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1月4日(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新闻稿)——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今日发布了一项命令,禁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某些用法用于牛、猪、鸡和火鸡,此项命令自2012年4月5日起生效。2008年FDA曾颁布一项类似的命令,但在正式实施前撤销,本次FDA考虑了大量关于此事公众意见,采取这项措施以保护头孢菌素治疗人类疾病有效性。

  • 标签: 食品药品管理 食品安全 抗菌药物 人类疾病 品种
  • 简介:棘白菌素类药物一类全新抗真菌药,通过非竞争性抑制1,3-β-D葡聚糖合成酶,干扰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合成,导致真菌细胞壁渗透性改变,细胞溶解死亡。2001年第1个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获得FDA批准上市,目前已上市该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本文将概述这3种药药动学、体外抗菌活性、疗效、适应证及安全性。一、体外抗菌活性

  • 标签: 棘白菌素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阿尼芬净
  • 简介: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其他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联合应用时,在缩小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作用。方法选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奈替米星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同时选择4种临床常用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进行试验。应用E试验法测定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和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MIC;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单药及联合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防耐药突变浓度,计算选择指数,根据联合前后选择指数变化,观察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后对其耐药突变选择窗影响。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选择指数分别为:16、〉32、16、32;联合阿米卡星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1、2、4、4;联合妥布霉素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2、2、8、8;联合奈替米星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2、4、8、16。结论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在分别联合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明显缩小,可以有效减少耐药突变株产生,以联合阿米卡星后作用最为明显。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突变选择窗 联合用药
  • 简介:患者男,59岁,电工。因'反复发热2个月余,咳嗽1个月'入院。患者在2008年9月受凉后出现发热,以午后低热为主,晚上最高体温达39℃,次日晨可自行退热,伴大汗,无畏寒、寒战、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3d后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3.8×109/L,N0.80,

  • 标签: 持续性发热 脾结核 上呼吸道感染 午后低热 高体温 尿频尿急
  • 简介:伏立康唑自2002年问世以来已成为治疗侵袭性曲霉病首选药物,并常作为移植后高风险患者预防用药。伏立康唑氟康唑衍生物,具抗菌谱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特点。伏立康唑主要肝脏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因此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可能影响该药体内代谢。不同患者该药药动学特点可有很大差异,因而影响临床疗效或使毒性增加。

  • 标签: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伏立康唑 细胞色素P450酶系 口服生物利用度 侵袭性曲霉病 体内代谢
  • 简介:2017年6月14日路透社DivyaGrover:强生公司宣称,他们研制试验性抗流感病毒药中期试验结果显示能显著减低流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该试验目的检验该药(pimodivir)单用或与奥司他韦联合治疗急性非复杂性季节性流感疗效。

  • 标签: 流感药物 强生公司 联合治疗 试验性 中期 研制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感染杀菌能力,寻求有效抗菌药物联合。方法收集20株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PDRPA,进行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MCBT),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PDRPA对多黏菌素β单药最敏感;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活性增强最显著(P〈0.05);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头孢他啶与氨曲南、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表现出对部分菌株抗菌活性增强。结论对PDRPA进行个体化MCBT可能有助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PDRPA选择。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或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近年来新药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研发前景对药物研发十分重要。其中药物引发心电图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心电复极化延长可潜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depointesventricularheartbeattachycardia,TdP)。TdP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之间一种特殊类型恶性心律失常,易致猝死[1]。国内外对此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因此新药研发过程及时发现和综合评估对加强致QT间期延长药物认识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为此于2002年11月发布了非抗心律失常药潜在致QT/Qrrc间期延长和致心律失常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评价两个指导原则讨论稿。

  • 标签: 喹诺酮类 QTC延长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无基础疾病肺真菌病临床表现,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8月确诊为无基础疾病肺真菌病16例患者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16例确诊患者主要是肺曲霉病(9例)和肺念珠菌病(3例),分别占56.3%和18.7%,均无全身性疾病即原发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呼吸困难;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斑片影、结节影或弥漫病变,容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16例患者中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12例,手术切除标本确诊2例。结论无基础疾病患者肺真菌病以曲霉病和肺念珠菌病为主,临床表现和影像改变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需及时行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真菌病 免疫功能 病理检查
  • 简介: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传染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性传染病(仅次于艾滋病)。WHO"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大约900万例,死亡150万例。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结核病例数约占全球12%。由于临床上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合并艾滋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使抗结核治疗方案制订需要个体化。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动学 药效学
  • 简介:2013年12月,美国FDA批准索菲布韦(sofosbuvir,Sovaldi)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该药物不一定需要与干扰素合用,首次实现单药治疗部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官员认为这将对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方案带来重大改变。根据美国CDC数据,美国HCV感染者高达320万例。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FDA 布韦 研究中心 临床试验 类似物
  • 简介: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感染可导致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自1967年分离到首株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以来.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株逐年增加。同时,对其他8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克林霉素和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也逐年增高。肺炎链球菌所致高耐药率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就肺炎链球菌耐药机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耐药机制 耐药基因
  • 简介:细菌耐药性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重要元凶之一。传统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1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使极少量耐药菌可继续生长繁殖;2抗菌药物可诱导高突变细菌(hypermutator)发生某些基因突变;3敏感菌通过接受外源带有耐药基因质粒和转座子等载体横向传递,成为耐药菌[1-3]。

  • 标签: 细菌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 靶标 网络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嗜肺军团菌肺炎抗菌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嗜肺军团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38例确诊嗜肺军团菌肺炎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转归及临床特点,分析联合用药、疗程、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治疗后痊愈,给药后(2.2±1.1)d体温降为正常,总住院时间(23.5±13.5)d,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选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嗜肺军团菌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肺炎 嗜肺军团菌 左氧氟沙星 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物 序贯治疗
  • 简介:随着细菌耐药性日益加剧,传统四环素类药物,诸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omadacycline一种新型9-氨甲基环素类药物(PTK0796),为米诺环素基础上进行化学基团修饰后得到半合成化合物,目前正处于三期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 标签: 四环素类药物 药效学 体内外 米诺环素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分离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等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本院2005--2007年从各种临床标本收集97株肺炎链球菌,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这些菌株对泰利霉素等3种新近上市和其他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97株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对喹奴普丁-达福普汀也未发现耐药菌株,只是18.8%菌株表现为中介。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如下: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60.8%、58.8%、0%、2.1%、12.8%和64.5%,对青霉素敏感率为85.6%。结论本院尚未用于临床3种新近上市抗菌药物泰利霉素、利奈唑胺和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对本院分离肺炎链球菌良好体外抗菌活性。而上述细菌对红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四环素有较高耐药性。

  • 标签: 泰利霉素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 简介:近20年来,高危血液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概率呈显著升高趋势,IFI血液恶性疾病治疗后死亡蕈要原因之一。由于IFI确诊困难,而延迟抗真菌治疗导致IFI相关病死率增高,因此时于IFI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临床研究能够降低IFI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常用顶防药物包括口服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等。泊沙康唑在体外有极好抗真菌活性,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宿主细胞膜 抗真菌治疗 高危患者
  • 简介: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耐受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严重皮疹和齐多夫定(AZT)导致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因AZT导致严重贫血、NVP导致毒性更换药物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6个月内;EFV更换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和3级以上毒性,在开始治疗后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长短不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主要原因。

  • 标签: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 治疗失败 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