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腹腔镜子宫切除231例,对患者年龄、子宫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种、术前住院天数、既往盆腔手术史、引流管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1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有2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住院天数、既往盆腔手术史对术后感染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大小(OR=3.339,P=0.027)、术前住院天数(OR=1.290,P=O.000)是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感染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其发生率高,应根据相应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感染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的44例早期PTC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与开放组。腔镜组男2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14.29)岁,1例为双侧PTC;开放组男5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59-13.7)岁,3例为双侧PTC。术前均行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激素、血钙等检测,B超、颈部CT及喉镜检查。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
  • 简介:<正>据《亚洲医学新闻》1997年5月期载Jones报道医学顾问ChanShiu-lun说,大多数的科医师未意识到结核病(TB)仍在流行,也不认识其早期症状,因而耽误了对TB的诊断。Chan医师说,科医师在其行医过程中容易忽视这种疾病,因为在香港有5家政府医院的胸科诊所医治了大部分这

  • 标签: 全科医师 结核病 早期症状 医学论坛 流行区 香港
  • 简介:血细胞减少症是一组病因高度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多种疾病均可造成外周血细胞学改变,病因极其广泛,除见于造血系统疾病外,也可见于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2001年至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30例,现分析如下。

  • 标签: 血细胞减少症 病因 贫血
  • 简介: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且大部分患者为年轻女性,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在裸露的颈前留下一条6~10cm长的手术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美容.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于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采用胸前壁人路3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甲状腺肿块患者30例,其中女26例,男4例;平均年龄(27.6±6.0)(16~40)岁.关键词:甲状腺手术;甲状腺肿瘤;腹腔镜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肿瘤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段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方式的演变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至2008年福建漳州市医院普外科行PD的165例患者资料.其中行单纯PD138例,行保留幽门的PD(PPPD)14例,行扩大PD13例.PD残胰重建方式:捆绑式胰空肠吻合(彭Ⅰ式)68例,胰胃吻合61例,传统的胰空肠吻合30例,孔式的胰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6例.结果1988年至1998年(前10年)行PD50例,其中单纯PD42例、PPPD8例,无扩大的PD;术中平均出血(620±180)ml,平均输血(530±120)ml,平均手术时间(6.5±3.5)h;吻合口瘘发生率14.0%(7/50),围手术期病死率4.0%(2/50).1999年至2008年(后10年)行PD115例,其中单纯PD96例、PPPD6例、扩大的PD13例;术中平均出血(360±110)ml,平均输血(400±60)m],平均手术时间(3.0±2.5)h;吻合口瘘发生率3.5%(4/115),围手术期病死率0.9%(1/115).术后109例得到6个月~5年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2%(95/109)、54.1%(59/109)和39.5%(43/109).结论后10年PD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胰瘘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前10年显著下降.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胰腺体尾部癌占胰腺癌的20%-30%,由于胰体尾部癌早期无任何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往往比胰头癌更晚,手术切除率更低,特别是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肿瘤。结合现代医学影像学资料对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胰体尾部癌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对提高胰体尾部癌的切除率尤为重要。我们治疗了2例,现根据病例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胰体尾癌的手术范围和方法进行探讨,与同行商榷。

  • 标签: 手术切除率 胰体尾癌 血管 腹腔 侵犯 胰体尾部癌
  • 简介:目的探讨血中miR-15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符合入选条件的65例女性(乳腺癌47例,非乳腺癌18例)的血液标本,提取血中总RNA,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血中miR-155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问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中的miR.155的表达水平与非乳腺癌患者相比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相比,Ⅲ期乳腺癌患者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乳腺癌相比,他和T3乳腺癌患者中miR-155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R、PR阴性的乳腺癌相比,ER、PR阳性的患者血中miR-155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血中的miRNA有望成为新一代的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 标签: 乳腺癌 微(小)RNA 全血 实时定量PCR
  • 简介:由于胰腺解剖上的复杂、剖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多以及腹腔镜技术本身的难度,导致腹腔镜在胰腺手术中的应用发展缓慢.随着手术技术日益娴熟,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有关腹腔镜下胰腺肿瘤切除的报道逐年增多.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肿瘤切除 胰腺 应用 术后并发症 剖腹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18例肿瘤局部切除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其中男女各9例,平均年龄43.4岁。13例实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实行胰腺肿瘤切除+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病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2例,胰岛素瘤4例,胰腺类癌、VIP瘤各1例。肿瘤总计22枚,平均直径3.3(0.8—6.0)cm。术后并发症:胰瘘6例次(33.3%),腹腔出血2例次(11.1%),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继发糖尿病各1例次(5.6%)。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再手术病例。随访11—161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局部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局部切除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术前诱导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3例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8例,Ⅳa期5例。肿瘤均侵犯大血管、心包或肺组织,或胸膜、心包转移。所有患者均经带芯穿刺、胸腔镜或前纵膈切开活检确诊,经长春瑞滨+顺铂(NP)或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CAP)方案术前诱导化疗3周期或同步放疗30GY,肿瘤缩小、分期降低后行完全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均长期随访。结果13例病理均为恶性胸腺瘤,其中B2型4例,B3型6例,C型3例。诱导化疗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4例。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2例。9例手术患者均存活超过3年,超过5年7例(77.7%),超过8年1例;4例未手术患者均在4年内死亡。结论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术前诱导治疗,可使原发肿瘤缩小,控制转移灶,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的完全切除率,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

