管腔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1891年奥地利病理学家Chiari首次详细介绍了菱脑畸形.定义脑积水、小脑扁桃体锥形楔状下疝,1896年补充报告14例并分为1、2型,认为是先天发育异常所致。1907年JuliusArnold补充为3、4型,并被命名为Amold-Chiarimalformation。本文对近年来Chiari畸形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CHIARI畸形 发病机制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04-2009年收治的406例胃癌患者血清AFP值.观察AFP阳性胃癌与AFP阴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差异.结果胃癌患者中血清AFP阳性表达率为3.9%,AFP阳性胃癌患者与AFP阴性胃癌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FP阳性的胃癌是更具高度恶性的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

  • 标签: 胃癌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 血清甲胎蛋白阴性 临床病理
  • 简介:由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举办的第十三届国家级《脊柱畸形》学习班暨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将于2013年7月12~15日在南京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学习班授课内容:(1)理论授课:

  • 标签: 脊柱畸形 学习班 成人 南京鼓楼医院 脊柱外科专家 专题报告
  • 简介:脊髓或神经的损伤是脊柱侧凸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随着对脊柱畸形矫形和内固定能力的提高,尤其自应用三维内固定装置矫正脊柱侧凸以来,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手术相关的神经并发症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 标签: 脊柱矫形手术 神经并发症 脊柱畸形 内固定装置 脊柱侧凸 矫正手术
  • 简介:倒1.患者男,13岁。因T12~L5段严重后凸进行性加重8个月,无法站立伴双下肢疼痛、肌萎缩入院。MRI检查显示L1~L5椎管内占位,考虑为神经元性肿瘤。行L2~L5全椎板切除,于硬膜下摘除9cm×2cm×1.5cm大小实质性肿瘤,病理检查证实神经鞘膜瘤。

  • 标签: 椎管内占位 脊柱后凸畸形 儿童 神经鞘膜瘤
  • 简介:目的评价40岁以上葡萄(HM)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行为、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6年问收治的40岁以上HM24侧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年龄41-55岁,平均(47±4)岁。β-HCG水平为(2.2-98.9)×104mIU/ml,平均(30.7±32.2)×105mIU/ml。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清官术,完全性葡萄15例,部分性葡萄9例,其中14例(58.3%)在清官术前1-3天即开始了化疗,8例在清宫术后开始化疗。19例进行了子宫切除术,其中术前β-HCG水平降至正常者4例,术前仍异常者15例,8例病理检查有阳性发现,11例无阳性发现。发生恶变者11例。对于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本病的恶变与清宫前是否行化疗(P<0.05)、子宫切除术前β-HCG水平是否正常(P<0.01)以及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是否有阳性发现(P<0.05)有较明显的相关性。结论40岁以上HM患者的恶变率高,早期诊断及清宫前即开始化疗,可以明显降低恶变率,改善疾病的预后。

  • 标签: 葡萄胎 滋养细胞肿瘤 年龄
  • 简介:产甲蛋白胃癌(α-fetoprotein-producinggastriccancer,AFPG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胃癌,其生物学行为与普通胃癌明显不同,具有分化程度差,高度侵袭性如容易发生脉管侵犯、淋巴转移、肝脏转移等,预后极差的临床特点。

  • 标签: 肝转移 同时性 fetoprotein 高度侵袭性 甲胎蛋白 脉管侵犯
  • 简介:产甲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gastriccancer,AFPGC)是指病理组织AFP阳性的胃癌,1970年由Bourrielle等[1]首次报道,绝大多数此类患者伴有血清AFP升高.文献报道AFPGC约占同期胃癌的1%~6%[2],它是一种较罕见的特殊类型胃癌,具有与普通胃癌明显不同的生物学特点:更高的恶性潜能;较快的细胞增殖能力;丰富的瘤内新生血管;更易发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预后更差.那么此类高度恶性潜能胃癌的分子生物学与普通胃癌相比存在怎样的不同特点呢?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对AFPGC相关分子生物学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更好阐明AFPGC的生物学行为特点,为更好的诊治此类胃癌提供理论基础参考.

  • 标签: 产甲胎蛋白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甲胎蛋白胃癌
  • 简介:Poland综合征又称胸大肌缺如短指并指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胸壁及上肢畸形。最早于1841年由Poland在尸体解剖中发现[1],1962年Clarkson遇到同样的病例并将此先天畸形命名为Poland综合征[2]。有关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研究和报道不断增多,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7000到1∶100000,男女比例为2∶1到3∶1,右侧发病占60%~75%,累及左侧及侧的患者少见[3-4],目前还未发现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但偶有家族性发病的病例报道[5-6]。

  • 标签: POLAND综合征 上肢畸形 临床特征 手畸形 病例报道 胸大肌缺如
  • 简介:先天性巨趾畸形是以足趾体积增大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第二趾发病率最高,第一、三、四、五趾发病率依次降低。稳定型巨趾畸形巨趾与其它趾一样按比例生长,患者进行型巨趾畸形巨趾生长的速度远超其它趾。

  • 标签: 截骨术 足畸形 先天性 矫形外科手术
  • 简介:我院2010年8月收治了1例食管、肺原发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河南人,2010年5月因“进食梗阻感”,诊断为“食管中段癌”,头、胸、肝CT均未发现转移而手术。术后病理:食管高一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纤维膜;食管残端未见癌;

