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救治,易出现休克、窒息等,有猝死的危险。我院近5年来共收治肺结核并咯血患者80例、经严密观察情和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肺结核咯血 护理体会 病人 咯血患者 护理对策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在治疗肺癌中的效果。方法分析入住我院的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经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下的小切口行肿瘤切除并系统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并对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频度以及随访6年之内的生存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80例肺癌患者,一共清理淋巴结688个区1054枚淋巴结,每位患者平均为(12.31±2.67)枚;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术后患者生存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镜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肺癌的方法。

  • 标签: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生存率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相关性分析 更换时间 小儿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在中度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中血清IL-6及IL-8水平检测比较。结果①AECOPD组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1);②稳定期组及对照组IL-6及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及IL-8参与中度海拔地区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并且与该地区COPD的高发病率有关。

  • 标签: 中度海拔 IL-6 IL-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引起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患者362例(其中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患者132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感染有132例,感染率为36.46%;机械通气发生VAP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机械通气时间≥7d、气管切开、年龄≥65岁,与相对应的项目比较,P均〈0.001;132例患者共培养出菌株18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29株(70.49%),革兰氏阳性菌30株(16.39%),真菌24株(13.11%),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与其他菌株比较,P〈0.05.药敏监测,除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个别耐药)等药品不耐药外,对其他药品均有程度不同的耐药.结论本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感染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几率较高,主要感染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菌
  • 简介: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mRNA表达情况并与结核潜伏感染(latenttuberculosisinfection,LTBI)及非结核感染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提取研究对象的PBMCs,经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然后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比较各组IL-8mRNA表达情况。然后以敏感性(sensitivity)为纵坐标,1-特异性(1-specificity)为横坐标绘制结核组和LTBI组相比较的ROC曲线。结果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结核组PBMCs中IL-8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LTBI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以3.985为临界值,鉴别活动性结核病和LT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17%和90.00%,此时阳性似然比等于5.42,64.7%的病例诊断准确。结论IL-8有可能作为新的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标志物,有助于活动性结核病与LTBI的鉴别诊断。

  • 标签: 结核 趋化因子 IL-8 LTBI
  • 简介:本组14例肺大疱,术后使用呼吸治疗.男13例,女1例,年龄21~74岁,平均55.5岁.行右肺大疱切除5例,左侧肺大疱切除4例,正中开胸双侧肺大疱切除3例,胸腔镜(VATS)双侧及右侧肺大疱切除各1例.合并慢支肺气肿10例,双侧肺结核1例.术前合并气胸7例.其中1例术前即气胸合并呼吸衰竭行呼吸辅助呼吸.

  • 标签: 肺大疱手术 呼吸机 肺水肿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实施呼吸治疗13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呼吸相关性肺炎与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有关药物(镇静剂、制酸剂)、误吸和反流、呼吸应用时间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发生呼吸性相关性肺炎40例(30.77%),呼吸性相关性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30.74±3.13)、应用镇静剂制酸剂32.50%、误吸和反流27.50%、呼吸应用时间(13.84±2.76)天高于高于无呼吸性相关性肺炎患者的(25.14±2.32)、11.11%、13.33%、(8.43±2.12)天(P〈0.05),是引起呼吸性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较多,通过预防预防误吸和反流、缩短呼吸机时间、减少镇静剂抑酸剂的应用、积极治疗基础病以减少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影响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变表现亦在肺部.在SARS的急性期,患者多表现为低氧血症,重症SARS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症(ARDS).因此对ARDS的救治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措施[1].由于SARS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播疾病,医护人员在为SARS患者行气管插管时容易被感染.所以对于SARS患者呼吸困难的纠正,我们首选无创正压通气.我院是北京市首批SARS定点医院之一,共收治了150多名确诊的SARS患者.在治疗中我们发现,早期正确及时地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地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从而缩短病程,使大部分患者免于行有创通气,也减少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危险.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急性期 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 参数
  • 简介:目的评估自主呼吸试验(SBT)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COPD机械通气撤成功的患者,分为两组:S组24例,采用SBT方式撤拔管;NS组28例,采用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方式撤拔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h内再插管率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S组与NS组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120min和(300.01±65.23)min)、住ICU时间(9.50±4.20)d和(18.60±10.30)d、VAP发生率12.50%和28.5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48h内再插管率20.83%和21.43%、ICU病死率16.67%和17.8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SBT法撤比渐减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方法具有更早拔出气管插管、住ICU时间短的优点,而且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撤机 自主呼吸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呼吸相关肺炎(VAP)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分析78例呼吸内科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原学及药敏学分析。结果78例VAP患者共分离病原菌84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主。分离的细菌除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较敏感外,对其它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呼吸内科VAP病原菌普遍存在较强的耐药性、变异性和重合性;选用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提高VAP治愈率,尤以抗生素合理选择为关键。

