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毒性低以及品种多等特点,而深受临床青睐,几乎占全部所用抗菌药的半壁江山。头孢呋辛(注射制剂)与头孢呋辛酯(口服制剂)为第二代头孢菌素中历史最悠久、用量也最多的一种。为什么本品能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是该药还具有其他一些优点:

  • 标签: 头孢呋辛酯分散片 头孢菌素 类抗生素 序贯疗法
  • 简介:<正>心脏不仅是机械泵血,维持全身血液循环的器官,而且分泌多种激素参与机体水、平衡及血管张力的调节。心钠素(Atriumnatriuretic.peptida,ANP)是最早发现的心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其后又相应发现了脑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和C型利利尿肽(CNP)。心脏是贮存和分泌BNP的主要器官。BNP具有利尿、利和扩张血管作用,这与ANP相似,但进一步研究发现BNP的分泌、代谢及其

  • 标签: 脑钠素 NATRIURETIC 利钠利尿肽 心肌细胞 血液循环 病人血清
  • 简介: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医院应用最为广泛,也是临床控制严重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因此大量的危重病人获得了挽救,但药源性疾病也逐渐增多,合理用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选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就显得日益迫切。

  • 标签: 头孢菌素 合理选用
  • 简介:目的比较硝普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58例住院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用硝普治疗;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5.4%(χ2=P<0.01).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硝普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治疗大咯血的理想药物,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硝普钠 治疗组 大咯血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对照组
  • 简介:<正>47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5例,米力农+硝普组,将米力农5m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先按40μg/kg速度从静脉注射(微量泵入)10min,继续以0.5μg/(kg·min)静脉点滴(微量泵入)持续约120min,每日1次,7d为一疗程;另予硝普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ml稀释后,以10μg/min的起始速度,从另一静脉通道(微量泵)

  • 标签: 顽固性心力衰竭 米力农 微量泵 心功能级别 超声心功能 顽固性心衰
  • 简介:肽(BNP)又称B型钠尿肽,是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导致室壁张力增高时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血浆BNP升高往往反映心室功能减退及预后不良,BNP的升高与心力衰竭(心衰)程度呈正相关。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些慢性重度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可不升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BNP水平正常的重度心衰患者临床特性,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钠肽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的探讨贝前列素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贝前列素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大鼠均喂以高脂饲料,贝前列素组给予0.6m。g/(kg·d),每日2次。观察8周,最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分别比较3组大鼠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给药8周后,糖尿病组IL.6、TNF-a、MPO、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贝前列素组较糖尿病组IL-6、TNF-a、MPO、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贝前列素的干预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损伤。

  • 标签: 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 2型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过氧化物酶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验证和比较持续静脉滴注外源性脑肽(BNP)和依那普利灌胃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对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心肌梗死+依那普利[10mg/(kg·d)]灌胃治疗组;心肌梗死+脑肽[0.06μg/(kg·min)]持续静脉微泵推注治疗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blot等方法评估各组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状况。结果BNP和依那普利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质量指数的增加(分别减少13.2%和16.9%,P〈0.05),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左室舒张未压(分别降低33.0%和45.8%,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给予BNP和依那普利持续治疗28天后,其左室舒张末径(LVEDD)大小和左室短轴收缩率(FS)优于对照组[LVEDD:对照组(8.8±0.6)mm,依那普利组(7.5±0.7)mm,脑肽组(7.5±1.0)mm,P〈0.05;FS:对照组(19.2±2.6)%,依那普利组(27.7±5.6)%,脑肽组(27.5±3.9)%,P〈0.05]。依那普利和BNP都能够明显抑制心肌梗死后期非梗死区的胶原、特别是Ⅰ型胶原的增生[对照组(6.8±1.4)%,依那普利组(4.0±0.9)%,脑肽组(3.7±1.1)%;P〈0.05]。静脉输注BNP治疗可升高心肌的cGMP含量,但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不及依那普利。BNP对非梗死区MMP-2和MMP-9含量无明月显影响。结论心肌梗死后持续静脉给予BNP可能通过cGMP介导的信号途径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包括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脏肥厚、心室扩大,改善心功能,减少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对非梗死区MMP-2和MMP-9的表达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利钠肽
  • 简介:B型脑肽是心室在容量或压力负荷下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临床试验证实,它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其血清浓度变化可以预测药物和器械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基于BNP生理作用开发的药物一奈西利肽,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失代偿期心衰的治疗,其短期疗效已由诸多临床试验证实,但能否改善远期预后以及对于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等方面,仍然受到质疑,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究。

