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前伸、抱球和睡眠三种侧卧位体位在胸外科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共186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手前伸组、抱球组、睡眠组各62例。手前伸组使用双手向前伸摆放体位,抱球组使用抱球体位,睡眠组使用睡眠体位。比较各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参与体位摆放的工作人员,从操作省力和操作便捷两个角度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睡眠组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时间最短,抱球组次之,手前伸组时间最长,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最低,抱球组次之,手前伸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对睡眠体位操作省力性和便捷性的满意度最高,抱球满意度次之,对手前伸操作省力性和便捷性的满意度最低,且各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种体位摆放方式中,睡眠的运用效果最好,值得在胸外科手术中推广运用。

  • 标签: 胸外科 摆放体位 摆放时间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前伸、抱球和睡眠三种侧卧位体位在胸外科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共186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手前伸组、抱球组、睡眠组各62例。手前伸组使用双手向前伸摆放体位,抱球组使用抱球体位,睡眠组使用睡眠体位。比较各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参与体位摆放的工作人员,从操作省力和操作便捷两个角度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睡眠组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时间最短,抱球组次之,手前伸组时间最长,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最低,抱球组次之,手前伸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对睡眠体位操作省力性和便捷性的满意度最高,抱球满意度次之,对手前伸操作省力性和便捷性的满意度最低,且各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种体位摆放方式中,睡眠的运用效果最好,值得在胸外科手术中推广运用。

  • 标签: 胸外科 摆放体位 摆放时间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手前伸、抱球和睡眠三种侧卧位体位在胸外科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7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共 186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手前伸组、抱球组、睡眠组各 62例。手前伸组使用双手向前伸摆放体位,抱球组使用抱球体位,睡眠组使用睡眠体位。比较各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参与体位摆放的工作人员,从操作省力和操作便捷两个角度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睡眠组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时间最短,抱球组次之,手前伸组时间最长,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睡眠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最低,抱球组次之,手前伸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工作人员对睡眠体位操作省力性和便捷性的满意度最高,抱球满意度次之,对手前伸操作省力性和便捷性的满意度最低,且各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三种体位摆放方式中,睡眠的运用效果最好,值得在胸外科手术中推广运用。

  • 标签: 胸外科 摆放体位 摆放时间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将本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7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样本对象,采用数字盲选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评判性思维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急性胰腺炎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评判性思维,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评判性思维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陪伴分娩对产妇的产程和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妇产科收治就诊的9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次统计研究中,将样本数据依照产妇接受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测验组和比照组。其中,比照组有4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她们在分娩护理中,选用的是常规方法。测验组有4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她们在分娩护理中,除选用了常规护理外,还增加了陪伴分娩。根据产妇的产程和分娩结局来对比两组数据中的护理效果。结果比照组样本数据中,产妇产程疼痛的VAS评定分数结果为潜伏期(5.73±1.88)分、初期活跃期(7.91±1.24)分、产妇宫口全开后的疼痛评分为(8.84±1.28)分均高于测验组样本数据中,产妇产程疼痛的VAS评定分数结果,即潜伏期(4.20±1.17)分、初期活跃期(6.12±1.25)分、产妇宫口全开后的疼痛评分为(7.16±1.13)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比照组产妇在产程第一阶段(586.13±291.16)min、总产程(592.43±275.46)min,以上阶段中的声音均高于测验组的产妇在产程第一阶段(413.11±217.13)min、总产程(423.19±241.37)min,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陪伴分娩对于不但可以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还会加快产妇的产程时间。

  • 标签: 产妇 陪伴式分娩 产妇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陪伴分娩对产妇的产程和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妇产科收治就诊的9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次统计研究中,将样本数据依照产妇接受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测验组和比照组。其中,比照组有4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她们在分娩护理中,选用的是常规方法。测验组有4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她们在分娩护理中,除选用了常规护理外,还增加了陪伴分娩。根据产妇的产程和分娩结局来对比两组数据中的护理效果。结果比照组样本数据中,产妇产程疼痛的VAS评定分数结果为潜伏期(5.73±1.88)分、初期活跃期(7.91±1.24)分、产妇宫口全开后的疼痛评分为(8.84±1.28)分均高于测验组样本数据中,产妇产程疼痛的VAS评定分数结果,即潜伏期(4.20±1.17)分、初期活跃期(6.12±1.25)分、产妇宫口全开后的疼痛评分为(7.16±1.13)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比照组产妇在产程第一阶段(586.13±291.16)min、总产程(592.43±275.46)min,以上阶段中的声音均高于测验组的产妇在产程第一阶段(413.11±217.13)min、总产程(423.19±241.37)min,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陪伴分娩对于不但可以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还会加快产妇的产程时间。

  • 标签: 产妇 陪伴式分娩 产妇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陪伴分娩对产妇的产程和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根据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月期间来我院妇产科收治就诊的 9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次统计研究中,将样本数据依照产妇接受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测验组和比照组。其中,比照组有 4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她们在分娩护理中,选用的是常规方法。测验组有 4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她们在分娩护理中,除选用了常规护理外,还增加了陪伴分娩。根据产妇的产程和分娩结局来对比两组数据中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照组样本数据中,产妇产程疼痛的 VAS评定分数结果为潜伏期( 5.73±1.88)分、初期活跃期( 7.91±1.24)分、产妇宫口全开后的疼痛评分为( 8.84±1.28)分均高于测验组样本数据中,产妇产程疼痛的 VAS评定分数结果,即潜伏期( 4.20±1.17)分、初期活跃期( 6.12±1.25)分、产妇宫口全开后的疼痛评分为( 7.16±1.13)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比照组产妇在产程第一阶段( 586.13±291.16) min、总产程( 592.43±275.46) min,以上阶段中的声音均高于测验组的产妇在产程第一阶段( 413.11±217.13) min、总产程( 423.19±241.37) min,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采用陪伴分娩对于不但可以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还会加快产妇的产程时间。

  • 标签: 产妇 陪伴式分娩 产妇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块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 4月— 2019年 5月,选择我院 7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35例(传统方式护理);观察组 35例(模块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31.43%,明显高于观察组 5.71%( P< 0.05)。结论: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模块护理模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 标签: 模块式护理模式 心肌梗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块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9年5月,选择我院7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5例(传统方式护理);观察组35例(模块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43%,明显高于观察组5.71%(P<0.05)。结论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模块护理模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 标签: 模块式护理模式 心肌梗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块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9年5月,选择我院7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5例(传统方式护理);观察组35例(模块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43%,明显高于观察组5.71%(P<0.05)。结论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模块护理模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 标签: 模块式护理模式 心肌梗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降阶梯思维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19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52 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6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26 例患者接受降阶梯思维方式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 SAS、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Fugl-Meyer评分和 NIHS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15 %,对照组为 76.92 %, P<0.05。结论 降阶梯思维方式可有效缓解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对于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老年 降阶梯思维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1 月我院精神科 20 例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对象,比较 20 例护理人员在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法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本组 20 例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内容质量、护理文化质量、护理技能素质质量、护理物品管理质量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 P<0.05。结论 细节思维管理法可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细节思维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同步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2016级 2个护理本科班随机分为实验班( 48人)和对照班( 48人),实验班 开展同步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比较两班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班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均高于对照班(P< 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班人文关怀能力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两者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改良孕产妇交接单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2月 -2019年 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房分娩的孕妇 240例,依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120例,分别应用常规孕产妇交接单和改良孕产妇交接单。观察两组孕产妇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同期护理工作

  • 标签: 孕产妇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交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