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大剂量静脉疗法,首剂150万U,以后每天50万U静脉点滴,4~7d,总计300万~450万U。结果冠脉再通率暑2.14%(23/28),再梗率14.29%(4/28),出血并发症10.71%,(3/28),病死率10.71%。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治疗AMI病人,可以提高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治疗年龄不限;尿激酶150万U是AMI治疗较适当剂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尿激酶
  • 简介:<正>诊断和疗效评定按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标准。治疗组38例以醒脑静注射液20ml+5%葡萄糖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26例以丹参注射液4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均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12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86.8%;对照组分别为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醒脑静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脑梗塞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 糖液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急性脑梗塞62例,其中治疗组32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讨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使用方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药物治疗 急性脑梗塞 实验室检查 抗凝剂
  • 简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全球性疾病,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我国是高发地区,每年新发病历约50万人,目前患病人数高达600万人以上。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及国内外研究资料,就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诊断 并发症 副作用
  • 简介:例1男,22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2天入院。查体T37.8℃、BP120/80mmHg,言语不利,右侧中枢性面舌瘫,甲状腺Ⅱ‘肿大,可闻及血管杂音,心率120次/分,心尖部可闻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右上下肢肌力Ⅱ级,右巴氏呈阳性。脑CT示:左基底节低密度改

  • 标签: 甲亢 并发症 脑梗塞 发病机理 药物治疗
  • 简介: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患病率高,致残率和复发率也高。一组12679例脑梗死病例中,病残者5776例(84.1%),复发者4120例(60%)^[1]。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至今仍不能达到明显效果;而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已经成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热点。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超早期治疗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一种根本性治疗方法。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治疗 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尼群地平洛尔联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75例,用尼群地平加洛尔联合治疗,并设对照组,大剂量尼群地平治疗,对两组疗效、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尼群地平片联合洛尔用较单一使用尼群地平加大剂量职顽固性高血压有明显优势。结论常规剂量尼群地平加洛尔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安全、效果好。

  • 标签: 尼群地平 阿替洛尔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顽固性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功能锻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6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2例中显效86例,有效56例,无效20例,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83.33%。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和调整心理状态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偏瘫 肢体功能锻炼 护理
  • 简介:本文报告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分次静滴并联合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46例,显效率达78.3%,总有效率91.3%,6例病人出现皮肤淤斑及牙龈出血。提示早期应用尿激酶、肝素能提高脑梗塞的疗效,改善病残程度,静脉用药安全性大,并提出治疗后继续抗凝治疗可预防后再梗塞的发生。

  • 标签: 尿激酶 联合用药 肝素 药物治疗 脑梗塞 小剂量
  • 简介:<正>310例患者分试验组142例,对照组168例。两组均给林12.5mg,每晚8时服,每隔天增加12.5mg,最大量为100mg。试验组同时加服心得安10~30mg,每日30mg。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试验组第3、6、9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8.73%、81.69%。75.35%;对照组分别为83.33%、78.57%、70.23%(P<0.01)。不良反应较轻微,特别是提高了远期的

  • 标签: 阿米替林 心得安 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
  • 简介:<正>用ELISA法测定37例AMI患者尿激酶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正常参考值<0.2mg/L。结果:AMI发病后6h内、24h内cTnT阳性率分别为92.59%和100%,明显高于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分别66.66%和92.44%),P<0.05及0.01。cTnT增高持续时间(12.81±3.99)d,明显长于KC-MB(2.29±1.51)d,P<0.01。以cTnT出现首峰时间≤16h和12h浓度/24h浓度值>1.0作为后冠脉

