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伏立康唑自2002年问世以来已成为治疗侵袭性曲霉病的首选药物,并常作为移植后高风险患者预防用药。伏立康唑是氟康唑的衍生物,具抗菌谱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伏立康唑主要在肝脏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因此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可能影响该药的体内代谢。不同患者该药的药动学特点可有很大差异,因而影响临床疗效或使毒性增加。

  • 标签: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伏立康唑 细胞色素P450酶系 口服生物利用度 侵袭性曲霉病 体内代谢
  • 简介:血药浓度狭义上是指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态浓度。所谓稳态血药浓度(steadyblooddrugconcentration)是指规则服药后当机体的吸收量和排泄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血药浓度。常规血药浓度监测的血样应在浓度最低时采取,一般是在早晨服第一次药之前。检测峰值只用于证实毒性作用的存在以及进行药动学研究之用,其采血时间视该药吸收和分布的速度而定。在无毒副作用的稳定情况下,6~12个月抽血1次,每次在同一时间。在发作、有毒副作用或联用其他药物时,抽血次数要增加,且抽血时间应选在发作时或自觉最不适时,以便搞清该血药浓度是峰值还是谷值。

  • 标签: 血药浓度监测 药物介绍 稳态血药浓度 采血时间 毒副作用 抽血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在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选择抗癫痫药物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疗效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系统查阅了近几年国内有关癫痫治疗药物监测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结果常用于癫痫的治疗药物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这些药物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治疗窗窄、服药周期长等特点。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实施个体化给药、降低癫痫的发作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癫痫药 血药浓度监测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
  • 简介: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在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325例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对结果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选择抗癫痫药物的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疗效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血药浓度 抗癫痫药物 监测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6中抗精神药物血药浓度检测现状,探索影响药物血药浓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6中抗精神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关病例资料,结果:6中抗精神药物达标率差异较大,血药浓度受日剂量、性别、年龄因素影响。结果:药物浓度监测能有效提抗精神药物的在控率,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抗精神药物  TDM 回顾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血流感染病原菌均为MRCNS,除1株人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MIC值为1mg/L,其余菌株的万古霉素MIC值均为2mg/L。常规剂量(2g/d,或1.5g/d)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平均值为(3.84±1.42)mg/L,高剂量(3g/d)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值为(9.13±4.88)mg/L。常规剂量时平均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152±39,高剂量用药时平均AUC/MIC为197±4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3例临床和细菌学治愈,3例无效。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肾功能正常的MRCNS血流感染患者时,建议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调整患者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 标签: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血流感染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肾毒性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近3年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1692例抗癫痫药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和苯妥英钠(phenytoin,PHT)的监测频率(例/人)分别为2.46、1.74、1.30和1.41。VPA、CBZ、PB和PHT谷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57.23%、69.02%、22.50%和11.46%,(P〈0.05),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毒率分别是8.04%、7.09%、17.50%和16.67%,VPA和CBZ(P=0.584),PB和PHT(P=0.872)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VPA和PB(P=0.001),VPA和PHT(P=0.004)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BZ和PB(P=0.001),VPA和PHT(P=0.003)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VPA和CBZ监测频率高于PB和PHT,中毒率低于PB和PHT。

  • 标签: 血药浓度监测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 简介:目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卡马西平.方法按起始剂量5mg/kg单药服用卡马西平54名患者,1周及2周后荧光偏振免疫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1周后大多数患者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90%),2周后多数低于正常范围(89%),副作用很少发生.结论卡马西平按起始剂量5mg/kg,1周后逐渐加量,能达到治疗效果且减少副作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癫痫 血药浓度
  • 简介: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可以使药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本文分析了苯巴比妥、溴化物、环孢霉素、氨基糖苷类、地高辛等治疗药物的采样时间、测定方法、样品类型及药物监测结果。

  • 标签: 治疗药物 监测 方法
  • 简介:摘要:跟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但是有很多人承受不了社会带给他们的巨大压力,导致在精神层面受到了一定的伤害。针对药物浓度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用药后出现副作用,并且防止患者因为用药计量或者用药种类不当而发生危险,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药物浓度检测对指导精神科安全用药,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在临床上进行先一步的使用,能够为我国的精神病患者做出一定的贡献。方法 :对长期在医院治疗,服用氯氮平的患者进行液相色谱仪对血液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有效的观测药物浓度、患者年龄、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通过液相色谱仪检测的方法,可以明确的得到,药物浓度与患者的年龄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年龄越大的人,使用的药物浓度就越高。长期服用这种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所以,在针对不同的患者病情不同时,要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为患者病情的好转做出努力。

  • 标签: 药物浓度监测 精神病患者 用药方法 治疗的最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浓度监测对精神科安全用药指导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46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期间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结果在参考浓度以内、低于参考浓度和高于参考浓度三个条件下,利培酮的比例分别为71.00%、15.59%和13.41%,喹硫平的比例分别为70.99%和22.92。%、6.09%;氯氮平72.00%、19.96%、8.04%;奥氮平67.95%、20.99%、11.05%;阿立哌唑73.87%、18.04%、8.09%;酮、喹硫平、氯氮平C/D比值、奥氮平高剂量和阿立哌唑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病学 药物浓度监测 利培酮 喹硫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药物监测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某医院313例患者临床用药苯妥英、卡马西平、地高辛、氨茶碱、环孢霉素、他克莫司(FK506)等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8年某医院治疗药物监测1057次,其中环孢霉素的监测例次最多,约占52.7%,大多数患者只测定了1~2次血药浓度,占68.05%,血药浓度治疗窗内的例次约占63.00%。结论监测药物种类较多,但由于多种原因,监测次数偏少,需要加强对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视。

  • 标签: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治疗窗
  • 简介:摘要:精神科药物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精神科药物具有副作用严重和药代动力学变异性大的特点,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药物监测和剂量调整成为安全用药的关键环节。药物浓度监测作为一种个体化精准医疗策略,可以帮助医生实现更加精准的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文主要分析药物浓度监测在指导精神科安全用药的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巴洛沙星血药浓度的RP-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巴洛沙星片剂的药动学参数测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ODS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4mol/L磷酸和0.4%三乙胺,pH=4.5)=23:77,流速为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94nm。内标物为加替沙星。将该方法用于单剂量口服100mg巴洛沙星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研究。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5.00μg/mL(r=0.9998),方法的日内及日间RSD〈10%。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为临床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巴洛沙星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 简介:药学服务是一种执业行为,其执业人员承诺满足病人药物治疗方面的各项需求,并对其负责。这就要求执行药学服务的临床药师主动地提供以病人为直接对象的专业服务,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对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治疗药物监测(TDM)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为病人服务。TDM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测定血药浓度,二是解释并利用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为病人服务,达到或实现个体化给药。成都军区总医院近年来对来院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病人尝试了药学服务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也为深化临床药学工作积累了经验。

  • 标签: 药物监测 药学服务 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