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添加服用维生C或E不能帮助预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白内障或眼睛的晶状体浑浊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影响一半以上超过65岁的美国人。手术去除白内障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除了戒烟和多吃富含水果与蔬菜的饮食之外,关于如何预防它们知道的很少。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维生素C 预防 晶状体浑浊 治疗方法 老年人
  • 简介:经过约十来年对维生D的热情的报告,一个专家小组似乎已对这个耀眼的维生转而陷入困惑,新的饮食标准比很多预期的更为谨慎。在1997年修订的膳食指南中,一个由医学会(IOM)召集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没有足够的可信证据支持服用维生D可避免例如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到心脏病、关节炎、自身免疫病等一大堆疾病。该小组于2010年11月30日发布报告,该报告对大部分北美人都缺乏维生D的臆断泼了一盆冷水。新指南推荐的维生D摄人量较高,

  • 标签: 维生素D 自身免疫病 专家小组 饮食标准 膳食指南 证据支持
  • 简介:体重、皮肤的温度、太阳照射的角度是维生D水平其中的决定性因素。2010年底当一个医学研究会(IOM)的小组制定出人们期待已久的维生D的应用建议时,其中的一条信息是,大多数美国人的血液中已证明对保护骨骼有益的维生循环可能是充足的。但在2011年,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发布的数据,描述的情况不太乐观。据该中心的数字,

  • 标签: 维生素D 医学研究会 太阳照射 卫生统计 美国人
  • 简介:《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片文章中提出,每天服用推荐量维生D的男性出现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较仅服少量的男性低。该研究涉及接近119,000名成人,随访时间长达20多年.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维生素D 男性 风险 临床营养学 随访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维生D结合蛋白(VDBP)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研究组将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尿组(NA组,2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I组,25例)及大量尿白蛋白尿组(MA组,25例)。另外选取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尿VDBP和临床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A组、MI组及MA组尿VDBP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DBP与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肌酐(Cr)、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率(UACR)、尿素氮(BUN)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SBP、FBG、UACR和BUN其为DN患者尿VDBP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VDBP/Cr检测阈值为476.9ng/mg时,VDBP/Cr曲线下面积为0.967,DN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和82.0%。结论尿VDBP随尿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作为DN早期诊断和病情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VDBP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川芎嗪、维生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2月-2014年11月对128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川芎嗪加维生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实验组,使用维生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对照组。对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使用川芎嗪、维生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94.76%,使用维生c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72.3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实验组小儿心肌炎消失时间、心肌酶和心肌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在x线、心电图方面,川芎嗪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维生c联合,在治疗小儿心肌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应该广泛应用,对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远期疗效还要进行随诊观察。

  • 标签: 川芎嗪 维生素C 小儿心肌炎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目前已被公认是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其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早已被人们重视,并予以积极治疗,但营养因素对脑血管病影响的研究近十年才开始.本文对2001年8~12月入住我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浆叶酸、维生B12浓度的测定,旨在探讨叶酸和维生B12与脑梗死的关系.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叶酸 维生素B12 脑梗死 营养因素 疾病预防
  • 简介:本文对我院1987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心肌炎诊断标准(1999年9月昆明会议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的164例进行观察.其中用大剂量维生C冲击治疗112例,结果如下.

  • 标签: 大剂量 维生素C 冲击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
  • 简介: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就发现猴子的膳食中缺乏维生B6会引起动脉损伤.只是由于当初缺乏完备的实验条件.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解释这种动脉损伤。直到上个世纪的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麦卡莱博士用兔子作同样试验.引起了兔子动脉硬化。与此同时.美国西雅图的学者给狒狒作的同样试验也得到了类似结果。而且指出了病因.这是因为动物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甲硫氨基酸.

  • 标签: 维生素B6 动脉硬化 人体健康 兔子 猴子 哈佛大学医学院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P选择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5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26例)、中型(16例)和重型(12例);另外选取30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和对照组对象血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P选择的水平。结果①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在发病后12、24、72h和7d血清E选择分别为(53±8)、(60±9)、(70±9)和(51±8)μg/L。P选择水平分别为(18±4)、(25±6)、(30±6)和(21±4)μg/L。②轻型患者在发病后72h血清可溶性E选择、P选择分别为(61±9)和(23±5)μg/L;中型为(80±11)和(41±9)μg/L;重型为(84±12)和(49±10)μg/L。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P选择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 标签: 脑缺血 E选择素 P选择素
  • 简介:目的探讨激动β3肾上腺受体(β3-AR)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老年高脂小鼠肺脏血管紧张受体(ATR)表达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apoE-/-老年高脂小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β3-AR激动剂小剂量组(小剂量组)、β3-AR激动剂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和β3-AR拮抗剂组(拮抗剂组),每组10只。给予高脂饮食饲养至36周龄后分别给予药物干预1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和VLDL/LDL-C水平,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blot测定肺组织β3-AR、AT1R和AT2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大剂量组TC和VLDL/LDL-C水平明显降低[(18.27±1.30)mmol/L,(17.06±1.50)mmol/Lvs(22.20±1.29)mmol/L和(14.31±0.31)mmol/L,(12.78±0.55)mmol/Lvs(19.41±0.40)mmol/L,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和拮抗剂组AT1RmRNA和AT1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AT2RmRNA、β3-A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AT1R表达下调,AT2R和β3-AR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β3-AR激动剂在改善apoE-/-老年高脂小鼠血脂代谢紊乱的同时,影响了肺组织β3-AR和ATR各亚型表达,这种受体间交互作用可能与维持高脂血症条件下肺脏的正常功能有关。

