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气性坏疽患者的紧急处理方法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气性坏疽患者5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迅速明确诊断;实施急诊清创探查术;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5例患者中,1例保全了肢体,4例实施了截肢术。患者均脱离了生命危险,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及其他护理并发症。结论正确及时的治疗方法及周密完善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气性坏疽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气性坏疽 紧急处理 护理
  • 简介: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90.47%。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卧床、疼痛等因素导敛生活习惯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极易发生便秘,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严重时出现食欲不振、无力、头晕、烦躁等症状,若不及早干预,对患者的饮食、睡眠和骨折的康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2例卧床患者进行护理下预,减少了便秘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科卧床患者 护理干预 便秘 2009年 骨科患者 排便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将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护理,而观察组根据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因素给予针对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监测并记录两组苏醒期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情况,同时分析两组躁动的发生率并评价躁动分布情况。结果两组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期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35.3%低于对照组的14.7%,P〈0.05),且两组的躁动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降低手术对苏醒期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脊柱后路手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目的观察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病椎切除,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或填充骨水泥钛网支撑,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2月~2005年4月对26例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路一期病椎切除、脊髓减压,同时对良性、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前路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支撑,高度恶性肿瘤采用骨水泥钛网支撑,所有患者实施后路植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本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2岁(14~52岁)。其中,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骨囊肿2例,血管瘤5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白细胞肉芽肿2例,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3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7例,D级3例,E级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8年。术前疼痛24例,术后无疼痛22例(91.7%),疼痛减轻2例,疼痛缓解率95.8%。20例脊髓功能障碍者,14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脊髓功能改善率95%。6例患者出现8个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4%。结论胸段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胸椎 脊椎肿瘤 脊髓压迫症 内固定器 外科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骨质疏松性与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相关代谢指标及其关系。方法回顾从2003年01月至2011年06月期间在我院介入血管外科行椎体成形术的1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与111例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统计内容为:性别、年龄、椎体骨折数、手术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总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次数、血清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与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患者在骨代谢及脂代谢方面存在差异,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找出骨折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 生化指标 脂代谢
  • 简介: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是日本学者T0mita等首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在后路脊柱器械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整块椎板切除和整块椎体切除的手术技术,以整块的形式将存在于一个“脊椎间室”内的肿瘤及其周围的卫星微病灶完整切除,以避免术后局部复发。

  • 标签: 脊椎肿瘤 椎板切除术 矫形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使用酒精灭活骨作为植骨材料治疗四肢骨肿瘤的疗效。方法1988年9月至2005年12月,应用酒精灭活骨治疗四肢骨肿瘤46例,年龄8~55岁,平均18.2岁。其中应用酒精储存异体骨42例,瘤段骨灭活再植4例。结果随访16个月~6年,平均3年6个月。酒精储骨12个月左右均修复良好;酒精灭活再植骨9~12个月与宿主骨愈合,但内部修复需24~36个月完成。本组病例无感染及疲劳骨折发生。1例瘤段灭活再植术后2年时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临床使用酒精储存异体骨和灭活再植骨,两者的灭活时间、灭活机制及骨愈合过程均有差异。酒精灭活骨具有成本低、灭活可靠、无排斥反应、骨愈合确实、操作简单等优点,是很好的植骨材料,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酒精灭活 再植 异体骨储存 骨肿瘤
  • 简介:近年来,在如何缓解病人术后疼痛,提高其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将微输注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使药液按设定的速度输入的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技术与传统的肌肉注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且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的优点,从而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但随着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陆续有不少文献报道此法有不足之处,且许多因素影响其镇痛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对应用PCA的1200例患者术后情况作一分析。

  • 标签: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护理体会 病人自控镇痛法 镇痛效果 硬膜外导管 术后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Singh指数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预测骨折风险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60例绝经后妇女的前后位骨盆X线片,根据有无椎体压缩变形分成两组:非椎体压缩组(209例,46~80岁)和椎体压缩组(51例)按Singh指数法的分度标准,将股骨近段骨质丢失的情况由低到高分成连续性的Ⅶ度.结果非椎体压缩组有96.6%的对象Singh指数异常,Ⅴ度至Ⅵ度84.1%,Ⅳ度及Ⅳ度以下12.5%;椎体压缩组,所有病例的Singh指数均显示异常,Ⅴ度3.9%,Ⅳ度9.8%,Ⅲ度及Ⅲ度以下86.3%.两组病例的Singh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非椎体压缩组r=-0.637,椎体压缩组r=-0.654,P<0.01);两组病例在SinghⅣ度显示最大的交汇,并以Ⅳ度为界,非椎体压缩组的Singh指数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上区域,而椎体压缩组则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下区域.结论Singh指数法是一种经济、方便和有效的骨密度测定方法,结合临床和有关生化检查,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骨折风险的预测,应作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 标签: 股骨颈 X线摄影术 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症 Singh指数法
  • 简介:目的观察肺癌合并尘肺患者的血清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放疗前后含量的变化与继发性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改进临床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肺癌合并尘肺患者30例及30例健康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BGP,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BMD,用SMAC技术检测血清ALP、Ca、P等,肺癌患者采用美国瓦里安1800加速器体外照射1f/d,2Gy/f,剂量55-65Gy。结果肺癌合并尘肺患者放疗前BMD、BG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P增高,P〈0.05。血Ca、P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肺癌合并尘肺患者BMD和BGP改变的临床意义:肺癌放疗前BMD、BGP降低,ALP增高,缓解期可逆转与肺癌合并尘肺病情基本一致,尤其是中晚期肺癌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放疗前影响钙代谢,而钙代谢异常加重了病情,因此肺癌合并尘肺患者定期检测BMD、BGP和ALP,在放疗的同时注意肺癌患者伴骨质疏松存在的风险,以便能够得到早治疗早预防的目的,对他们以后的生活至关重要。