  • 标签: B型脑钠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奈西利肽
  • 简介:目的评价甘氨双唑(希美)联合放疗治疗肿瘤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增敏放疗组30例肿瘤患者采取希美联合放疗,与采取普通放疗的30例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增敏放疗组完全缓解22例(73.33%),普通放疗组完全缓解12例(40%)。两组毒副作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增敏放疗组近期疗效优于普通放疗组,且毒副作用未见明显增加。

  • 标签: 甘氮双唑钠 放疗增敏 放射疗法 毒副作用 肿瘤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1例儿童疑似Liddle综合征的上皮细胞通道编码基因SCNN1B及SCNN1G的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1个临床疑似Liddle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SCNN1B及SCNN1G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对其父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对确诊患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通道拮抗剂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对该儿童患者的SCNN1B基因检测发现了一个杂合错义突变P618L。患者父母的血压均正常,未发现携带这一突变。对SCNN1G基因的检测没有发现突变。对先证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通道拮抗剂治疗,治疗1个月后随访发现疗效显著且稳定。结论基因检测不仅为儿童高血压患者提供明确诊断,并且有助于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LIDDLE综合征 儿童高血压 上皮钠通道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观察甘氨双唑(希美)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成常规组(58例)和希美组(58例),常规介入治疗组用氟尿苷1.0g,艾达生40mg,顺铂80mg,碘化油8~10ml;希美组在常规介入治疗基础上加用希美0.75~1g。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复查CT或MRI,肝功能,体重,甲胎蛋白等指标,以判断疗效。结果常规组CR11例,PR32例,SD12例,PD3例,有效率74.1%;希美组CR14例,PR38例,SD5例,PD1例,有效率89.7%。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副反应两组无差别,病人生存质量和体重均明显改善。结论TACE术联合希美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耐药性。

  • 标签: 甘氨双唑钠 介入 化疗 栓塞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动态变化,研究二者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17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第3天、出院时抽血测定血浆BNP和NE浓度,分析患者血浆BNP和NE浓度的变化,出院后随访3个月心脏病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使用ROC曲线分析出院前血浆BNP及NE水平对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NE水平在心力衰竭治疗后第3天均明显下降[BNP:(781±580)vs(1368±939)ng/L;NE:163(109,281)vs295(174,509)ng/L;P〈0.05],但之后BNP变化不明显,NE持续下降(P〈0.05);出院前血浆BNP和NE浓度与患者预后相关,事件组出院前BNP和NE浓度均高于非事件组(P〈0.05)。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NE为0.739,二者对事件发生的预测准确性中等,NE略优于BNP。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组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急性心力衰竭组(P=0.008,P=0.035)。结论出院前血浆BNP和NE水平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NE略优于BNP;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浆BNP及NE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且具有更高的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 去甲肾上腺素 预后
  • 简介:<正>44例患者均作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化痰止咳,利尿等治疗。治疗组22例加用硝普25~50mg/d,加入5%葡萄糖静滴,或微泵以1~2mg/h注入;倍他乐克6.25~12.5mg口服,q12h。对照组22例加用酚妥拉明10~

