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胃肠道的运动过程是由神经、平滑肌细胞和激素等因素参与,并通过高度复杂的机制进行调控的。胃肠运动功能有障碍会产生一系列症状,如胸痛、吞咽困难、反酸、烧心、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老年人是胃肠动力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其引起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老年人 胃肠动力性疾病 诊治 胃肠运动功能 平滑肌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bonelymphoma,PLB)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PLB患者的X线、CT、MⅪ表现。结果23例PLB单发,分别位于股骨6例、髂骨9例、眩骨2例、胫骨2例、颞骨1例,耻骨支1例,椎体2例;3例PLB多发,1例同时累及双侧髂骨、一侧骶骨;l例股骨、胸椎及附件、肋骨同时累及;另外1例同时累及双侧股骨远端。26例患者中溶骨型17例,混合型6例,硬化型3例,病变M对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脂序列呈等高信号,肿瘤可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PLB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可单骨、多骨发生且具备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综合影像方法在PLB诊断和预后评估上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骨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众所周知,过去被认为是老年人多发的颈椎病,近年来不仅老年人多见,而且年轻人也容易发病,甚至某个中学竞有20%以上中学生患颈椎病的报道。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1.当今生活方式的转变,参与电脑网络活动者日益增多,尤其是年青的白领和学生们;加之高速公路的发展和驾车族的增加等,均易因为长时间屈颈和颈部外伤而诱发或加剧颈椎病的发生。2.由于城镇人口的大量流人,原有的体力劳动人群逐渐转向知识型或半知识型发展者增多,以致伏案工作和/或接受冉教育者成倍增加,工作时间大大超过人体的正常代偿机能,从而成为颈椎退变多发的另一重要因素。3.体育运动和健身措施不当有关,实践证明,伏案一天后,再去做过多、过度的颈部体操和练功不仅无助于颈部保健,反会促使和加剧颈椎的退变。

  • 标签: 老年颈椎病 防治 颈椎退变 中学生 生活方式 网络活动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45~55岁为第1个高峰,65~75岁为第2个高峰。老年女性是乳腺癌患者中的特殊群体,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内科基础疾病多,对手术、放化疗甚至内分泌治疗不能耐受,因此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已然成为一大难点。中医药治疗老年乳腺癌有着不良反应少、接受度高、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等优势,本文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临床特点 中医论治 乳腺癌患者 内分泌治疗 老年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炎症特征,为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支气管扩张患者48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n=306)和非老年组(n=181),比较2组患者临床、检验、肺功能及影像检查资料及诱导痰、外周血CRP、PCT及IL-17等水平。结果老年组相较非老年组病程长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发热、胸痛、气喘发生率及SGQR评分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肺过度充气、透光度增高、肺大疱和肺气肿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1),FEV1%pred值低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诱导痰IL-17及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可发生于各年龄,老年患者相比非老年患者临床症状重、炎症指标高、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差。

  • 标签: 老年 支气管扩张 临床特点 炎症标志物
  •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2014年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华山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年龄≥60岁)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骨折类型、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电话随访治疗后满三年者的生存率、死因、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与受伤前比较。结果共收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651例,发现:(1)总体发病平均年龄为(76.90±9.05)岁,男女比例为1:2.72,男女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1.413,P=0.158);(2)骨折类型中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占68.82%),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组的年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3)89.15%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伴发疾病越多的组别内采用手术治疗者比例越少并且平均住院天数相应延长;(4)骨折多发生于冬季(25.79%);(5)致伤原因以自己跌倒者占大多数(73.11%),致伤地点中超过一半为居家(60.48%);(6)髋部骨折累及左侧者比例高于右侧,肱骨骨折相反;腕骨骨折累及两侧比例相同,胸椎椎体骨折则以T12和T11为主,腰椎椎体骨折则常见于L1L2;(7)髋部骨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最明显,其三年内死亡率高于其他各组;(8)骨折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占首位;(9)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再发率最高。结论老年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最为常见且多数累及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髋部骨折对患者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危害最大、三年内死亡率最高;肺部感染占死亡原因首位;伴发疾病越多则接受手术机会�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 临床特点 随访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确诊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89例患者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90例,其中男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2.6,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73.31±6.63)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86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对明确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分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炎 缺血性 结肠镜检查 腹痛 便血 老年人
  • 简介:衰老是有生命物质的共同特征,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很多细胞不断增殖、分化而衰老,因而细胞的衰老不等于机体的衰老。衰老的研究必须通过整体、系统、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来研究,才能获得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延缓衰老 细胞 增殖 机体 分化 现状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大大延长.人口老龄化是每个社会不可避免的历史演变过程.老年人口在全世界呈迅速上升的趋势,我国也不例外.2003年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54.67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8.98%,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99.49万,占总人口的14.87%,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达37.62万.2003年2002年相比增加的老年人口为5万人,比预期的2万人要多得多.老年人寿命期望值延长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老年人中的慢性病状况也很普遍,特别是癌症、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营养 健康 蛋白质 脂肪
  • 简介:人类对延缓衰老的研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迄今已有100多种不同的衰老学说。许多学说仅是推测,缺乏真凭实据,某些衰老学说虽有实验依据,也只是揭示了衰老机制错综复杂原因的一个侧面或层次。至今没有一个独立完满公认的学说能阐明衰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防治措施。

