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无痛肌肉注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心理护理联合无痛肌肉注射效果分析

吕美娜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   10008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无痛肌肉注射效果。方法:选择肌肉注射患者100例进行分组观察,其中50列患者采用常规肌肉注射和护理干预,文中简称为对照组,剩余50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无痛肌肉注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反应程度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无痛肌肉注射模式能减轻患者紧张感和疼痛感,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优化护患关系。

【关键词】无痛肌肉注射;心理护理;疼痛影响

肌肉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并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肌肉注射对患者注射部位会有疼痛感觉,疼痛刺激会使其产生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患者治疗体验。而应用无痛肌肉注射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感,且心理护理能缓解患者焦虑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给予患者安全感,以增加信任度,为患者康复治疗提供更好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1-2021.12时间段内的100例患者且均为女性,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18-60岁,均龄“39.5±2.8”岁,住院天数3-27天,病程均值“10.5±0.3”天。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18-62岁,均龄“40.4±3.2”岁,住院天数3-28天,病程均值“9.2±0.4”天。患者间差异P>0.05,具有分析比对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采用三快法于患者臀部进行肌肉注射,护理人员先给予患者消毒处理,注射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异常反应等。

观察组无痛肌肉注射时患者呈侧卧位或坐位,在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注射,此处神经分布稀疏,能[W用1]最大程度避开神经和血管[1]。注射前要按压注射部位,确认局部皮肤无溃疡、硬结、瘢痕组织[2]。长期进行肌肉注射患者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于不[W用2]易吸收的油性药物需叮嘱患者局部热敷,预防发生硬结[3]。肌肉注射前充分放松肌肉组织,降低疼痛阈值利于药物吸收,进针深度保持2.5-3.0cm之间,过浅不能发挥最佳注射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疼痛感或局部硬结、局部脂肪液化等。注射后进行局部按压并休息3-5min,细心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无不良反应后交代注意事项,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再离开[4]

心理护理在无痛肌肉注射前、中、后进行,护理人员于注射前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彼此距离,护理人员面带笑容、语言亲切,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并与[W用3]之交流。准备药物过程中向患者说明注射方法,让患者选择左侧或者右侧部位进行注射[5]。注射过程中保持谈话,以转移患者注意力,仔细观察患者面部反应和肢体语言,了解患者紧张和疼痛程度。完成注射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嘱咐其按时进行注射,告知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诸如对注射部位进行湿热毛巾外敷或局部按摩,使药物迅速吸收,防止硬结利于下次注射。

1.3观察指标

参照疼痛(VRS )标准评估患者疼痛等级,以及统计满意度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章资料均输入电脑系统后进行解析,所得数据标准均值为(x±s),资料百分率为(%),t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等级差异

表1 患者间疼痛差异(%)

组别

例数

重度

中度

轻度

对照组

50

9(18.00%)

12(24.00)

29(58.00%)

观察组

50

3(6.00%)

8(16.00%)

39(78.00%)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2 患者满意度差异(%)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50

43

6

1

98.00%

观察组

50

32

12

6

88.00%

3.讨论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针尖刺入皮肤和肌肉组织,刺激游离神经末梢激发疼痛感,后因药液进入肌肉组织,细胞发生化学性刺激会加剧机体的不适感。肌肉注射作为临床医疗常用的给药方式,药物通过肌肉融入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网汇入静脉或者其他血管,最终随着血液流动快速吸收药液。但肌肉给药刺激性较强,会使患者疼痛感尤为明显,部分疼痛及心理敏感患者甚至出现晕厥现象,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在操作过程中分析疼痛患者的心理因素,加之同种药物所具有的刺激性,综合分析得出疼痛轻重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长患者比年少患者疼痛耐受性好,紧张、焦虑等情绪会降低疼痛耐受性,以及注意力转移法可利于减轻疼痛感[6]。故在注射过程中贯穿心理护理理念,能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应激反应,帮助患者进行自身情绪调节,消除负性情绪影响,进而降低对疼痛的注意力,提高疼痛阈值,同时提高护患间沟通,以改善护患关系,增进患者的满意度。文中观察组患者疼痛感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肌肉注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干预可引导患者放松身心,选择舒适的体位和平稳的心态,可缓解肌肉组织僵硬状态,通过按摩和转移注意力可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强度。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无痛肌肉注射可缓解患者疼痛感,进而提高肌肉注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葛利俊.心理疏导联合舒适体位护理对老年患者肌肉注射疼痛程度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21(14):224.

[2]周德珍.黄体酮肌肉注射产生硬结的护理要点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4):104-105.

[3]周琳.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肌肉注射疼痛及焦虑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7):142.

[4]刘敏张彦敏.综合护理干预缓解急诊患者肌肉注射疼痛及焦虑的效果[J].健康必读,2022(9):16-17.

[5]国文静.心理干预对于缓解病人在肌肉注射时紧张及疼痛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33):116-117.

[6]李夏莲,肖云珍.按压特定按压点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的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2):164-165.


[W用1]“能”字前加标点,不然不通顺

[W用2]是“易”还是“宜”

[W用3]加“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