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2
/ 3

摘要目的:探讨非侵入式通气装置在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法:选择20225月-12月份住院的COPD合并II型呼吸功能不全55例,按治疗方式分成A.B两组A组采用非侵入式呼吸机辅助呼吸,B组采用传统方式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氧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呼吸阻力和响应频率均低于治疗组,治疗组的最大通气量、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量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的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含量,氧运送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明显提高,而A组的血乳酸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治疗效果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6.77%),有意义意义(P<0.05);结论:非侵入式呼吸机用于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病人,可以使病人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同时也可以使病人的体内血氧指数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使病人的病情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COPD;呼吸衰竭;无创性呼吸器;肺功能

慢阻肺病(COPD)以中老年人为主,其发病率高,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存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更容易造成致残和死亡1。如果对COPD进行不及时的治疗,或者效果不佳的话,就很容易导致II型呼吸衰竭。对于同时存在II型呼吸衰竭的COPD来说,病人的情况非常的危险,而且有很高的病死风险,因此,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病人进行顺利呼吸,维持肺功能,这样才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命。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和低流量吸氧来减轻症状。非侵入式呼吸机可以降低病人的呼吸肌肉疲劳度,并可以预防气道坍塌,从而提高病人的血液和氧气水平,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2]。本课题拟通过对COPD合并II型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进行非侵入式呼吸机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我们将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通用数据

20225月-12月,选择了55AECOPD病人,所有病人都伴有II型呼吸衰竭。按处理方式将患者分成A和B两组。A组中,17名男性患者和6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52-82之间,平均为66.82±7.93B组22名患者中,18名男性,4名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81,平平均年龄为66.86-789。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和排除条件

1)确实诊断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确认为II型;(3)数据完备;(4)家庭成员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2)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3)呼吸抑制;(4)数据不完整;

1.3治疗方法

B组行常规治疗:根据病人的情况,抗感染用药,抗炎治疗,祛痰,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度,进行营养支持,并进行常规低流量吸氧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飞利浦伟康V60型无创性通气设备,以ST型正压法进行输氧。参数设定:12-20次/分钟,12-20厘米水柱,4-6厘米水柱。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动态监测,以有目的地调节呼吸支持系统的各项参数,使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达到90.00%以上。做好呼吸道的清洁工作,每天两次,每天两次,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

1.4观察指标

1)肺功能: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活量(VC)、气道阻力(RAW)、最大通气量(MVV)、响应频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检测。(2)血氧水平:测定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动脉血氧水平,血氧分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气输送量,血乳酸水平。(3)临床效果:治疗24小时后,病人没有明显的胸闷,咳嗽,气喘,肺部罗音减轻,血氧指数等明显提高,明显有效;疗效:72小时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肺部罗音、血氧水平均有所提高,疗效:疗效: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效率+有效率。

1.5统计方法

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用SPSS24.0进行处理,计数数据用(spacer.gif±s)进行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并用2个t检验。P<0.05时,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结

2.1两种治疗方法的肺功能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RAW值,MVV值,VC值,FEV1值和反应频率均未见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RAW值和反应频率均有明显下降,但A组较B组明显下降,两组患者的MVV,VC,FEV1指数均有明显上升,但A组患者的MVV,VC,FEV1指数明显上升(P<0.05)。请参阅表1。

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pacer.gif±s)

组别

n

时间

RAW[cm H2O/(L·s)]

MVV(L/min)

VC(L)

响应频率(Hz)

FEV1(L)

A组

15

治疗前

8.97±3.01

39.95±5.01

1.59±0.41

26.09±2.60

1.36±0.34

治疗后

6.12±0.98*

65.17±6.82*

3.01±0.35*

13.25±1.57*

1.98±0.41*

t

8.427

8.140

8.373

8.034

7.78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B组

15

治疗前

8.95±2.99

39.89±5.24

1.61±0.38

26.12±2.53

1.38±0.35

治疗后

6.91±0.53*

57.92±6.76*

2.14±0.44*

21.12±2.17*

1.61±0.42*

t

8.035

7.622

8.016

8.119

7.48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两组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O2,CaO2,DO2,SaO2都有明显的上升,但A组的LAC明显下降,B组的P<0.05C组的P<0.05。