  • 标签: 侵袭性胸腺瘤 诱导治疗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方法、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乳人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甲状腺腺瘤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和甲状腺癌1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60例,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6.2±27.0)min,术中失血平均15.5ml,均未输血。术后2d~3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平均住院费用为14510元,本院同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为4700元,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肿瘤切除11例,甲状腺单叶次切除23例,双叶次切除27例,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1例。甲状腺肿块长径最大4.0cm。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失访2例,58例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小结节,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术后无复发。患者均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1例甲状腺癌目前仍生存,并继续随访。结论经胸乳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而可行的手术方法,手术视野清晰,显露神经清楚,具有显著美容效果。但该方法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费用较开放手术高,因此仍有待改进。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中央节段性切除术(middlesegmentpancreatectomy,MSP)治疗胰腺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6例中央节段性切除的胰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均作中央节段性切除胰腺肿瘤,其中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14例,肿瘤平均直径3.8(2.3—5.6)cm;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肿瘤平均直径3.6(3.3-5.2)cm;胰岛细胞肿瘤(有功能性)1例,2.0cm;神经内分泌肿瘤(无功能性)2例,肿瘤直径分别为2.1cm、2.4cm。本组无围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8%(9/26),胰瘘9例(34.2%)、胃排空延迟2例7.6%)、腹腔感染、淋巴漏各1例(3.8%);所有病例术后都获得随访(6-60个月),术后随访患者生命质量良好,未新发糖尿病及消化不良或肿瘤复发。结论中央节段性胰腺切除是治疗胰腺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能有效保留胰腺内外功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节段性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外科医师Dudrick首先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并应用于临床,此方法能维持机体基本生理功能并促进生长,现已成为处理危重患者的常规手段。然而,TPN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随着TPN配方的改进,如增加脂肪含量、降低葡萄糖含量、氨基酸制剂的改进、脂肪乳剂等,NAFLD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仍是TPN最突出的问题。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 脂质代谢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人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行经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美容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无颈部切口,具有极佳美容效果,平均手术时间(97.3±13.4)min;术中出血量24.0(12.3~28.3)ml;平均住院天数(2.0±0.5)d,美容评分为(8.2±0.3)分。术后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出血、抽搐、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2例出现颈前区肿胀,2例暂时性下颌部麻木,1例暂时性低钙血症均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随访1~35个月,均无明显不适。结论经口人路甲状腺切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术后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微创性 经口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肝动脉变异情况,分析其变异类型以及术中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结果通过术前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DSA)造影及术中对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100例患者发现16例肝动脉变异。14例(14%)患者出现替肝动脉,其中10例为替肝右动脉(10%),8例发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4%)为替肝左动脉,3例发自胃左动脉,1例发自肝右动脉。14例变异血管直径0.3—0.6cm,平均0.47cm,术中均予以保留。1例(1%)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伴行门静脉出可触及变异动脉进入肝脏,血管直径0.4cm,术中予以保留。1例(1%)变异动脉发自胰头方向进入右肝,血管直径0.2cm,动脉夹闭1h后离断该血管。结论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发现的肝动脉变异,必须根据血管直径、阻断变异血管时肝脏变化及血管科建议,判断是否保留变异血管。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动脉 变异(遗传学)
  • 简介:<正>AMI组80例发病后12h内入院。入院后即刻、4、8、24、48、168h采静脉血用固相层析免疫分析技术定性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TnI)。结果:入院后即刻cTnI阳性率95%,其余各时点阳性率均100%。心衰组30例,非心脏病组30例各时点cTnI均阴性。cTnI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Ⅰ 免疫分析技术 心脏病组 定性检测
  • 简介: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继发性甲旁亢”)的累计发病率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20%~80%。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继发性甲旁亢15例行腔镜下甲状旁腺切加部分组织自体前臂移植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腔镜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自体移植
  • 简介: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trans—sphenoidalpituitaryadenomectomies,TSPA)是目前垂体腺瘤切除的主要术式,尽管死亡率不到1%,但术中血管损伤、术后脑脊液鼻漏并发的脑膜炎和张力性气颅仍威胁患者的生命。笔者回顾性总结2004年7月至2009年12月397例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患者,分析TSPA后脑脊液鼻漏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脊液鼻漏 垂体腺瘤 经蝶窦外科
  • 简介:麦默通(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是一种对乳腺微小病变切除,并能取得足量乳腺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微创技术。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对65例考虑为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旨在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操作技巧。

  • 标签: 麦默通 乳腺良性肿瘤 微创旋切 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