  • 标签: 肺癌合并尘肺 骨钙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总结治疗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治疗的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髓外硬膜下肿瘤占75%,髓内肿瘤占25%。肿瘤全切除率87.5%,其中髓外肿瘤全切除率达100%,髓内肿瘤全切除率50%。术后症状改善、恢复满意14例,Frankel分级提升1~2级,1例症状无变化,1例症状加重,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全切除后预后良好,MRI检查是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枕颈结合部内固定器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了神经损伤并发症。

  • 标签: 颈椎 椎管内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熟悉肿瘤源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osteomalacia,TIO)的特征。方法介绍1例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患者,男,41岁,全身多关节疼痛伴跛行2年余。脊椎后突,肋外翻。血磷0.31mmol/L,血碱性磷酸酶255U/L;全身PET/CT:双侧多根肋骨、骶骨、双侧髋骨骨折;左侧股骨头低密度病灶,放射性摄取增高,肿瘤性病变可能。髋关节MRI:左侧股骨颈局限性骨质缺损,大小约1.0×1.5cm,为良性骨病,肿瘤样病变不除外。区域组织麻醉下行左股骨颈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间叶源性肿瘤,联系临床考虑考虑为尿磷性间叶肿瘤(Phosphaturicmesenchymaltumor)。术后第7天复查血磷升至0.76mmol/L,碱性磷酸酶降至215U/L,24h尿磷降至8.4mmol/24h。术后一月随访骨痛症状及近端肌肉无力症状均有好转。本例最后诊断肿瘤源性骨软化(TIO)。结论成年发生的无家族史低磷性骨软化症应排除TIO,全身PET/CT功能显像和局部MRI解剖显像可确定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肿瘤源性骨软化症 低磷血症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原发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随着生存期延长,临床治疗中转移性骨病(metastaticbonedisease,MBD)患者增加。脊柱是MBD常见受累区域。约有28%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其中10%~20%会进展为转移性脊髓压迫(metastaticspinalcordcompression,MSCC)。

  • 标签: 脊椎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综述文献
  • 简介:手外伤是急诊中最常见伤之一,常可发生掌骨、指骨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所致。闭合复位固定,常不满意或因固定而引起功能障碍。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固定不稳易移位,而且手术后需外固定。因而影响手的功能。我院90年代开始对30例掌骨、指骨骨折施行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术,术后不需外固定,手术操作安全方便,并发症少,取得了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1月,最短1周。闭合

  • 标签: 微型钢板 骨膜外固定 手外科 切开复位 近节指骨骨折 临床应
  • 简介:负压封闭引流(vaccumsealingdrainage,VSD)由于持续高负压引流,可及时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内的渗液,从而使创面保持洁净,避免了交叉感染,促进组织修复,在骨科临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我科2006~2010年间对56例复杂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临床 应用 高负压引流 交叉感染 组织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甲床延长术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我们根据解剖学特点,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甲床延长术修复150例子指皮肤缺损合并甲床部分缺失,并进行术后随访、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叫床较术河扩大了约4.0mm,生长良好,指甲与键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末见甲体与甲床分离征象,指端外形得到较大改善.无指端疼痛感,基本不影响外观和扣、拨、挥、抓等功能。结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于指外形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应用

  • 标签: 解剖 甲床延长术 临床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椎体结核、肿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此类病例行前方减压、前路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经6个月~2a随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均达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性好,椎体高度无丢失,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有效率86.4%。结论对脊柱后柱完整、脊髓受压来自前方的病变进行前路手术,减压彻底、内固定稳定、术后脊柱融合好、脊髓压迫症状恢复快、疗效好。

  • 标签: 脊柱 胸腰段骨折 爆裂性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益骨方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妇产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6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病例48人,对照组每天予以钙尔奇D及骨化三醇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补肾益骨方;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疼痛评估、骨密度检测、雌激素水平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观察其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疼痛缓解率比对照组高,但两者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χ2=1.745,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疼痛缓解率进一步提高,差异有显著性(χ^2=4.3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治疗后3月各部位BMD均较治疗前略有增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后BMD继续较前增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3、6月各部位BMD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对照组治疗后E2逐渐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2较前升高,3个月时升高不显(P>0.05),6个月时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6月BALP上升、TRACP-5b较前下降,对照组治疗后3、6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观察组差异更显著(P<0.01,P<0.001)。结论在基础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补肾益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其抗骨质疏松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性激素或者通过细胞因子水平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而降低骨转化和抑制骨吸收起作用。

  • 标签: 补肾益骨方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临床研究
  • 简介:经前路胸椎椎体置换术是治疗胸椎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对13例行此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术前做好心里护理与准备工作,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妥善全面的护理和合理的功能锻炼,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 标签: 椎体置换术 经前路 常用方法 胸椎肿瘤 手术病人 心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