  • 标签: 食管 双原发癌
  • 简介:目的探索能够代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进而设计AS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方案。方法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通过两个不同方向的悬吊或支撑力线获得,通过手术前后髋轴的支撑力线可寻找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躯干重心。38例无脊髓神经症状体征、髋活动良好的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比较AS矫形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verticalaxis,SVA)、C7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C7,HDHC)、T5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T5,HDHT5)、T9距髋轴中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T9,HDHT9)、肺门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hiluspulmonis,HDHH),将矫形前后测量值做统计描述及配对t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衡量HDHH的观察者间信度(inter-observerreliability)及观察者内复测信度(intra-observerreliability)。结果矫形前SVA、HDHC、HDHT5、HDHT9、HDHH分别为21.1cm、12.7cm、3.5cm、-3.8cm、2.7cm;矫形后分别为9.1cm、4.2cm、-2.1cm、-5.6cm、0.9cm。SVA、HDHC、HDHT5、HDHT9矫形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HDHH矫形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HDHH的观察者间总体信度与观察者内总体复测信度分别为0.958、0.963(P<0.001)。结论矫形前后肺门垂线通常总是落在髋轴上,肺门可作为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应用于AS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矫形设计。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肺门 矫形外科手术 胸椎 腰椎
  • 简介:目的探讨低龄儿童Chiari畸形I型(chiarimalformationtypeI,CMI)伴脊髓空洞患者后颅窝减压(posteriorfossadecompression,PFD)术后小脑的位置及形态变化,并分析其对脊髓空洞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低龄儿童CMI伴脊髓空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9岁,平均(7.5±1.3)岁;随访时间12~71个月,平均(33.8±18.5)个月。选取正中矢状位MRI图像,并测量术前及随访的第四脑室顶点、小脑扁桃体下端的纵向及横向位置、空洞的最大前后径与同水平处脊髓前后径的比值(S/C最大比值)及空洞的长度。分析PFD术前和随访时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变化值与空洞改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末次随访时22例(68.8%)患儿小脑扁桃体下端上移,26例(81.3%)后移;平均上移(2.6±4.2)mm(P=0.002),后移(5.2±5.1)mm(P〈0.001)。31例(96.9%)患者脊髓空洞改善,S/C最大比值及空洞长度的改善率分别为(49.5±25.7)%和(51.5±27.7)%。小脑扁桃体的上移与空洞长度的改善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35)。术前31例(96.9%)患儿小脑扁桃体下端为钉状或舌状,其中90.3%(28/31)在末次随访恢复为钝圆状。结论低龄儿童CMI患者PFD术后小脑的形态大多会通过小脑扁桃体的回缩和变圆而恢复正常。小脑扁桃体下端的回缩与空洞的改善具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儿童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小脑
  • 简介:目的探索不同范围颌眉角对颈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颌眉角范围,进而为截骨矫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颈椎强直的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矫形前后均完成视野相关生活质量功能及期望评分调查问卷表。不考虑手术与否,按照自然站立位颌眉角将所有外观照所对应病例(n=50)分为6组:A组,CBVA<0°;B组,0°≤CBVA<10;C组,10°≤CBVA<20°;D组,20°≤CBVA<30°;E组,30°≤CBVA<40°;F组,CBVA≥40°。将6组患者每项调查问卷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多组间比较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总体评价:C组(10~20)°获得最优的期望值评价,P<0.05。B、C、D组(0~30)°获得较其它组更好的功能评价,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形象评价:A、B、C组(<20°)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形象满意度及期望值,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户外活动:A、B、C、D组(<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值评价。室内活动:C、D组(10~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较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评价。结论颌眉角在10°~20°时,患者视野相关活动功能及满意度最高,因此,10°~20°为颌眉角的最佳矫正角度。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矫形外科手术 颈椎 胸椎 腰椎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subtraction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术中大量出血(massivebloodloss,MBL)的预测因素。方法共收集147例PSO治疗AS后凸畸形的病例数据。其中106例资料完整,分为两组:A组(n=69)术中出血量≥估计血容量的30%,B组(n=37)术中出血量<估计血容量的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数据,应用单因素分析大量出血所有可能的预测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全部106例大量出血的发生率与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积累量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65%)中,GK角≥70°、固定节段数≥9、节段截骨的例数比B组(35%)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固定节段数≥9以及节段截骨是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出血的发生率随着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积累量的增加而下降,二者呈线性相关。结论PSO手术治疗AS后凸畸形的患者中,大量出血的发生率为65%。术前GK角≥70°、节段PSO截骨以及固定节段数≥9是大量出血的预测因素,后两者是独立预测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脊柱外科医生PSO手术量的积累,大量出血的发生率下降。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失血 手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矫形外科手术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 简介:神经性骨关节病又称为Charcot关节,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骨骼、关节的非感染性损伤,可累计全身一个或多个关节[1-17]。此病临床少见,且报道多为病变晚期。2014年,我科收治1例踝关节神经性关节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原性 早期诊断 踝关节
  • 简介: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磷酸盐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磷酸盐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中未能显示出优势。磷酸盐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磷酸盐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磷酸盐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磷酸盐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双磷酸盐 肿瘤 骨相关事件
  • 简介:患女,41岁,历侧腋部隆起16年,并左腑部肿物2个月于1997年3月入院。患者于16年前妊娠期间发现侧腋窝前下部逐渐隆起,哺乳期肿大至鹅蛋大小,中央有米粒大小的开口溢乳汁样液,哺乳斯结束后隆起缩小到荷包蛋大小,溢液消失。迄入院前2个月.左侧隆起再次增大,内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生长较快,现约蛋黄大,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 标签: 双侧 副乳 纤维腺瘤 肿物 腋部 腋窝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双乳肿块渐进性生长,偶有疼痛不适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5月起发现左乳下方一肿块,无疼痛及红肿,在外院拟诊为乳腺增生症,给予中成药祛瘀散结治疗。

  • 标签: 双侧同时性乳腺癌 手术治疗 辅助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