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特殊染色法上皮组织特殊染色液用于宫颈病变检查。方法 选择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3 月我院妇产科门诊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 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执行 FRD宫颈特殊染色检测和液基细胞学( TCT)检测,当两种检测中有其中一项显示呈阳性,就执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对比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 对比病理结果, FRD检测的敏感性为 73.2%,特异性为 71.8%,阳性预测率为 72.7%,阴性预测率为 27.3%,误诊率为 28.2%,漏诊率为 26.2%; TCT检测结果敏感性为 74.2%,特异性为 81.8%,阳性预测率为 77.3%,阴性预测率为 22.7%,误诊率为 18.2%,漏诊率为 25.8%;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运用 FRD检测宫颈病变,检测便捷、准确,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宫颈特殊染色法 上皮组织特殊染色液 宫颈病变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特殊染色后,肝脏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予以探讨。方法以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的62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予以铁染色、Masson染色、D-PAS染色与网状纤维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对肝脏组织的各部位所显示的颜色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铁染色后,肝脏部位的含铁血黄素会呈现出蓝色;经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组会呈现出蓝或绿色,而肌纤维呈现出红色,上皮组织与细胞核则分别呈现出淡红色与蓝黑色;经D-PAS染色后,胆汁、卟啉、脂褐素、铜与铜结合蛋白依次呈现出褐色、深红棕色、红色、紫色;网状纤维经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后,会呈现出黑色细丝网状。结论经特殊染色后,肝脏组织中的不同色素颗粒与组织会显示出不同颜色,对相关疾病与以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特殊染色 肝脏活检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基础医学、影像学、生物学以及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肝脏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肝脏病理学的作用日益突出,它在肝脏病理检测、诊疗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迄今为止,特殊染色在肝脏活检病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是最为重要的创伤性检测手段,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以及诊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某医院肝脏活检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的应用方法,阐述了特殊染色发的适应症与用途。

  • 标签: 肝脏疾病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技术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特殊染色方法在分泌型脑膜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35例分泌型脑膜瘤与5例含小球样胶原横切面的非分泌型脑膜瘤存档病例,选取典型区域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特殊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泌型脑膜瘤在镜下的结构特点为灶性上皮分化,上皮性微腺腔内含有嗜酸性玻璃样包涵体即嗜酸性分泌小体是诊断中的特异性特征。35例分泌型脑膜瘤样本的染色结果中,分泌小体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强阳性,并且可以抵抗淀粉酶消化,使淀粉酶消化后PAS(D-PAS)染色呈强阳性且对比更强,阿辛蓝、黏液卡红、胶体铁、六胺银染色均呈阳性至强阳性不等,Van Gieson染色结果呈黄红色,Masson染色结果呈红色。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胚抗原及上皮细胞膜抗原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广谱细胞角蛋白及SSTR2呈阳性反应。而非分泌型脑膜瘤样本中,形似分泌小体的结构,其PAS、D-PAS及六胺银染色呈强阳性,阿辛蓝、黏液卡红及胶体铁染色呈阴性,Van Gieson染色结果呈红色而Masson染色结果呈绿色,证实该结构为胶原组织。结论在分泌型脑膜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中,PAS染色结合D-PAS染色、六胺银和Masson染色是识别诊断分泌小体的重要特殊染色组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理学诊断中特殊染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长期的改进与创新特殊染色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组织成分进行染色,使组织病理学评价更加完善精确。非临床药物评价中常用的特殊染色法有结缔组织染色的Masson三色染色法、肌肉染色的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法、糖原染色的过碘雪夫染色法、脂质类染色的油红O染色法、色素类染色的Masson-Fontana染色法,以及神经组织染色和病理沉着物染色等,综述特殊染色的主要内容及应用中注意事项。

  • 标签: 特殊染色 药物评价 过碘雪夫染色法 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法 油红O染色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iemsa染色法以及中性红染色法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室胃镜活检诊断为慢性胃炎(活动性)的蜡块60个,将每个蜡块分别切片2张,分为两组,每组60张,分别实施改良Giemsa染色以及中性红染色。比较结果。结果中性红染色的样本形状为弯曲状或短杆状,鲜红色,分布胃小凹以及腺腔内。改良Giemsa染色的样本形状为短杆状,S型,蓝色,分布为胃小凹中,一般呈现为聚集样或者鱼群样排列。改良Giemsa染色阳性率为86.67%,中性红染色阳性率为80.00%。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χ2=5.284)。结论和中性红染色法相比,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查HP的特异性更高,对于基层医院而言,推荐使用改良Giemsa染色法进行HP检测。

