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在急诊规培护士技能操作培训中应用效果,为提高规培护士急诊临床工作抢救能力及提高急诊规培护士技能操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急诊科28名规培护士作为对照,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进行培训,选取2016年1~12月急诊科28名规培护士作为实验,采用情景模拟培训法进行培训。比较2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实验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得分高于对照(χ2=5.240,P=0.022)。结论情景模拟培训能提高急诊科规培护士操作技能与临床批判性思维水平。

  • 标签: 情景模拟 规培护士 培训 技能操作
  • 简介:目的探讨SBAR模式对胰腺重症病房护士病情掌握能力影响,以便为护士提供一种新交班方式。方法以本院重症胰腺病房2016年3月-5月收治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采用传统病情汇报方式,以2017年1月-3月收治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借鉴SBAR模式,结合胰腺重症病房特点,设计病情观察及汇报表格作为胰腺重症病房护士病情观察及汇报路径。比较11名护士采用SBAR模式前后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一般情况、观察重点、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等4个方面病情掌握能力差异。结果SBAR模式实施前后两护士在一般情况、观察重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4方面评分及总分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评分高于对照,其提升幅度分别为8.5%、11.5%、12.0%、10.1%,其中观察重点及护理措施得分提高最显著。结论采用SBAR模式对重症胰腺患者进行病情交接班,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提高了胰腺重症病房护士病情掌握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护士 胰腺重症病房 SBAR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能力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简称留置针)培训实践效果,以便提高低年资护士留置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法成立培训小组,对本院238名临床低年资护士进行留置针培训前需求调查、留置针相关知识考核、留置针操作考核,依据护士需求及理论、技能方面存在问题设订培训目标,并通过理论授课、发放《静脉安全护理手册》及操作视频等方法进行理论及技能培训3个月。比较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理论相关知识合格率及留置针操作考核合格率。结果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留置针理论知识、留置针穿刺及维护知识、留置针健康教育知识合格率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合格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操作考核合格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合格率显著高于培训前。结论基于临床护理能力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留置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静脉留置针 培训
  • 简介:目的调查军队中心医院军人护士和非现役文职护士职业获益感、战备能力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6所军队中心医院616名军人护士和非现役文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和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均分为(4.34±0.74)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战备能力总均分为(3.43±0.63)分。军队医院护士正向职业感知、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良好护患关系和自身成长均与战备能力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战救技能培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战备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获益感,减轻护士职业倦怠,增强部队战斗力,为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打好基础。

  • 标签: 军队医院 护士 职业获益感 战备能力
  • 简介:目的调查湖北省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对湖北省7所三级甲等医院172名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77.53±36.57)分,临床护理维度均分最高为(3.34±0.56)分,其次为法律/伦理实践维度为(3.22±0.52)分,得分最低为评判性思维/科研维度(2.46±0.48)分。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和手术室内培训时间(P〈0.01)。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及教育者应结合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影响因素,有针对地制订干预措施、建立合理有效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以促进临床护理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专业能力 手术室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专项护理小组在ICU护士在职培训中应用效果。方法组建人工气道、压疮护理、静脉治疗、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营养支持、镇静镇痛、血糖控制等7个专项护理小组,运用案例教学、个案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对64名ICU护士开展培训。结果护士培训后第2年单项学习成绩为(83.45±4.29)分,合格率为100%;1年后,护士专项护理理论与技能培训完成率为98%;94%护士认为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97%护士认为有利于培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结论专项护理小组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促进了重症护理专科发展。

  • 标签: 在职培训 重症 专项护理小组
  • 简介:专科护士是在某一特定医疗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护理人员[1],急危重症专科护士是服务急危重症患者主要群体[2-3]。因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要求急危重症专科护士需要掌握高精尖监护技术、复苏措施及具有很强抢救配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理性分析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专科护士 抢救配合能力 培养 国内 临床思维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新入职护士健康教育培训效果,以期为下一步制定相关培训内容和方法提供现实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新入职消化内科护士3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历时4周。比较培训前、后新入职护士沟通质量、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培训后护士健康教育各环节沟通技巧评分、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消化内科新入职护士健康教育培训效果显著,可提升沟通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科 新入职护士 健康教育
  • 简介:为提高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效果,对2017年7月新入职1274护士在传统培训方法基础上,采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岗前培训及考核,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问题并改进。培训结束后对新入职护士理论及临床操作进行考核,并调查护士对在线学习平台评价。与传统培训方法相比,新入职护士各项考核成绩均有所提高(P〈0.01),护士对在线学习平台评价较好。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可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是传统培训方法重要补充。

  • 标签: 护士 在职培训 联机系统
  • 简介:目的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创伤后成长现状,探讨人格特质对其创伤后成长影响。方法2017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45±16.83)分;外向型人格特征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精神质、神经质人格特征均与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人格特质、性别、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场所暴力类型是遭受工作场所护士暴力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人格特质、性别、职称、婚姻状况、暴力类型为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结合人格特质等特点采取管理策略促进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

