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性传染病(仅次于艾滋病)。WHO"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大约900万例,死亡150万例。我国是结核病高发的国家,结核病例数约占全球12%。由于临床上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合并艾滋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使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制订需要个体化。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动学 药效学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确诊(proven)1例、拟诊(probable)8例、疑似(possible)3例,分别给予氟康唑、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121服胶囊或伏立康唑治疗,并同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高白细胞。治疗后确诊组1例死亡、拟诊组8例死亡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疑似组3例中死亡、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各1例,总病死率为41.7%。结论血液病合并IFD病死率高,在治疗IFD的同时,应用G-CSF对于血液病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者,及早配合抗真菌药物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唑第1天400mg/次,12h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mg/次,12h静脉滴注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10~15d后改为口服维持治疗,剂量200mg,每天2次,疗程4~12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平均退热时间为4.5d,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用药,或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补救治疗。

  • 标签: 血液病 曲霉 伏立康唑
  • 简介:目的了解血液科病房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21株病原微生物,其中革兰阴性菌47.2%,革兰阳性菌45.7%,真菌7.1%。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4株、大肠埃希菌88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和肠球菌属34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率分别为40.4%和63.4%。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9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8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敏感率〉90%,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7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均〉90%。MRCNS检出率为82.5%。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8株。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主要致病菌,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较为敏感。这对临床经验性用药具有很大指导作用。

  • 标签: 血液病 血培养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肝移植病房MRSA同源性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6年11月肝移植病人中分离金葡菌共57株,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RSA表型检测,筛选MRSA,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RSA菌株进行同源性检测。结果57株金葡菌中,46株为MRSA。MRSA经PFGE分为8个型(A~H型)。以A型(27株)、B型(10株)为主。在2005年3月-2006年11月发生了A1亚型的暴发流行。结论MRSA在肝移植病人间流行情况十分严重.及时检测MRSA并进行流行病研究将有利于控制耐药菌的播散。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K—B纸片法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目的检测血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HM)表型、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并测定其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收集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82株,黏液丝试验检测HM表型。PCR筛查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和7种常见毒力基因(rmpA、rmpA2、aerobactin、mrkD、iroN、magA、wcaG),利用微孔板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毒力分数(毒力基因个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82株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丝试验阳性占31.7%(26/82),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的阳性率为40.2%(33/82),二者均阳性24株,阳性率为29.3%(24/82),毒力分数的第50百分位数P50为2。HM表型与非HM表型菌株中高毒力荚膜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92.3%(24/26)和16.1%(9/56),毒力分数P50分别为5和1,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的毒力分数P50为5.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中,K1/K2/K57型的毒力分数与K5/K20/K54型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HM表型菌株和非HM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3/26)和73.2%(41/56),二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为60.6%(20/33),不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中,K54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最强,阳性率为6/8。结论致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强毒力和(或)生物膜阳性菌株,必须高度重视,避免广泛流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高黏液表型 荚膜血清型 毒力 生物膜
  • 简介:目的研究单剂口服吉米沙星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药动特性,为制订用于中国人的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2名受试者随机、开放、3交叉单剂空腹口服吉米沙星片剂160mg、320mg和480mg。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测定血、尿样中吉米沙星药物浓度。应用Winnonlin分析软件计算药动参数。结果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吉米沙星160mg、320mg和480mg后体内过程均符合非房室模型,平均血清Cmax分别为(0.70±0.19)mg/L、(1.40±0.32)mg/L和(1.84±0.35)mg/L;Tmax中位数分别为1(0.5,2)h、1(0.5,2)h和1.25(1,2)h;平均t1/2分别为(7.06±1.22)h、(7.02±0.94)h和(7.28±0.81)h;平均AUC0-24h分别为(3.86±0.56)mg.h/L、(7.61±0.93)mg.h/L和(11.47±1.68)mg.h/L;平均AUC0-∞分别为(4.01±0.57)mg.h/L、(7.71±0.92)mg.h/L和(11.62±1.72)mg.h/L;平均Vd分别为(411.45±77.88)L、(423.47±59.48)L和(439.21±55.55)L;平均CLt分别为(40.71±6.22)L/h、(42.10±5.46)L/h和(42.26±7.14)L/h;给药后48h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38.95±6.14)%、(37.84±6.62)%和(35.57±5.07)%。结论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吉米沙星160~480mg结果显示其符合线性药动的特性,消除半衰期长。给药量的约40%以原形药物经肾排出。

  • 标签: 吉米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 药动学
  • 简介:目的按照不同原发病及年龄分层统计、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培养分离菌分布和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血液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血培养标本的结果和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送检1695份血培养标本,阳性标本302份,阳性率为17.8%,分离到113株革兰阳性菌(37.4%),170株革兰阴性菌(56.3%),19株真菌(6.3%)。血培养阳性率最高的原发病是骨髓瘤(26.5%),其次是白血病(24.3%)。年龄分组中60~80岁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为17.9%,〈60岁阳性率为17.8%。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0~80岁,阳性率为39.5%。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属居首,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多。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有较高的敏感率,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有较高的敏感率。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青霉素G均有较高耐药率。结论1695份血液科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在血流感染中占多数。血培养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而检出原发病最多为骨髓瘤;60~80岁患者比率最高。对不同原发病、年龄分层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和敏感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血培养 原发病 年龄分层 耐药性 敏感性
  • 简介: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是指艰难梭菌所致的感染。它是导致医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约20%的AAD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故又称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CDAD)。艰难梭菌感染的确诊依赖于检出艰难梭菌或艰难梭菌毒素,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现就艰难梭菌的生物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艰难梭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特点 实验室诊断
  • 简介:《药物流行病杂志》为中国科技论文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是此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亚洲第一本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1992年创刊时为季刊,2002年扩为双月刊,经批准,2010年将扩为月刊。改为月刊后,杂志办刊宗旨、编辑方针等均不改变,仍设有“评述”、“论著”、“临床用药与药效评价”、“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药物利用与药物经济”、“综述·论坛”、“病例报道·病案分析”和“资料·消息”等栏目;改变的是,杂志将给作者读者更大的交流平台、更快的信息沟通、更短的出版发行周期和更优质的编审服务!