  • 标签: 肺炎病原学 呼吸机相关性 药敏学 呼吸机相关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 简介: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指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所形成的肺炎,是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鉴于VAP作为ICU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将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病机制 病因 PNEUMONIA 机械通气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肠内营养对呼吸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从而选择副作用较少的一种进行推广,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ICU病房患者38例,并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均为19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肠内营养插管,并给予相同的营养剂,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肠内营养变化、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种肠内营养方式的不良反应比较,以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进行两种肠内营养方式治疗后,患者肠内营养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胃管组为63.16%,鼻肠管组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多,鼻肠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入住时间(12.1±1.8)d,机械通气时间(9.1±1.9)d,鼻肠管组ICU入住时间(7.8±1.2)d,机械通气时间和(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鼻胃管低,相应的不良反应及入住ICU病房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也较少,所以在机械通气时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要优于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鼻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水平在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含量变化及对胸水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6例结核性胸水,36例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和胸水中IL-6、IL-8水平及30例健康者血清IL-6、IL-8水平。结果结核组与恶性胸水组的IL-6分别为533.18±425.20pg/ml,122.50±92.41pg/ml,两组数据具显著性差异(P〈0.002);结核组和恶性组中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6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清IL-6的含量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组与恶性胸腔积液组的IL-8分别为434.24±68.52ng/ml,364.38±46.21ng/m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组和恶性组中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8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清IL-8的含量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与恶性胸水患者胸水中IL-6、IL-8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对在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水患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IL-6 IL-8 胸水 结核性 恶性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老年呼吸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确诊的V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PN)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EN和PN组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流质饮食及静脉营养。比较各组营养支持2周后营养状态、临床有效率、撤机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血红蛋白水平及臂肌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有所升高,其中,E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炎性指标则明显降低,EN组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是PN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N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PN组及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则明显低于PN组及对照组(P〈0.05),而PN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提高VAP患者营养状态,其中EN效果最显著,更有助于改善VA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营养支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HemaG型振动排痰对呼吸道疾病排痰的效果及最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从2008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科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排痰困难者10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0例,对照组528例,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同时应用HemaG型振动排痰协助排痰,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结果两组排痰效果及住院的天数比较有很高差异性(P〈0.001)。结论呼吸道疾病所引起的排痰困难者在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兼用HemaG型振动排痰排痰的效果比单纯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效果著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振动排痰机 排痰效果 排痰法 护理效果 治疗效果
  • 简介:患者男性,70岁.慢性咳嗽,咳痰病史20余年,每年冬季症状明显,迁延不断,多次住我科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此次因感冒症状加重,咳大量黄脓痰伴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三天而入院.入院时体征:血压为0,浅昏迷状态,球结膜充血,水肿,周身高度发绀,呼吸浅表,缓慢,双肺听诊呼吸音极微弱,无干湿性罗音,心律规整,心率110次/分,下肢无浮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经气管插管 抢救 肺性脑病 休克
  • 作者: 韩雪娣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15期
  • 机构:淮安市淮安医院,江苏 淮安223200
  • 简介:目的:探讨非侵入式通气装置在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法:选择2022年5月-12月份住院的COPD合并II型呼吸功能不全55例,按治疗方式分成A.B两组,A组采用非侵入式呼吸辅助呼吸,B组采用传统方式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氧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呼吸阻力和响应频率均低于治疗组,治疗组的最大通气量、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量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的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含量,氧运送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明显提高,而A组的血乳酸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治疗效果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6.77%),有意义意义(P<0.05);结论:非侵入式呼吸用于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病人,可以使病人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同时也可以使病人的体内血氧指数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使病人的病情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OPD;呼吸衰竭;无创性呼吸器;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输入营养液成分一致,观察组采用持续24h肠内营养泵行鼻饲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50ml注射器间断推注营养液,3次/d。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胃内容物反流、口咽分泌物误吸、VAP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t=4.230,7.348,4.592,6.916,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内容物的反流率、误吸率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42,5.186,4.044,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86,5.64,4.13,4.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输注可明显降低胃内容物反流率、口咽分泌物误吸率,降低患者VAP的发生率,减少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 标签: 鼻饲 营养泵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