2.3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

A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组,P<0.05,P<0.05;如表2所示。

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A组

23

16

5

2

21(91.3%

B组

22

8

4

10

12(54.5%

χ2





4.210

P





0.040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的呼吸道疾病,其起病后易反复发作,治疗困难。在临床上,药物可以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肺通气和通气,但一般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无创呼吸机可以迅速地解决人体的缺氧问题,并对血氧失衡进行纠正,同时还可以减轻呼吸肌疲劳与高碳酸血症,同时还可以减轻气道堵塞,改善氧合状态,从而促进肺通气功能的改善,这是一种非常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4]。在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患者体内的CO2潴留和血氧、心率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对应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提高疗效[5-6]。无创呼吸机可以提高病人的有效呼吸,提高病人的通气质量,在使用它之后,病人的肺通气、换气快速提升,从而提高肺氧合功能[7~8]。除此之外,使用无创呼吸机比使用有创的人工气道要舒服得多,而且感染的可能性也要小得多。无创呼吸机通常使用的是正压通气,这样的通气方法可以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吸入空气的消耗,还可以让呼吸肌肉的功能得到逐步的恢复,从而减轻病人的负荷。

两组的RAW和反应频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MVV,VC和FEV1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并且A组的疗效比B组好。两组的PaO2CaO2DO2SaO2均较用药前有较大提高,其中A组的LAC较用药前有较大提高,但A组的LAC较用药前有较大提高。A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组,说明A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非侵入式通气对II型呼气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提高病人的通气,加快体内多余的CO2的排泄,从而达到治疗II型呼吸衰竭的目的。COPD病人常伴有II型呼气衰。病人的肺部健康会遭到严重影响,从而会使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降低,从而出现咳嗽等症状。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旦发现,就应该立即就诊,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时的给予支气管舒张的药物,这样可以快速的稳定患者的情况,减少死亡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晚期更容易发展为II类呼吸功能障碍,这是导致COPD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II型和I型的主要区别是,II型的患者往往伴有CO2滞留,需要及时处理,常用的处理方式是给患者输氧,提高患者的通气质量。低通气是COPD并发II型呼吸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在出现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之后,可以通过低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等方式,来促进血氧指标的提高,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潴留,缓解缺氧,从而达到纠正呼吸衰竭的目的。

在通气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情况,并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一些刺激,以增加患者的通气量。在进行I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时,一般都是以无创呼吸机治疗为主,如果没有明显的效果,就可以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对于COPD所致的II型呼吸功能衰竭,目前主要采用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并有针对性地应用氨溴索、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等,以达到改善症状,改善气道通畅的目的。I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做的是1-2 L/min的低流量吸氧,在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吸氧浓度,最好是3-5 L/min。

总之,在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应用非侵入式呼吸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纠正患者的血氧平衡失调,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韩姗姗,王瑾,贠秀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失败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1,20(10):694-702.

[2]肖华叶,梁斌苗,欧雪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1,20(2):85-90.

[3]代灵灵,程哲,王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动脉高压的高危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8):729-732.

[4]吴月红,梁红霞,席芳,等.体外膈肌起搏预防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9):1029-1034.

[5]李雪梅,金宇,聂晓红,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5(OH)D水平与肺功能及急性加重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6):1375-1378.

[6]范傲,黄钟,段宇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和白细胞介素-8及白细胞介素-3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2,21(2):84-89.

[7]谢湘梅,朱菱,万婷,等.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对老年COPD患者家庭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9):4112-4115.

[8]张倩,张俊杰.老年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2):2547-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