  • 标签: 药物流行病学 双月刊 杂志 中国药学会 启事 科技论文
  • 简介:1概述感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每年世界总死亡的25.5%,而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死亡约占感染性疾病的33.9%。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尤其肺炎发展至重症肺炎时除了具有呼吸系统症状外,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生物学指标 疾病评分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研究普通成年人和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医务人员的血清肺炎衣原体(CP)抗体水平,探讨可能感染CP高危医务人群的CP血清流行病状况。方法随机抽样湖北地区7所医院中经常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自愿参加的健康医务人员,以问卷方式询问他们近2年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以ELISA法检测血清C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SCPIgG)抗体,并与健康体检非医务成人SCPIgG抗体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02名健康医务人员[年龄(38±10)岁]SCPIgG抗体阳性率为14.7%,141名体检健康非医务人群Eg龄(36±10)岁]SCPIgG抗体阳性率为16.3%,两组间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773。比较5所受调查人数较多的医院间SCP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125。近2年有呼吸道感染较否认有相关感染的医务人员的SCPIgG抗体阳性率高(17.5%和12.9%),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接诊呼吸道疾患的医务人员和医院,发生CP局部流行的机会可能不大。CP在成年人之间的传染性可能不强。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医院感染 血清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测定火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Afa/Dr家族黏附素的携带率。方法用PCR法扩增afa/draC基因片段。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小同部位来源的大肠埃希菌Afa/Dr家族黏附素携带率情况。结果在分离的600株大肠埃希菌中,Afa/Dr家族黏附素总的携带牢为67.0%;分离自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部位的大肠埃希菌Afa/Dr家族黏附素携带率分别为71.3%、69.6%、59.1%和46.6‰;统计学分析显尔:泌尿道和消化道米源的大肠埃希菌Afa/Dr家族黏附素携带率高于其他部位来源的人肠埃希菌。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Afa/Dr家族黏附素可能与大肠埃希菌所致泌尿道感染、急性暖泻及呼吸遭感染相关。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Afa/Dr家族黏附素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1999-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和脑脊液等无菌体液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毒力基因检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RSA的耐药基因mecA、mecC及其毒力基因PVL和sasX。结果258株金葡菌中MRSA菌株占54.3%(140/258),MSSA占45.7%(118/258),血液、脑脊液和胸腹水等无菌体液中MRSA的检出率由1999-2002年的71.9%逐年下降至2011-2014年的43.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RSA对多数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MSSA对受试抗菌药仍然十分敏感,细菌耐药率除青霉素外,均≤11%。β内酰胺类(除青霉素外)对MSSA的MIC90值均≤1mg/L。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90株临床分离的MRSAmec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100%,未检测到mecC基因;sasX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46.7%,未检测到PVL基因。sasX阳性的MRSA和sasX阴性的MRSA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磷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均高度耐药,但sasX阳性MRSA菌株对阿米卡星和甲氧苄啶一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高于sasX阴性的MRSA菌株。结论MRSA对临床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应重视和加强对金葡菌中MRSA的监测。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菌体液 抗菌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中bla(NDM-1)基因的分布,探讨NDM-1阳性菌株的分子流行病特征。方法收集长沙地区2011年1月—2012年8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碳青霉烯类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筛查bla(NDM-1)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和BLAST软件分析。对bla(NDM-1)基因阳性菌株,采用E试验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包括bla(DHA)、bla(VIM)、bla(IMP)、bla(GIM)、bla(CTX-M)、bla(KPC)、bla(TEM)和bla(SHV)等)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共收集到687株碳青霉烯类不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3株被证实为bla(NDM-1)基因阳性菌株,包括2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编号CS11495和CS610)和1株阴沟肠杆菌(菌株编号CS30754)。该3株菌均来源于湘雅医院。在测试的12种抗菌药物中,除对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敏感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几乎全耐药。菌株CS11495同时检出bla(SHV-12)、bla(TEM-1)、bla(CTX-M-15)和bla(IMP-4),菌株CS610携带bla(DHA)、bla(SHV-12)和bla(TEM-1),菌株CS30754中bla(SHV-12)和bla(TEM-1)基因阳性。其余基因均为阴性。2株肺炎克雷伯菌PFGE分型可分为A、B两型。MLST显示,菌株CS11495、CS610和CS30754分别属于ST629、ST490及ST214,其中ST490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bla(NDM-1)阳性菌株具有广泛的耐药谱,与其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有关。尽管本地区不存在克隆传播,但分布于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应预防其播散。

  • 标签: 革兰阴性杆菌 blaNDM-1基因 β内酰胺酶基因 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随着细菌耐药性日益加剧,传统四环素类药物,诸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omadacycline是一种新型9-氨甲基环素类药物(PTK0796),为米诺环素基础上进行化学基团修饰后得到的半合成化合物,目前正处于三期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 标签: 四环素类药物 药效学 体内外 米诺环素 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