  • 标签: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3 载脂蛋白E类 小鼠 基因敲除 受体 血管紧张素
  • 简介:不稳定型心绞痛,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冠状动脉强烈痉挛、血栓形成所致.前列腺E1(PGEI)在体内具有广泛生理活性,能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抗血栓A2释放所诱导的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我们于1998年5月至2000年8月使用PG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以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作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前列腺素E1 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随着肥胖人群的与日俱增,由肥胖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诸如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人类对肥胖的认识自1994年Zhang等成功克隆了一种脂肪组织来源的激素--瘦(Leptin)以来,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标签: 瘦素 抵抗素 胰岛素抵抗 肥胖 糖尿病 瘦素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血栓抽吸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Tp-e及Tp-e/QT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期发病12h内行直接PCI罪犯血管(IRA)内存在血栓负荷重的STMEI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PCI)及对照组(单纯PCI).测量两组PCI术前及术后2h心电图中Tp-e及Tp-e/QT,并观察两组在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心血管风险因子、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PCI术前Tp-e及Tp-e/QT等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PCI术后ST段回落>70%的比率、Tp-e及Tp-e/QT减少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60.00%比40.00%,(22.66±9.91)ms比(15.89±8.24)ms,0.04±0.03比0.03±0.02,P均<0.05];血栓抽吸组PCI术后Tp-e、Tp-e/QT及术后至出院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88.54±13.13)ms比(93.7l±11.00)ms,0.25±0.03比0.26±0.03,16.00%比33.33%,P均<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时应用血栓抽吸可以更多地减少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Tp-e及Tp-e/QT,降低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其原因可能与血栓抽吸有助于更好地恢复微循环再灌注水平有关.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术 Tp-e Tp-e/QT
  • 简介:研究表明,肾-血管紧张系统(RAS)激活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ARBs)阻断RAS可逆转心房重构,从而预防房颤的发生。一些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的后续分析提示,ACEIs和ARBs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忠者房颤的发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脂联等水平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和肥胖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门诊高血压病人40例,按照体重指数分为肥胖和非肥胖的两个亚组,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并测定其血抵抗、脂联和空腹胰岛等水平,并选取健康查体者45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非肥胖和肥胖两个亚组,抵抗水平升高[分别为(23.55±2.05)μg/L比(25.95±1.77)μg/L,P〈0.001;比(27.67±1.72)μg/L,P〈0.001];脂联水平降低[分别为(16.45±3.59)μg/ml比(13.45±3.26)μg/ml,P=0.001;比(11.48±2.50)μg/ml,P〈0.001];两个亚组比较,抵抗(P=0.0140)和瘦(P=0.041)均有统计学差别;两亚组抵抗均与收缩压(r=0.445,P=0.049;r=0.516,P=0.020)、胰岛(r=0.506;P=0.023;r=0.871,P〈0.001)、瘦(r=0.494,P=0.027;r=0.449,P=0.047)呈正相关,与脂联(r=-0.711,P〈0.001;r=-0.868,P〈0.001)呈负相关;对照组抵抗与收缩压(r=0.352,P=0.026)、平均动脉压(r=0.486,P=0.001)、胰岛(r=0.392,P=0.012)、瘦(r=0.640,P〈0.001)呈正相关,与脂联(r=-0.337,P=0.034)呈负相关。逐步线性回归显示两个亚组中脂联是影响抵抗的独立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抵抗、瘦、胰岛水平升高而脂联水平下降,与血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脂肪分泌的相关激素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代偿。

  • 标签: 高血压 瘦素 脂联素 抵抗素
  • 简介: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ET)和血管紧张Ⅱ(AngⅡ)含量与CHF程度的关系.方法:46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入选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和AngⅡ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CHF患者血浆ET、Ang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随着心功能级数的升高,二者的含量也逐步增加(P<0.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和血管紧张Ⅱ含量明显增加,且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Ⅱ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血浆内皮素(ET) 充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