  • 标签: 衰老学说 自由基 衰老机制 延缓衰老 原因 实验
  • 简介: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除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等极少数病种的病程进展较快(2~3年),绝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程缓慢,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帕金森氏病(Parkinson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disease,HD)等的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类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是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异常聚积,这些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神经元细胞体并没有明显减少,而细胞的突起部分却明显变短或消亡,这种处于病态的神经元可长期存活,逐步丧失其生物功能,用目前经典的细胞死亡理论,即坏死或凋亡[1,2]。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衰老 病程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氏病
  • 简介:衰老老年病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在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发育成熟后,就可能出现某些老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化征象逐渐增多,到了高龄阶段.老化日趋严重,不可避免地出现衰老。老化和衰老主要表现为组织细胞的退行性改变和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减退。所谓老年病,大多数是在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发生的疾病,是一种病理状态。衰老老年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本文仅就衰老老年病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衰老 老年病 退行性改变 征象 严重 生理现象
  • 作者: 程贵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老年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忠县 404300
  • 简介:老年人牙齿常见问题:(1)牙齿磨损:经过六七十年的使用,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基本上已磨耗殆尽,没有了这一坚固的保护层,较软的牙本质外露后,对冷、热、酸、甜都会很敏感;此外,本来磨牙的咬合面是有尖嵴窝沟的,就像一座小山有好几个山峰和山谷一样。但是,在天长日久的咀嚼过程中,这些“山峰”也逐渐被磨短磨平,牙冠的咬合面因此失去了高低起伏,咀嚼效率自然就变低了。(2)楔状缺损:它是出现在牙齿颈部的“V”状缺口,由于外形酷似木匠用的楔子,便称之为楔状缺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使用横刷法刷牙,且用力过大,牙刷毛过硬。因为尖牙前磨牙(也就是紧挨尖牙后面的两颗牙)的牙颈部是最突出的地方,所以在刷牙时牙刷接触最多,也最容易被磨损。就像成语“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样,即使牙釉质再坚硬,也经不起小小的刷毛几十年如一日般错误的拉锯运动,所以也有医生将楔状缺损称为“刷牙缺损”。(3)食物嵌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塞牙”,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因牙齿磨损、缺损造成的牙齿外形改变,失去了正常的牙齿之间的接触,使食物容易进入牙缝;二是老年性牙周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或牙根外露,造成牙缝变大。(4)残根残冠,根面龋:残根残冠是由于长期的龋齿、楔状缺损、牙裂、牙折等未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造成的。根面龋则是因为牙周萎缩,牙根暴露,口腔卫生状况也欠佳,于是被致龋的细菌钻了空子。

  • 标签: 老年人;口腔健康;生命质量
  • 简介:Alzheimer型老年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异质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不可逆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丧失为主要临床特征,是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AD发病机理极其复杂,属多病因、多阶段的慢性中枢神经疾病,至今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Alzheimer型痴呆的主要神经病理特征包括: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神经细胞外的神经变性斑,又称老年斑(SP),其核心主要是β-淀粉样肽Aβ的沉积;还有大量神经细胞的凋亡丧失等.而与NFT发生有密切关系的神经蛋白是tau蛋白(τ蛋白),可以认为异常磷酸化及糖基化修饰tau蛋白的病理性沉积最终导致NFT的形成.

  • 标签: TAU蛋白 Alzheimer型老年痴呆 AO 神经元纤维缠结 发病机理
  • 简介:伴随着衰老的进程,人体的免疫能力也逐渐下降。因此肺部、皮肤和泌尿系统的细菌性感染在老年人群中更常见。由于针对细胞恶变的免疫监视功能发生减退,老年人罹患恶性肿瘤的机率增高。此外免疫失调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由于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功能的执行者,所以研究者们着力于探究衰老是如何改变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力进而影响到免疫功能,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标签: 淋巴系统 衰老 机体免疫功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能力 老年人群
  • 简介:衰老伴随着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整体功能减退,从而更易受疾病侵害甚至死亡。而自噬则是帮助细胞抵抗恶劣条件的一种细胞质内分解代谢的过程,损坏的细胞成分通过自噬进入溶酶体或液泡,分解成用来合成蛋白质和细胞修复的原料。研究表明,在许多器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噬通量降低[1],同样的,自噬能通过改善蛋白质内稳态和线粒体内稳态,防止器官慢性退化,延长寿命[2],显然,自噬在衰老病因学研究中及抗衰老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自噬影响衰老和寿命的新进展作一相关综述。

  • 标签: 抗衰老机制 自噬 合成蛋白质 分解代谢 体内稳态 细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