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国家法律建设不断健全,人们法律知识和医学知识不断普及,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强化。病人对医院要求越来越高,一旦病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病人就会利用法律来寻求保护,这不仅会追究医院或医护人员法律责任,往往还涉及到赔偿问题。面对不断出现医疗纠纷,增强法律意识,特别是增强与护理有关法律意识,已是摆在广大护理工作者面前一个至关重要问题。

  • 标签: 护士 法律意识 法律建设 医疗纠纷 合法权益
  • 简介:丙型肝炎多因输血或反复使用血制品而引起,虽然临床表现轻微,但预后较差,因此加强对HCV检测研究,是非常重要。目前临床诊断和献血员筛选主要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IgG,本文以PCR检测HCVRNA结果为参照,探讨抗-HCV-IgM/IgG联合检测诊断价值及意义

  • 标签: 抗-HCV-IgM 联合检测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患者 抗一HCV 慢性丙型肝炎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与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之间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FQ-PCR)法检测208例疑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CV.结果208例血清样本中HCVRNA阳性率为81.3%.HCVRNA平均载量为4.63×105Copies/ml.结论FQ-PCR法检测HCVRNA是判定HCV感染直接证据,是反映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直接指标,有确诊价值与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价值.HCVRNA与抗-HCV具有高度正相关.HCVRNA较抗-HCV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抗-HCV RNA 血清 核酸定量 丙型肝炎病毒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肝活检对HBV携带者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HBV携带者,在B超引导下行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134例患者中,仅2例(1.49%)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完全正常(G0S0);在105例HBVDNA≥10^5copies/ml(或HBeAg阴性者HBVDNA≥10^4copies/ml)HBV携带者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者80例(76.19%),即可实施抗病毒治疗;在100例HBeAg(+)与34例HBeAg(-)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08);在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感染者,HBVDNA载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57),HBVDNA≥10^7copies/ml与HBVDNA〈10^7copies/ml感染者比,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P=0.001)。结论对于慢性HBV携带者,应及时进行肝组织活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对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生命质量影响。方法在95例PLC患者中,给予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43例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疼痛管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采用《行为医学量表》评价患者生命质量,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在43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依从性好者38例(88.4%),显著高于42例对照组中26例(61.9%,P<0.05);生命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52.4%(P<0.05)。结论疼痛管理有助于减轻晚期PLC患者癌痛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应强化开展此工作。【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疼痛管理;生命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疼痛管理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l25变化与腹水关系,以探讨其升高在肝硬化中临床意义。方法以40例健康对照组及82例住院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全部血清及部分腹水(10例)CAl25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Al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组男女无性别差异,腹水组血清CAl25显著高于无腹水组,大量腹水者显著高于中少量腹水者,腹水中CAl25浓度高于血清浓度,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Al25与Child分级、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与白蛋白、白/球比值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Al25在肝硬化时可明显升高,在腹水患者更显著,是诊断有无腹水一个敏感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肿瘤标志物 CAL25 腹水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热烈祝贺本刊执行总编辑范建高教授和名誉总编辑魏来教授2016年12月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双双喜获第十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王志珍院士和张怀西等参加颁奖大会。

  • 标签: 化学研究 生命 总编辑 韩启德 院士
  • 简介: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差值,其大小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程度,QTd是1990年由Dag等首先提出,又称心肌复极离散度,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有重要临床价值。QTd增加是冠心病心律失常性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是评估急性心肌梗塞(AMI)近期预后重要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电图 Q-T离散度 预后
  • 简介: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作定量检测,分析血清HBVDNA水平与疾病程度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关系,探讨血清HBVDNA定量检测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参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49例,均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轻度19例、中度13例、重度17例。男42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DNA定量检测 血清HBV 临床意义 DNA水平 慢性肝炎
  • 简介:背景:直肠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目前对直径1~2cm直肠类癌治疗方式尚存在争议。目的:检测Ki-67在直肠类癌中表达水平,探讨直肠类癌内镜切除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确诊为直肠类癌,肿瘤直径<1.5cm、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患者83例,分析其病例资料,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结果:术前内镜超声检查显示83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固有肌层浸润或转移,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肿瘤组织Ki-67均呈低表达(0.84%±0.67%),肿瘤直径<1.0cm与1.0~1.5cm组间性别、年龄、肿瘤部位、Ki-6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Ki-67指数均值0.84%为临界值分组,两组间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直径<1.5cm直肠类癌Ki-67均呈低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增殖不活跃。对于直径<1.5cm、无固有肌层浸润或转移、Ki-67低表达直肠类癌,内镜局部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直肠类癌 免疫组织化学 KI-67抗原 内镜切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MMP-7(基质溶解素)在结直肠上皮病变恶性转变中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结直肠癌,23例结直肠腺瘤、10例非肿瘤性息肉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手术标本石蜡切片中MMP-7表达。结果37例结直肠癌切片中25例MMP-7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67.6%);23例腺瘤切片中,15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65.2%;10例非肿瘤性息肉中,1例阳性表达,阳性率10%;1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对照均未见表达。结论MMP-7在结直肠上皮病变恶性变中逐渐增强,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MMP-7 阳性表达率 结直肠癌 肠上皮 息肉 非肿瘤性
  • 简介:目的探讨PreS1抗原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抗原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阳性者367例,其中PreS1Ag阳性者188例(51.2%),HBeAg阳性者119例(32.4%),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HBVDNA载量(105~107copies/ml和〉107copies/ml)组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60.2%,60.0%)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33.3%)和低载量(103~105copies/ml)组(41.9%,P〈0.01);但在421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48.9%)低于HBVDNA(87.2%,P〈0.01)。结论PreS1Ag能够较HBeAg更好地反映HBV在体内复制状态,但尚不能代替HBVDNA检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前S1抗原 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70例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CK20mRNA表达情况,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以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作阳性对照。结果CK20mRNA术前阳性表达率为32.9%,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具有相关性(P〈0.01),而与TNM分期、肿瘤部位、病人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CK20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干术前(P〈0.05);20例健康志愿者无一例阳性表达,胃腺癌细胞株BCK-823均为阳性表达。结论CK20mRNA作为标志物用于检测胃癌血循环微转移是可靠;手术操作可促使肿瘤细胞释放入血。

  • 标签: 聚合酶链式反应 胃肿瘤 微转移 细胞角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收治9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食欲、进食情况、恶心呕吐及便秘症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52.24±4.32)分、SAS(49.28±4.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经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81.25%(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急性乙型肝炎和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痊愈后,HBsAg和HBeAg转阴;在36例接受阿德福韦酯和19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而HBeAg则明显下降;治疗48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DNA不可测率为47.2%,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为78.9%(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9.4%和26.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和21.1%(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HBEAG 定量
  • 简介:肝硬变患者存在高胃泌素血症,并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ongastropaty,PHG)发生密切相关,但两者之间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一组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胃泌素检测,探讨其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关系。

  • 标签: 血清胃泌素水平 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 高胃泌素血症 临床意 患者血清
  • 简介:背景:协同刺激分子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关系密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重要负性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关配体结合后可诱导并维持肿瘤细胞免疫耐受,从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D-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8例结直肠癌患者,以1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PD-1(sPD-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上PD-1表达。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sPD-1含量和CD3+T细胞上PD-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PD-1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D-1高表达,且与肿瘤分期、转移呈正相关。检测PD-1有助于估计病情进展,有望成为新肿瘤标记物或抗肿瘤靶点。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