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RhE相同表型输血与不同表型输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下,输注红细胞悬液2个单位,观察2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输血后相同表型Hb和HCT均显著高于输血前和不同表型(P〈0.05),不同表型输血前后Hb和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表型输血后仅出现2例发热患者,而不同表型输血后则以出现血红蛋白尿和腰背痛为主,且两者均显著多于相同表型(P〈0.05)。结论:针对存在输血史、妊娠史患者,应该建议供血机构进行RhE血型鉴定和配型,以便更好提高输血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RhE 相同表型 不同表型 输血
  • 简介:目的:了解并比较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治疗效果。方法:将2582例患者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1450例)和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1132例),输注前测定Hb值,复查患者及献血者ABO和RH(D)血型并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后给每例患者进行血液学分析,检查Hb值,然后再进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输注手工分少自细胞红细胞效果好于普通悬浮红细胞,并且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可以使输血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疗效
  • 简介: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不能写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11-07-21,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一”,起止日期用一字线“一”表示,例:2010-07-21-2011-07-21、2011-07-21-08-31、2011-07-21-31,分别表示2010年7月21日至2011年7月21日、2011年7月21日至8月31日、2011年7月21至31日。当月、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2003年不能简写为03年。

  • 标签: 阿拉伯数字 数字式 位数
  • 简介:目的:保证采集血液质量安全有效。方法:分别收集管理前(2008、2009年)、管理后(2010年)采血现场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其合格率,观察加强对采血现场环境、材料、人员、过程等各个环节管理成效。结果:加强管理前空气合格率为95.8%,物面合格率为97.9%,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100%,加强管理后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严格加强采血现场各个环节管理,能减少细菌污染,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控制 细菌污染 采血现场
  • 简介:在血站检验工作中,自动化设备已应用在血液标本离心、加样、酶免实验、转氨酶实验、血型实验等各个环节中。检验设备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准确性。因此,血液检验设备正常运行是血液安全重要保障,检验设备完善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前提。

  • 标签: 检验 设备 管理 血站
  • 简介:关键词是科技论文文献检索标志,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词或词组。每篇论文应选取1~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印“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词(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凡有英文摘要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分别用通栏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无摘要文章关键词排在正文前。

  • 标签: 关键词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英文摘要 书写 科技论文
  • 简介:自从1817年英国医生Blundell第1次使用人血输注抢救大出血产妇成功,输血白此成为临床治疗有效手段。然而随着输血实践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输血在取得临床效果同时,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non-ha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FNHTR)即为最常见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率在10%~40%[1],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并以发热与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与白细胞和(或)血小板抗体以及血液保存中产生细胞因子有关[2]。为预防FNHTR发生,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本院自2012年起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对临床输注用全血进行过滤,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滤除 白细胞 输血 FNHTR
  • 简介:目的:研究泰安地区汉族血小板供者HLA_A、B基因和HPA-I-17基因多态性,建立已知型血小板献血者基因数据库。方法:分别采用PCR—SSOP和PCR—SSP方法对200份泰安地区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做HLA—A、B和HPA-1—17系统基因分型。计算基因频率,并与其他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在泰安地区人群HLA—A位点11个,高频率等位基因(gf〉0.1)有A°02、A°11、A°24、A°30、A°33。HLA-B位点共检出等位基因19个,高频率等位基因(gf〉0.05)有B°13、B°15、B°35、B°40、B°44、B°46、B°07、B°18、B°51、B°52。HPA-1、HPA-2、HPA-3、HPA-15、HPA-6呈多态性频率。HPA-4、HPA-7—14—17全部为a/a等位基因,纯合子居多。结论:泰安地区献血者HLA—A、B和HPA-1—17基因有区域性特点。建立HPA-1—17和HLA-A、B基因分型库,为患者提供HLA和HPA、ABO相容或相合血小板,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

  • 标签: 人类血小板抗原 HLA HPA 基因频率
  • 简介: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3代、第4代试剂与NAT不同组合模式比较,评价和探讨HIV核酸检测意义,选择适合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HIV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第3代和第4代2种ELISA试剂与NAT(诺华单人份检测)平行检测无偿献血标本,初筛HIV阳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采用ELISA第3代试剂、NAT或(第3代试剂+NAT)组合检测,假阳性率均较低,而特异性均较高,假阳性率分别为0.01%、0、0,特异性分别为99.99%、100%、100%;而所有含ELISA第4代试剂筛查模式其假阳性率均较高,而特异性均较低,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1种ELISA试剂或2种(3代+4代)联合检测模式,灵敏度均为87.50%,而NAT灵敏度为100%。ELISA试剂与NAT组合检测互补性相对较好}NAT在检出窗口期HIV感染方面具有优势,其早期检测灵敏度优势可替代ELISA第4代试剂。结论:采用第3代ELISA试剂与NAT同时筛查HIV具有较高可靠性,可降低经血源传播HIV风险;同时减少假阳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 标签: ELISA 核酸检测 HIV 献血者 筛查模式
  • 简介:输血病历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输血治疗过程原始记录,从记录内容可以反映输血是否合理有效,是安全输血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也是医疗纠纷举证倒置重要依据。规范输血病历是杜绝因受血者输血病历记录缺陷时引发医疗纠纷关键。因此,规范输血病历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防范医疗纠纷重要措施。我院将输血科设定为环节科室,负责临床输血病历监管,通过2年来管理,取得非常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病历 质量分析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孕妇血清中IgG型抗A(B)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关系。方法:分析2011-06—2013—06在剂门市石化医院输血科、检验科进行检查41例夫妇血型不合O型RhD(+)孕妇及其相应新生儿标本检测结果。结果:通过母体效价检测卡检测ABO系统IgG型抗A、抗B效价:在检测41例夫妇中,效价≥64有35例,其中HDN(+)有13例,HDN(-)有22例;在高效价(≥256)16例中,HDN(+)有9例,HDN(-)有7例;效价〈646例中只有1例HDN(+)。用ELISA方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血清中抗A(B)IgG亚型:在41例新生儿标本中,IgG1亚型浓度在HDN(+)和HDN(-)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亚型无显著差异。在41例0型孕妇血清中,IgG1亚型浓度在HDN(+)和HDN(-)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亚型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妇血清中IgG型抗A(B)抗体量与新生儿溶血有一定相关性,母亲体内血型抗体IgG1含量过高,胎儿发生HDN可能性也比较大,通过这些检测,可以指导临床采取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

