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仪器报警是指用于对各项重要指标进行连续动态监测的各种仪器,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使监测值不在设定值范围内或仪器功能异常时,而发出的报警信号[1]。ICU病房是危重患者的聚集地,应用于疾病监测治疗的仪器较多,据Varpio等[2]的统计,ICU内报警仪器的种类由1983年的6种已增加至2011年的40多种,美国紧急医疗研究机构列出了影响人类健康的十大危险因素,其

  • 标签: ICU 仪器报警 干预
  • 简介:目的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监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利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对355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目标性感染监控。通过信息采集、现场检查并督导操作过程,以隔离、防护、消毒技术工作为重点,制订有效控制气管切开患者相关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案。结果对355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全程监控,使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可靠、实时、持续的信息,可以提高对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时效性。

  • 标签: 气管切开 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 医院感染 实时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调查ICU床边监护仪报警现状的因素,给组建更全面的监护仪报警体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调查员自行制定的数据分析表,记录ICU床边监护仪持续10天的警报次数和警报处理结果。对参加调查的患者和护士的基本情况进行收集。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每例患者监测仪平均警报30.8次,错误警报率达到65.31%,其中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心律失常、呼吸错误警报分别占比警报总数的63.99%、31.23%、39.25%、99.48%、86.42%,有意义和需要联系医生的警报分别占比总数的3.31%和2.14%。结论:在ICU中存在大量的错误警报和无意义警报,解决这种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

  • 标签: 监护仪报警 重症监护室 报警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将实时护理质控应用到住院的危重患者的日常护理过程中之后,对日常护理的护理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此次探究实验的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020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住院危重的患者共100例,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实时护理质控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质控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患者四个方面的质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0%、68.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住院重症的患者,实施实时护理质控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质控评分,患者在接受实时护理质控之后也更加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实时护理质控 住院危重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远程护理对正畸种植支抗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科行微种植支抗钉植入的青少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口腔科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远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χ2=8.658,P=0.003);对治疗效果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2.739,P=0.006;Z=-3.686,P〈0.001).结论远程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种植支抗 正畸 远程护理 满意度
  • 简介:目的:为了分析远程胎儿监护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130例以远程胎儿监护和胎动计数联合进行家庭自我监护的孕妇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了140例单纯以胎动计数进行家庭自我监护,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胎动监测的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新生儿预后中,羊水粪染率分别为18.5%和21.5%,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1.5%和23.6%,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13.8%和25.7%,剖宫产率分别为18.5%和15.7%,阴道助娩率分别为30.8%和20.0%。提示:孕妇自己对胎儿的监护是任何其他方式所难以代替的,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因此,有效开展远程胎儿监护,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少医院外的死胎率,改变以往的产前保健服务模式。

  • 标签: 远程胎儿监护 新生儿窒息 剖宫产
  • 简介:[目的]了解病人及医护人员对智能化输液报警器使用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30名医护人员和20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使用智能化输液报警器的总体满意度为90.o%,病人对使用智能化输液报警器的总体满意度为89.5%。[结论]智能化输液报警器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输液工作的效率及安全性。

  • 标签: 输液 报警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主要被应用于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包括慢阻肺患者以及早期呼吸衰竭等。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临床安全性,但是就无创呼吸机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说,报警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降低无创呼吸机报警发生的概率,分析报警出现的原因,制定出相关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创呼吸机报警原因护理对策
  • 简介:行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静脉压报警,大多原因为:血流量不充足、血液回流不通畅、静脉穿刺部位渗漏或者静脉感应装置连接处有血液阻塞。这些原因可通过调节血流量、静脉重新穿刺或将静脉感应装置连接处的血液用注射器注回静脉壶内,静脉压便可恢复正常。在排除上述原因后,静脉壶无凝血症状,静脉压仍然报警,使血液透析无法继续进行,我们采用血液透析穿刺针解决了此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病人 静脉压报警 静脉穿刺部位 装置 感应 针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预防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中应用安全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高唐县人民医院和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共90例(2021年5月~2023年3月)住院患者,重症监护室30例,胃镜室30例,儿科病房30例,其中,对照组45例(2021年5月-2022年4月)均行常规护理,另观察组45例(2022年5月-2023年3月)均行安全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39.02±5.11)分、SDS评分(40.11±5.22)分较对照组(43.38±5.23)分、(45.12±6.08)分较低(t=5.962,6.252;P