  • 标签: 溶栓疗效 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cTnT 血清心肌 尿激酶
  • 简介:目的比较硝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58例住院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用硝钠治疗;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5.4%(χ2=P<0.01).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硝钠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治疗大咯血的理想药物,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硝普钠 治疗组 大咯血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对照组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前后血清神经肽Y(NPY)、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8例健康人和171例AMI患者前及后1、2、3、24、48和72h血清中NPY、NO、SOD和MDA的含量。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前患者NPY和MDA含量升高,NO和SOD含量降低(P〈O.05)。后1—3h的再通组前及未通组比较,NPY和MDA含量更高,而NO和SOD含量更低(P〈0.01)。再通组的NPY和MDA高峰出现在后2h,而NO和SOD的低谷恰好也出现在后2h。24h后再通组NPY和MDA含量下降,而NO和SOD含量升高(P〈0.05),其变化幅度大于未通组(P〈0.01)。结论AMI后1—3h内NPY和MDA明显升高,NO和SOD明显下降,可能参与后早期内皮功能损伤。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神经肽Y 丙二醛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正>经头颅CT或MRI证实脑梗塞且入院时血压增高1038例,于急性期用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次,2~4次/天脱水,减轻脑水肿。并用钙离子拮抗剂或ACEI降压,血压≥200/120mmHg者用压宁定50mg静滴降压。治疗过程中因降压过度,脑灌注不足再发脑梗塞36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BP)134.78~165.25mmHg,再发时71.48~125.53mmHg。应重视

  • 标签: 脑梗 急性期 降血压 发脑 临床分析 脑灌注
  • 简介:目的研究miR-34a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端粒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通过传代培养,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opulationdoublings,PDL),得到年轻的内皮细胞(PDL8)及衰老细胞模型(PDL44),检测两组细胞SIRT1、hTERT、c-myc、p53及miR-34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在PDL8细胞中过表达miR-34a,PDL44细胞中抑制miR-34a的表达,qmCR检测以上基因表达水平、TRAP-qPCR法检测端粒活性、SA-β-gal法显示细胞衰老状态的变化。结果SIRTl、hTERT、c-myc基因在PDL44的HUVECs细胞中表达下调,p53及miR-34a表达上调。PDL8HUVECs过表达miR-34a48h后,SIRT1和hTERT表达分别下调43%和25%,TRAP.qPCR显示端粒活性降低21%,SA-β-gal法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由5.1%上升至8.7%;PDL44HUVECs抑制miR-34a的表达,SIRT1和hTERT表达水平分别上调63%和30%,端粒活性上升20%,SA-β-gal法染色显示衰老细胞数量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MiR-34a可以抑制内皮细胞SIRT1、hTERT基因表达及端粒活性,加速细胞衰老;抑制miR-34a可以上调SIRT1及hTERT表达,端粒活性升高;因此miR-34a可能通过抑制SIRT1表达和端粒活性的共同作用,参与内皮细胞衰老的调节。

  • 标签: MIR-34A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衰老 端粒酶活性
  • 简介: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在美国,DN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位原因,约为38%。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90%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大约占40%。糖尿病的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倾向已被多数学者所认识,其原因甚为复杂,但纤活性下降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以下就近年来纤系统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纤系统由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参予纤维蛋白溶解的及其抵制或拮抗物组成。组织型纤酶原激活物(t-PA)是人体最重要的纤酶原激活物,是反映人体纤系统活性的一个关键成分,它由血管内皮细胞合

  • 标签: 溶系统 糖尿病肾病 系统糖尿病
  • 简介:静脉置管用于抢救危重病人、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具有许多优越性,临床上已广泛使用。但如果操作护理不当,将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正确掌握静脉置管操作技术,防治并发症非常重要。近年来尤其对防治并发症的研究较多。现就静脉置管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置管 护理进展 防治并发症 操作技术 危重病人 长期输液
  • 简介:<正>44例患者均作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化痰止咳,利尿等治疗。治疗组22例加用硝钠25~50mg/d,加入5%葡萄糖静滴,或微泵以1~2mg/h注入;倍他乐克6.25~12.5mg口服,q12h。对照组22例加用酚妥拉明10~

  • 标签: 肺心病心衰 持续低流量吸氧 酸碱失衡 妥拉 化痰止咳 缓慢静滴
  • 简介:目的:研究培哚利(商品名:雅施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近期及远期预后疗效。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给予培哚利2—6mg,每天1次,B组48例为对照组。出院后坚持口服药物治疗,并定期(半年)门诊随访1—2年。于治疗前、出院前、出院后(每年)做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判定生活质量,并统计病死率。结果:培哚利可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1—2年培哚利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亦降低。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坚持使用培哚利可使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病死率降低、预后改善。

  • 标签: 培哚普利 药物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预后 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