  • 标签: Giemsa染色法 中性红染色法 幽门螺杆菌 特异性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特殊染色主要是借助于相应的成分来进行染色,以此来更好地掌握组织、细胞之中的正常结构,亦或者是病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场物质、病原体以及病变等情况。特殊染色本身就属于现代病理学技术范畴,将其有效的应用在其中对于组织器官结构、病态下的细胞等一系列改变情况都存在良好的明确作用,而且还能借助于这一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由此可见,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应用价值显著,而本文也是基于此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现代病理学技术 特殊染色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殊染色结合病理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我院接收的60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入选者均经穿刺活检诊断,对采集的组织通过特殊染色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实施诊断,比较不同检验技术的检出结果。结果;病理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检验明显比单一检测结果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肿瘤患者接受特殊染色与病理免疫组化联合诊断,有利于提升检测阳性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分别从结缔组织染色、病原菌染色、病理性沉着物染色、糖类染色及核酸染色等方面探讨特殊染色的应用价值。结果特殊染色对于病态状态下的器官结构与功能、组织及细胞改变,具有较好的明确与显示作用,且通过特殊染色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在现代病理学技术当中运用特殊染色,能够较好的现实与明确病态状态下的器官结构与功能、组织及细胞改变,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参照。

  • 标签: 病理学 特殊染色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肿瘤病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肿瘤患者分组,研究组行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对照组行免疫组化技术诊断。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阳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使用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肿瘤患者行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能够有效提升肿瘤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技术 肿瘤病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富含黑色素的肿瘤染色方法进行改进,探索一种新的非脱色素的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量。方法对5例含黑色素丰富的黑色素肿瘤进行5种不同方法染色,包括3种当前使用的染色方法及改进的硫酸亚铁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染色抗体包括鉴别诊断中常用的Ki-67、Melan A、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比较上述抗体经5种不同方法染色的效果。结果未脱色素组的染色结果因黑色素与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结果互相重叠,难以区分;高锰酸钾脱色素组由于氧化的作用,导致组织易脱片、抗原丢失致染色弱等问题;3-氨基-9-乙基咔唑(3-amino-9-ethylcarbazole,AEC)染色虽然能较好区分黑色素与肿瘤细胞染色,但染色较弱,且不利于长期保存;硫酸亚铁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能很好地将肿瘤细胞染成棕黄色、黑色素染成墨绿色,既不会导致抗原丢失,又便于区分。结论硫酸亚铁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能很好地将肿瘤中黑色素与肿瘤细胞的DAB显色结果区分开来,且不影响染色强度,显著优于现有的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处理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产生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给予参照组免疫组化技术,给予实验组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比较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 实验组阳性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积极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技术 肿瘤 病理诊断
  • 简介:摘 要: 目的:本临床研究主要是讨论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功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76例肿瘤病人做为此次临床研究的观察目标。依据不一样的诊治方式,将76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选用免疫组化技术完成诊断,实验组病人选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完成诊断。比较为2组肿瘤的阳性诊断率。结果: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呈阳性35例,呈阴性3例,检出率为92.1%。实验组92.1%的呈阳性诊断率显著高过对照组的65.5%。两组结论差别明显,具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显示,特殊染色与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的病理诊断有良好的实际效果,可做为肿瘤疾病诊断的根据,对疾病诊断有较准确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特殊染色 肿瘤病理诊断 联合免疫组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中开展免疫组化技术与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肿瘤患者,分别行免疫组化技术检查、PAS染色、网状纤维染色以及联合检查。对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91.94,PAS染色技术对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93.55%,网状纤维染色技术对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90.32%,联合检测技术对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100.00%,免疫组化技术和染色技术检测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联合特殊染色技术对肿瘤患者行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最高,因此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特殊染色技术 肿瘤 病理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