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一词是用于描述不需要外科手术而能机械性地改善心肌灌注的各种操作。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冠状血管成形术(PTCA),在该操作中,将动脉内的球囊充气膨胀以扩张动脉管腔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他方法可能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在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共进行了1000000例以上PCI,而2004年英国施行的PCI则超过了62000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状血管成形术 心肌灌注 外科手术 经皮经腔
  • 简介:摘要目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低血压的护理分析。方法选择我科102例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回顾分析并总结术中、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2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对其采取了积极的抢救措施,症状均于1h内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低血压,大多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所引起的,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则可能会出现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以便及时发现,配合医师进行相应处理,确保手术安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低血压 护理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中低血压的处理及护理.方法分析52例急诊PCI治疗患者[38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59±18)岁],术中一确诊血压下降即常规给予升压或预防性升压治疗.结果52例中22例按照常规治疗的患者术中均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21例收缩压下降至70mmHg(1mmHg=0.133kPa)以下,升压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后血压回升;预防性应用升压治疗的30例患者中仍有28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但收缩压能维持在75mmHg以上,调节血管活性药物的速率后血压即刻回升至90mmHg以上.结论急诊PCI治疗时预防性给予小剂量升压药能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心律失常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还可以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术(常简称冠脉造影或冠造)就是采用介入的方法,应用X线显影的造影剂,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的方法。也是冠心病确诊的手段之一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结果在治疗措施上可以确定是选择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还可以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和评估。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十分重要,是确保造影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护理,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疗效。

  • 标签: 操作方法 并发症 护理对策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围手术期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artery-to-pulmonaryarteryfistula,cvgv)行经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心内科于2009年7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介入封堵术的58例C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病变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58名CPAF患者介入封堵均获成功,平均植入封堵材料(2.35±0.87)枚。24名(41.38%)患者成功封堵后残余分流立即消失,34名(58.62%)患者仍有少量分流。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61个月。无出血、缺血等并发症。随访造影显示,其中3名(5.17%)患者出现了大量再通,后者随后均接受了再次封堵术并成功封堵。结论:介入封堵CPAF切实可行,但应选择适宜患者,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治疗冠状动脉瘘可能出现再通。因此对这些患者应进行随访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 标签: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介入封堵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4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历经了单纯球囊扩张术、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等重要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创新和进步均与医疗技术提高和器械研发密切相关,尤其在攻克慢性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和危重患者治疗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该文将对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器械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杂病变 影像学 机械辅助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水平;术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皮肤瘀斑、造影剂肾损害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皮肤瘀斑、造影剂肾损害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和提升生存质量,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PCI)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指引下直接进行PCI的适用性及可行性。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例,入选标准为冠状动脉狭窄≥75%。PCI前后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在行PCI时,直接进入指引导管而非常规造影导管,并仅注入10ml左右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在11例患者中,对其中的1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例患者仅进行了PTCA,其余9例进行了PTCA+支架置入术。分别用冠状动脉CT、造影和IVUS检查测量其PCI前靶血管管腔直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置入支架后出现狭窄。1例患者CT检查并未发现支架变形,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另1例患者CT检查可见支架膨胀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IVUS检查证实支架膨胀不全。CT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明显钙化,造影显示前降支高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最后行旋磨治疗。所有患者的IVUS检查都有轻、中度斑块,4例患者冠状动脉几乎完全闭塞,CT可见闭塞段的软组织影及血管,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也均得到证实。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节省10min操作时间和50ml造影剂。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准确性并不亚于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64层CT结果进行直接PCI是可行的。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可节省时间和造影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 简介:摘要 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利用心导管技术快速疏通狭窄、闭塞甚至梗死的血管,改善心肌的灌流从而挽救濒危血管的治疗技术。目前PCI是治疗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首选方法,成功率超过95%[1]。治疗后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因此PCI治疗后患者依然需要谨遵医嘱,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重在探讨PCI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PCI,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的护理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直接PCI且成功开通梗塞相关血管(IRA)的AMI患者26例的资料。结果:26例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CI均获得成功。26例患者共置入支架43枚,其中4例(15.39%)术中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因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因为正确护理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PCI护理有助于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CI成功及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护理
  • 简介:近些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在我国冠心病稳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榜首,是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疾病[1],因此探寻治疗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及病理机制等一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见下文: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特点及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戚彩艳张玉卫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戚彩艳张玉卫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民医院河北滦县063700作者简介:戚彩艳,性别:女,年龄:35,籍贯:河北省唐山市民族:汉族学历:大学本科毕业学校:河北北方学院专业:临床医学职称:主治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86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和患者意愿相结合的方式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直接PCI治疗,对照组采用溶栓后择期PCI治疗.术后1月对两组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两组的住院天数,心血管事件如再发心绞痛、梗死后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1月后心功能检查,LVEF和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LVEF和LVE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略长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病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和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心衰发生率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和溶栓后PCI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溶栓后PCI的梗死后心衰的发生率高于直接PCI,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直接行PCI治疗.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4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目前发生在我国中老年人身上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它能够利用微小创口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冠心病形成病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指征,并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及远景展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临床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预后.方法收集入住本院的61例行PCI术的高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为80~88(82士2)岁.19例行急诊PCI术,42倒为择期PCI术,观察近期(住院期间)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和临床预后.结果61例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39例(64%),双支血管病变16例(26%),单支血管病变6例(10%);完全闭塞病变25例(41%);14例(34%)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手术操作成功率97%,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级达9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其中造影荆肾病6例(10%).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3%,均为心源性死亡,4个月至4年9个月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22%,包括3例心脑源性死亡、2例其他原因死亡.结论高龄ACS患者行PCI术手术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期间病死率和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较低,但患者病变重,并发症尤其是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造影荆 肾病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