  • 标签: IgG型抗A(B)效价 IgG1亚型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目的:研究1:49枸橼酸钠抗凝剂在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临床交叉配血和输血传染性指标检测中应用。方法:配制不同浓度枸橼酸钠比例,确定最大抗凝比例,取68例标本分别用EDTA-K2、肝素钠和1:49枸橼酸钠抗凝,分别用来鉴定血型和做抗体筛查,最后用聚凝胺法及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检测不同抗凝剂对交叉配血结果影响。同时,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艾滋病抗体(HIV)、梅毒抗体(TP)各30例阳性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方法进行检测,观察1:49枸橼酸钠抗凝管对检测HBsAg、HCV、HIV、TP影响。结果:1:49枸橼酸钠抗凝管能达到抗凝效果,对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没有影响,与不抗凝采血管对HBsAg、HCV、HIV、TP阳性标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采血管对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9枸橼酸钠抗凝剂能提高临床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快速性和准确性。

  • 标签: 1 49枸橼酸钠抗凝剂 交叉配血 输血传染病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红细胞单采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治疗中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符合国内PV诊断标准19例患者,运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异常增生红细胞单采,配合临床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中Hb、RBC、Hct、WBC、PLT均值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观察依患者公斤体重和Htc设定红细胞采集量,单次采集后Hct降低情况及首次采集前后Hb均值变化与再次采集前后Hb均值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后血液Hb、RBC、Hct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8例完全缓解,7例临床缓解,4例好转,有效率为100%;单次采集Hct平均降低幅度为16.11%。结论:红细胞单采在PV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单次采集应考虑PV患者血容量绝对增加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和对红细胞去除耐受情况适当增加采集量。

  • 标签: 红细胞单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细胞分离机
  • 简介:医院输血科行政管理上多半隶属于医院检验科,两者工作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输血科是医院储存血源,检测血型、交叉配型、分离急用血细胞和成分输血供血、为亟待营救生命患者提供血源重要学科,该学科已占有越来越高地位,由于输血每个环节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国民血液健康,因此医院输血科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输血方式感染传染性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除了受血者可能由于输入了携带某种病毒血源引起感染之外,实验操作中密切接触血源输血科人员也面临极大感染风险[1]。据报道,由于输血感染HIV和HBV都来自于“感染窗口期”供血人群血液[1];张雪花等[2]报道,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6%。因此,输血科员工和医院受血患者都面临着血源病毒感染严重威胁[3]。为了达到安全输血目标,笔者对医院输血科亟待改进工作环节和存在生物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与归纳。

  • 标签: 输血科 生物安全 隐患 干预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中临床诊疗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62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其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共计检测有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特异性抗体分别为抗-E3例、抗-c1例、抗-Ce1例、抗-D1例,6例患儿均为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经选用与患儿配合型血液换血治疗结合光疗和药物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意义重大,在协助诊断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方面优点尤其突出。早期适时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选,可以使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更早找到合适血源,减少输血等待时间,对保证新生儿输血安全十分重要。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 输血安全 微柱凝集法 抗人球蛋白实验
  • 简介:1我国无偿献血现状自从2010年以来,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血液供应紧缺,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年献血人次或献血量2位数降幅,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站行业采取多项措施,包括重启家庭互助献血,试图力挽这一局面,但仍难以从根本上奏效[1]。

  • 标签: 夜市献血点 血荒 个人自愿献血
  • 简介: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1,肺癌总5年生存率仍在15%以下。在肺癌治疗中,尤其在放化疗之后经常出现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我科自2005—2012年出现肺癌并发骨髓抑制同时伴有血红蛋白减少20例,应用成分输血治疗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肺癌 类白血病
  • 简介:临床输血管理是连接医院、患者、血站纽带和桥梁,建立先进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临床输血全过程和输血科日常工作式已成为输血科现代化管理需要。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准确临床输血全过程和输血科日常工作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保证。网络平台不仅加快了实验数据传送速度,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同时也明确了各部门责任,为避免发生争议提供了记录和科学依据。在医院业务迅猛发展背景下,手工记录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求。本院自2010-01-2013-08利用该软件管理临床输血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计算机软件 输血管理
  • 简介:随着输血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法律知识普及,输血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受当前科学技术水平限制,输血不可能达到“零风险”。各种原因导致输血医疗纠纷客观存在,为提供安全血液,保证输血安全,血站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献血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学习。本文通过初浅分析让血站人员了解在输血医疗纠纷案件中法律责任及需履行法定义务。

  • 标签: 血站 输血 医疗纠纷 法律责任 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