  • 标签: 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创伤后成长 人格特质
  • 简介:目的调查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职业延迟满足及工作满意度现况,并分析两者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延迟满足量表和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127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职业延迟满足总分为(23.62±3.46)分,工作满意度总分为(125.14±22.15)分;护士职业延迟满足与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P〈0.01);职业延迟满足为护士工作满意度重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医院或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职业延迟满足,提高工作满意度,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 标签: 护理人员 医院 工作满意度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系列专题讲座培训在静脉输液护士团队中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0月对我院静脉输液团队成员应用静脉输液系列专题讲座培训法,包括集中培训、模拟教学及实践操作。比较培训前后静疗小组成员专科知识、技能及培训满意度。结果培训后静疗小组在静疗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实践知识更新、血管解剖与病理生理知识方面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静疗小组静脉输液港维护及PICC穿刺技术水平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静疗小组成员对专科知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静疗护理自我能力提升等方面满意度较培训前高(P<0.05)。结论静脉输液系列专题讲座培训可提高静疗小组成员专科知识与技能,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 标签: 静脉输液 专题讲座 培训 知识 技能 满意度
  • 简介:从本院急诊科角度出发,系统论述急诊专科护士建立必要性及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急诊科护士安全意识防护问题。

  • 标签: 急诊 专科护士 护理 培养 安全防护
  • 简介:目的对临床护士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进行调查,旨在为临床决策者提供管理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上海市6所三甲医院824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调查。结果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最高3种仪器分别是:监护仪(96.5%)、输液泵(91.8%)及微量泵(90.5%);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存在人群差异;接受过考核护理人员仪器操作熟练度较高;仪器使用频率低是护理人员仪器操作不熟练最主要原因。结论管理者应注重实际管理针对性、合理性,并为护理人员创造有利操作条件,同时积极听取一线护理人员反馈,逐步完善护理急救仪器管理。

  • 标签: 护士 急救仪器 熟练度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女护士焦虑情绪和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对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量表(SSR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采用统计方法主要为积差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焦虑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回归结果表明焦虑、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解释能力分别为39.7%、17.6%,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焦虑对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171、-0.824(P<0.01),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直接效应系数为0.455(P<0.01),焦虑通过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间接效应系数为-0.078(P<0.01)。结论:女护士焦虑、社会支持是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焦虑也是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是焦虑与生活质量中介因素,改善女护士焦虑情绪,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女护士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女护士
  • 简介:目的探讨工作坊在规范管道固定培训以防范非计划性拔管中应用效果。方法将lO个重点科室506名护士分成多个小组,通过理论讲解、视频观摩、自主练习、成果展示、点评总结几个环节对坊内成员进行气管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针、胃管、尿管固定和维护相关培训,比较参加工作坊培训前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护士管道固定和维护措施合格率,并调查护士对工作坊培训方式满意度。结果培训前(2015年4月-2016年3月)和培训后(2016年10月-2017年9月)10个重点科室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例数分别是81例次、27例次;培训后,护士管道固定和维护措施合格率有所提高(P〈0.05);97.62%护士认为工作坊培训方式对管道固定操作有帮助,91.90%护士对培训方式非常满意。结论工作坊培训方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管道固定技能以防范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结合多种激励方式和充分前期准备能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

  • 标签: 工作坊 管道固定 在职培训
  • 简介:护理工作是由一系列有序程序、流程活动而组成,保证流程或步骤规范、一致、有序开展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服务品质重要途径。研究表明[1],如果重要制作或操作过程中,不知道按何种标准及规范作业,却以口头方式传授,这样传递方式几次后失真率就达80%,必然会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标准作业程序 护理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即应接受糖尿病教育,教育目标是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2]。随着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临床科室,为了使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有效糖尿病护理,在中国香港、美国及英国等综合医院和社区设立了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模式[3]。

  • 标签: 情景案例分析法 糖尿病联络护士 考核 培训
  • 简介:目的了解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现状,探讨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关系。方法应用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和MBI-GS工作倦怠量表对360名山西省晋中市妇幼保健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职业压力在年龄、工龄和文化程度上都呈现显著差异(P〈0.05)。护士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存在线性关系(P〈0.01)。结论职业压力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重要因素。

  • 标签: 护士 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妇幼保健院
  • 简介:目的:探讨信息化模拟病房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7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在岗前培训中实行护理技能和信息系统分开培训;选择我院2015年99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实验,依托信息化模拟病房开展护理技能与信息系统融合式培训,比较两培训效果。结果:实验护士计算机技术压力中工作负荷增加、技术入侵生活、技术复杂难懂及总分低于对照(P〈0.01),临床工作能力评分高于对照(P〈0.05,P〈0.01),对培训满意度高于对照(P〈0.01)。结论:依托信息化模拟病房开展护理技能与信息系统融合式岗前培训,可缓解新护士计算机技术压力,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和培训满意度。

  • 标签: 信息化模拟病房 新护士 岗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