  • 标签: 肺心病心衰 持续低流量吸氧 酸碱失衡 妥拉 化痰止咳 缓慢静滴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肽(NT-proBNP)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分心源性呼吸困难组(543例)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484例)。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分析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亚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不同肺功能亚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水平(5163pg/ml)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496pg/ml),P〈O.OO1;在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病因不同其血浆的NT-proBNP水平升高不同(3905.5-9379pg/ml),P=0.001;有并发症患者NT-proBNP水平(5615.4pg/m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4459.2pg/ml),P〈0.05,且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r=0.2826,p〈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145,p〈0.001)。在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2847.67pg/ml)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患者(373.96pg/ml),p〈0.001;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2265pg/ml)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的患者(373.96pg/ml),p〈0.001。结论NTproBNP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的特异性指标;心源性呼吸困难病因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最明显;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病情预后评估指标;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提示合并有呼吸衰竭。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 心源性呼吸困难 肺源性呼吸困难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HF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14d.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症状缓解时间、疗效及细菌清除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心率、PaCO2及PaO2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及PaCO2均显著降低,而PaO2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湿啰音[(4.3±1.2)vs(6.0±2.1)d]、气喘[(2.2±1.4)vs(3.5±1.7)d]、咳嗽[(5.2±1.3)vs(7.4±1.8)d]及高热[(2.4±1.1)vs(3.5±1.2)d]的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94.0%vs76.0%)和细菌清除率(71.4%vs4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CHF并肺部感染优于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 标签: 心力衰竭 感染 阿米卡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 简介: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硝普及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ACEI制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制剂,多巴胺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3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10-15滴/min,1次/d;多巴酚丁胺剂量为4-6μg/kg-·min^-1,加入0.9%氯化钠50mL,4-6mL/h泵入,1杉d;硝普50mg加入0.9%氯化钠50mL,3-6mL/h泵入,1次/d。两组疗程均为10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EDD)。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R、BP、LVEF、LVEDD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左卡尼汀、硝普及多巴酚丁胺能够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难治性心力衰竭 左卡尼汀 硝普钠 多巴酚丁胺
  • 简介:目的探讨舒洛地特联合贝前列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舒洛地特软胶囊治疗,250LSU/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凯那片剂(主要成分为贝前列素)治疗,40μ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SCr)、24h尿清蛋白、24h尿总蛋白、血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Cr、24h尿清蛋白、24h尿总蛋白、BUN、尿β2-MG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联合贝前列素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舒洛地特 贝前列素钠 尿蛋白
  • 简介:目的在CABG手术中浅低温体外循环(ECC)时,给予大剂量丙泊酚或硫贲妥,至BIS为0,探讨在BIS不同抑制程度时,其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7例ECC下行CABG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和硫贲妥组。分别在给药前、后BIS下降到不同程度直到0时,抽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液和桡动脉血液计算COE。结果各组在各个时间点的COE均无差异。结论在低温体外循环中丙泊酚或硫贲妥对BIS的抑制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使BIS下降到0的剂量的丙泊酚或硫贲妥在浅低温ECC中低温时,没有改变脑氧摄取率(COE);BIS可以反映麻醉药对脑代谢的抑制程度,其精确的相关性,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实验研究。

  • 标签: 丙泊酚 硫贲妥钠 双频指数 脑氧摄取率
  • 简介:目的观察血氨基末端脑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了58例发病24h以内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病例既往均无明显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于入院即刻、24h及1周测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随访1年的病死率、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及心力衰竭住院率,并于1年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NT-proBNP峰值均高于正常,高峰见于入院24h。一年随访中病死率、所有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和心力衰竭住院率分别为6.9%、20.7%和13.8%。死亡病例、所有心血管事件住院病例和因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研究入组时的NT-proBNP峰值均高于其余病例。发生心血管事件病例研究入组时的HS-CRP峰值也高于其余病例,但仅在死亡病例中有统计学意义。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研究入组时的血NT-proBNP峰值与1年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值(r=0.383,P=0.003)及左室舒张末期直径(r=0.280,P=0.035)呈线性相关关系。结论高NT-proBN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再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并且与远期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利钠肽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