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虽然操作步骤不是很复杂,但刚开始护生往往感觉害怕,导致考核成绩不理想,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应用到2003级护理大专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肌肉注射 实验教学 护理操作 护理大专班 考核成绩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无痛肌肉注射效果。方法:选择肌肉注射患者100例进行分组观察,其中50列患者采用常规肌肉注射和护理干预,文中简称为对照组,剩余50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无痛肌肉注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反应程度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痛肌肉注射 心理护理 疼痛影响
  • 简介:臀部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注射方法,在进行臀部肌肉注射时,常常采用无痛注射法(即按压压痛点)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特别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青霉素、缩宫素等),如不采用压痛点,患者常诉注射局部有剧痛。以前在临床上采用的压痛点为“秩边穴”(即臀裂顶点旁开三寸处)。笔者通过多年临床经验采用新的压痛点为患者进行臀部肌肉注射,效果较“秩边穴”压痛点好,现将新压痛点的部位及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臀部无痛肌肉注射 压痛点 臀部肌肉注射 患者满意度 临床经验 无痛注射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肝癌相关性肌肉减少症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60例诊断肝癌相关性肌肉减少症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1-2021/1,运用不同护理模式随机分为开展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0)和加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n=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各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胸腹水、切口感染、胆瘘、压疮等)、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绪状况、身体状况、社会功能等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提升,存在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康复护理对产妇盆底肌肉收缩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收的产妇11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对产妇进行随机的分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参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是在常规护理条件下开展康复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产后8周后的盆底肌肉收缩能力,选择盆地功能障碍问卷(PFDI-20)来评估产妇的实际生活质量。结果:产后8周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肉收缩能力要明显强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康复护理 产妇 盆底肌肉 收缩能力
  • 简介:对病人进行臀部肌肉注射时,病人会感到疼痛,疼痛的原因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现将120例臀部肌肉注射病人疼痛程度进行观察,分析产生疼痛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减少臀部肌肉注射病人的疼痛。

  • 标签: 臀部肌肉注射 疼痛程度 护理措施 注射病人
  • 简介: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不断出现一些贵重的新药,此类药剂量,价格昂贵,若在注射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损失药液,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病人摄取药量不足,延误病情。我院为妇幼专科医院,在门诊注射室常遇到具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儿童真性早熟功能的药物达菲林,此药物溶解后仅约有2ml,价格却高达2000元以上。现将此药的抽吸及注射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 标签: 达菲林 肌肉注射 探讨
  • 简介:手术后通过留置针静脉输注既满足了病人补液及用药的需求,又避免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血管的破坏,但部分病人在术后留置输注期间发生了上肢肌肉损伤的情况。本文重点探讨了发生此种情况的原因、治疗、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引起临床护理人员重视,有效预防此类情况发生。

  • 标签: 持续静脉输注 肌肉损伤 护理方法 留置针 手术后 临床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化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神经肌肉监测与护理模式,以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MG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优化后的神经肌肉监测与护理模式,包括定期记录患者症状、重点观察肌力变化、进行神经肌肉传导速度检测等。对照组则依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神经肌肉功能改善程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在临床护理效果、神经肌肉功能改善程度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肌力改善速度更快,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优化的神经肌肉监测与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康复速度。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神经肌肉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恢复护理中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接收的产后分娩患者140例,分娩后均进行产后恢复护理,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个组分别70例患者,比较各组临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产后盆地肌肉康复治疗应用到产后恢复护理患者中可进一步提升干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产后盆地肌肉 康复治疗 产后恢复护理 应用效果 研究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方案对 PFD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对我院的 78 例 PFD 患者进行了观察,患者在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入组,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电刺激治疗、盆底肌肉锻炼等,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对比两组的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肉评级 3 级及以上患者 76.92% ( 30 例), 2 级患者 2 级患者 23.08% ( 9 例),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数据是 94.87% ( 37 例),对照组是 76.92% ( 30 例),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论: 综合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升 PFD 患者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效果,获得较好的患者满意度,值得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方案 PFD患者 盆底肌肉功能恢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确定臀部肌肉注射的安全部位,为临床护理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0例成人下肢标本(男84,女16)臀部的外上区逐层解剖、观察测量臀部皮肤与皮下组织、臀大肌和臀中肌的厚度,臀上神经的分支类型和臀上动、静脉的管径,并个别进行了穿刺和切片观察。结果皮肤与皮下组织厚度为(1.12±0.35)cm,臀大肌厚(1.75±0.48)cm,臀中肌厚(1.41±0.35)cm,臀上神经与臀上血管的深支在臀肌之间共同形成血管神经层,多分为上、下两支位于相关血管的下方,占(64.0±4.8)%。结论由大转子至坐骨结节连线以上的臀部外上区,其中1/3和下前1/3区的上部最宜于肌肉注射,上中1/3区下部两横指处可选择进行肌肉注射,其余各区不宜作肌肉注射。

  • 标签: 臀部外上区 肌肉注射 体表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肌肉注射疼痛及焦虑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设定为200名,于研究期内(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从我院收治的肌肉注射患者中筛取,按照等量随机分组原则对200名患者进行分组,组别命名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对应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应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疼痛及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肌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及焦虑程度要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肌肉注射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降低患者的注射疼痛度,提高治疗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肌肉注射 疼痛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在患儿肌肉注射中采取不同注射方法对其疼痛感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一年的时间作为研究时间段,即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接受肌肉注射的患儿为320人,利用平分的方法划分对照组(n=160,常规肌肉注射)、实验组(n=160,平行肌肉注射)。最终比较内容为VAS评分。结果 实验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即疼痛感更轻,且1次穿刺成功率与家属满意度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注射方法 患儿 肌肉注射 疼痛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士实施格林模式对于肌肉骨骼疾患防护情况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8月1日~ 2023年8月30日就职的5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2022年8月1日~ 12月31日实施常规防护干预, 2023年1 月 1日~ 6月30日实施格林模式防护干预,对比实施格林模式防护干预前后手术室护士的认知水平、防护执行情况。 结果 实施后,手术室护士WMSDs的认知水平和防护执行情况优于实施前(P < 0. 05)。 结论 手术室护士采取格林模式防护教育有助于提升手术室护士对于WMSDs的防护能力和认知水平。 

  • 标签:  WMSDs 格林模式 手术室护士认知水平 防护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的应用,对我院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接受治疗的98例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各49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患者,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应用到观察组患者,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肌肉痉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应用到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肌肉痉挛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