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X线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脊柱结核患者的X线CT临床资料。结果术前X线发现病灶188例,其检出率94%(188/200),CT发现病灶200例,其检出率100%(200/200)。脊柱结核X线CT表现一致,即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及冷脓肿形成。CT尚可观察X线难以观察的椎管、脊髓受累情况。结论早期脊柱结核的诊断CT更优于X线平片,其X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不难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 标签: 脊柱 结核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腹X线CT临床的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4例气腹患者的X线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胃穿孔21例,十二指肠穿孔19例,空回肠穿孔7例,结肠穿孔3例,肝脏脓肿破溃2例,子宫穿孔合并回肠、结肠穿孔1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例。46例X线见膈下游离气体,8例X线片阴性,CT上见胆囊、肝周围点气体。结论导致气腹的病因多,密切结合临床病史,X线CT多能作出较为明确的诊断

  • 标签: 气腹 穿孔 游离气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围手术期急性肠梗阻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来诊治的30例术后急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临床特点、原因及其治疗方法。结果22例经保守治疗有效,8例经过再次手术。结论对术后早期急性肠梗阻要认真分析原因,综合诊断,掌握再手术时机和指征才能达到合理治疗。

  • 标签: 腹部手术 围手术期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X线片正侧位特点。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特点有腰脊生理曲度变直及椎间隙变窄,椎体唇样骨质增生,相邻椎体后角局限性骨增生呈“磨角”样改变和相邻椎体面弧形压迹等。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X线平片摄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诊断准确率为68.33%。结论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选检查手段。

  • 标签: X线摄影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老年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效果,就肠梗阻的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做若干探讨。

  • 标签: 肠梗阻 治疗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摄片对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踝关节外伤患者30例,均先行常规CR平片检查,然后行MSCT扫描+三维重建,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X线所观察到的踝关节囊肿胀与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之间的联系。结果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合并关节囊肿胀对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正确诊断率为89.5%,而通过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正确诊断率仅为63.3%。结论CR摄片显示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并合并关节囊肿胀提示踝关节隐匿性骨折可能性大。

  • 标签: 踝关节 关节囊肿胀 隐匿性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38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37例,死亡1例,病死率2.7%,26例属中晚期,占684%,术前有并存疾病25例,占65.8%,一期切除肿瘤33例,切除率86.8%,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占36.8%。结论必要的术前准备、对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提高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结肠癌合并肠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 标签: 结肠癌 肠梗阻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CT扫描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8.1月至2010.6月经手术证实的腹部创伤56例急诊CT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结果腹部创伤的急诊CT扫描主要表现为肝脏、脾脏、肾脏的轮廓不清呈混杂高密度影像,包膜下积血,腹膜后血肿,腹腔积血,气腹。本组56例腹部创伤患者中,肝脏损伤6例、脾32例、肾6例,肠系膜与肠管损伤5例,复合性实质性脏器损伤8例。其中47例伴腹腔积血,18例合并肋骨骨折,25例有肺挫伤,4例合并腰椎横突骨折,2例腰椎压缩骨折。结论急症CT检查对诊断腹部创伤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能够迅速准确的检出脏器损伤的部位,评估损伤程度,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腹部闭合性创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0年9月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60例,在积极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行一期切除吻合的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及直肠癌46例。一期切除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近端结肠造瘘,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二期吻合6例,术后恢复良好,肠造瘘口排便通畅,无造瘘口回缩或坏死。6例术后3个月行二期吻合术。结论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要尽可能行I期切除吻合术,但不要过分勉强追求I期切除。

  • 标签: 大肠癌 急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提高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依据乳腺癌主要征像及次要征像,分析68例乳腺肿瘤患者钼靶X线征像(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68例乳腺肿物中36例为恶性,32例为良性,恶性病变中均有较特异征像,如小于临床的肿块、钙化、毛刺、导管征、局部浸润、漏斗征、皮肤增厚等,其中包括主要征像及次要征像。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良性肿瘤 数字钼靶X线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早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2月41例严重腹部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入院后紧急行剖腹探查术15例,经短期积极抢救、抗休克治疗,即行剖腹探查术19例,经严密观察12-24小时,而行手术者7例,手术效果满意,治愈40例,另有1例术后第6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严重腹部创伤需要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术是严重腹部创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已确诊的腹内脏器损伤者,应尽快做好紧急术前准备,力争早期手术,对腹部以外另有伴发损伤者,应全面权衡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损伤。临床上应依据病情,及时、果断,切勿延误手术治疗时机,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严重腹部创伤 早期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前肠镜检查前三种肠道清洁方法效果分析;方法纳入360例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三组,每组120例,分A组番泻叶组;B组甘露醇组;C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进行对照比较肠道清洁程度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果A组在肠道清洁效果明显差于B、C组;B、C组不良反应、方便程度明显优于A组;C组安全性、方便性明显优于A、B组;结论C组为用于结肠镜肠道清洁准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具有安全、方面等特点,值的广泛使用。

  • 标签: 肠道准备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番泻叶 甘露醇
  • 简介:摘要基因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已在遗传性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等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被批准的基因方案有例以上。基因治疗尚存在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但基因治疗必将成为消化系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消化系统 基因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人认知能力对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5月住院行择期腹部手术的108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路径,提高病人认知能力,对两组患者采用Prince-Henry评分法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睡眠和心率的变化。作好记录、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Prince-Henry评分、睡眠和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认知能力 健康教育路径 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和手术切除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耳垂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切除组(A组)和手术切除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B组),每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愈率为60.87%,B组治愈率为86.96%,与A比较,B组的治愈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手术切除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能有效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美容效果好。

  • 标签: 不同方法 耳垂瘢痕疙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起搏器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7例)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行胃肠起搏治疗,一组(23例)只行常规治疗,未给予胃肠起搏治疗。结果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值分别为X1=27.52h和X2=47.09h,标准差分别为S1=12.08和S2=21.49,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胃肠起搏可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胃肠起搏器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而达到肺癌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对112例肺部病变(肿块63例、结节41例、实变8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采用22G穿刺针,精选最佳层面进针多部位取材,活检后行瑞-姬双染色,根据细胞学特征及结构特点及组织学检查,个别病例同时做抗酸染色。结果穿刺成功率99.1%,在112例中,肺恶性肿瘤74例,穿刺敏感性91.1%。特异性76.9%,假阴性8.9%,良性病变27例,均经手术及随访证实。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针吸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具有创伤小、简单快速、安全可靠、准确率高,便于推广,为临床疾病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肺癌 针吸细胞学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MSCTA检查,图像经工作站行后处理,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技术重建显示图像,总结检查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临床与放射共同配合,严密监测病情,精心护理下,完成CT检查均获得确诊。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螺旋CT 主动脉夹层 高压注射器 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