  • 标签: 安全护理 心电监护仪 误报警 预防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旨在对行心电监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所展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23年01月-2023年6月我科接受心电监护的4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将两组研究期间记录的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包括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且借助于统计学工具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经对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仅有30.61%,与另一组相比明显降低,同时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21/22(95.45%),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 对心电监护患者临床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心电监护仪错误报警的发生机率,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且患者就医安全性更高,对此护理服务均表示一致认可,该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 有效性 研究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病人护理中采用实时护理质控并观察该种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5月的患者作为分析目标,根据入院号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方式)和实时质控组(采用实时护理质控方式)。结果:一般管理组和实时质控组护理记录、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监督、健康教育评分对照中,一般管理组评分明显低于实时质控组,(t=17.618,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危重病人护理中采用实施护理质控效果优良,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危重病人 实施护理质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肌少性肥胖老年患者于其临床干预工作中开展远程康复方案,对于降低患者肥胖指标、提升其生活质量的价值探究。方法:收录2021.1—2022.12期间,我院接收的老年肌少性肥胖患者,共计90例,规范性分组并给予不同干预方案,统计组间干预效果差异。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组间纳入样本量均等,分别行常规干预、远程康复干预。结果: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评价两组肥胖相关指标,干预前组间差异较小,干预3个月后患者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参数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评价组间生活质量差异,从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方面各维度评分值均以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肌少性肥胖老年患者于其临床干预工作中开展远程康复方案,对于降低患者肥胖指标、提升其生活质量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肌少性肥胖 远程康复 肥胖指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空气报警的原因分析与报警的处理。方法:通过安装CRRT管路前的检查、各个连接口的紧密度把握、静脉壶液面关注、静脉壶外表的光洁度、血流是否充足等方法做好提前预判。结果:通过以上方法,大大减少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空气报警频率和因空气报警导致强行被迫结束治疗。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空气报警 原因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医院远程会诊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5例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85例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采用了远程医疗会诊的方式进行会诊,观察患者在采用远程会诊之后的总会诊确诊率。结果 185例患者在经过临床远程会诊之后,总会诊确诊率达到了87.03%(161例)。结论 远程会诊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可以十分有效的对疑难病症患者进行诊断,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的确诊率。同时可以较好的分配医疗资源,改善我国目前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象,在临床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 标签: 医院 远程会诊 影像医学 应用效果
  • 简介:对于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慢性肾脏病病人,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无需抗凝、保护残余肾功能、可居家操作等诸多优势,也可用于多学科疾病的治疗[1],为病人提供了更高的独立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然而缺乏更频繁的监测可能会影响结果并减少病人对这种模式的广泛采用。如何提高居家腹膜透析病人的管理,提供医疗监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已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

  • 标签: 腹膜透析 远程医疗 管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应用微信平台远程护理效果。 方法 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远程监测技术的糖尿病患者护理模式对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法,选取了2022年8月到2023年8月入院的1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糖尿病患者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远程监测技术的护理模式。观察指标包括生理参数监测、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在生理参数监测方面,实验组的血糖水平和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方面,实验组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论:因此,基于远程监测技术的糖尿病患者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生理参数控制、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改进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远程监测技术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护理干预对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危重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讨。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收诊的60例危重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系统护理干预措施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低血糖次数(次)、血糖达标时间(d)、故障次数(次)、断图次数(次)2.12±1.21、5.12±0.54、3.54±1.24、1.24±0.64和6.35±1.27、8.54±0.64、7.45±1.64、5.41±0.53,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探头脱落、记录器打湿、电信号传输不畅、总发生率3.33(1/30)、0.00(0/30)、3.33(1/30)、6.67(2/30)和6.67(2/30)、6.67(2/30)、6.67(2/30)、20.00(6/30),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危重糖尿病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并且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降低,这种护理措施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 危重糖尿病患者 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