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1例71岁男性患者发热3周及夜间盗汗,伴背部疼痛1周,体重下降7蚝。磁共振显示胸椎和腰椎多处病变。髂嵴前部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非坏死性肉芽肿,培养获非结核分枝杆菌,经测序证明为嗜血分枝杆菌。给予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利福平,得以治愈。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自身抗体 播散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坏死性肉芽肿
  • 简介: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对华盛顿一所三级医疗中心接受静脉多黏菌素治疗疗程大于72h患者(年龄大于18岁)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RIFLE标准(risk,injury,failure,loss,end—stagekidneydisease)评价肾功能不全,即(1)风险(Risk):肌酐水平增加1.5倍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25%以上;(2)损伤(Injury):肌酐水平增加2倍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50%以上;

  • 标签: 菌素 静脉 肾毒性 肾小球滤过率 RIFLE标准 三级医疗中心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药物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性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81例,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HSCT患者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反应
  • 作者: 阳娅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重庆西南铝医院,重庆400050
  • 简介:重症肺部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危急,据统计,重症肺部感染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则会病变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是多个器官逐渐衰竭等,直到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一般会通过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方法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但是临床疗效不佳。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降阶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MMP家族一员,因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和上皮细胞基底膜而广泛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外周血液之间重要屏障。在生理情况下,它能阻止血液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从而保持了脑组织内环境相对稳定。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脑屏障 结核性脑膜炎 单核-星形胶质细胞网络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痛风治疗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痛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联合运动疗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痛风治疗应用效果理想,可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尿酸指标,缓解疼痛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痛风;应用效果
  • 简介: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药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性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充足可靠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性霉素B各种制剂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两性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两性霉素B 局部应用 真菌感染
  • 简介: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老抗菌药,以期作为耐药菌感染备选治疗手段。磷霉素是1969年从链霉菌中分离一种磷酸衍生物,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引起单纯性尿路感染,磷霉素钠盐静脉制剂用于临床各类感染治疗。该文综述了1971年至2007年国际上发表有关磷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感染(尿路和胃肠道感染除外)疗效安全性研究。

  • 标签: 磷霉素氨丁三醇 单纯性尿路感染 耐药菌感染 胃肠道感染 应用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上海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以antibioticsusedensity,AUD表示),及同期该病房送检临床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该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送检临床标本中所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共429株(不包括2周内重复菌株),标本来源大部分为痰标本(92.3%)。2009年和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9.1%和45.7%、头孢哌酮-舒巴坦18.2%和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7%和48.6%,上述结果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有上升。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3%和54.3%,P〈O.()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6%和14.3%,P〈0.01)检出率也明显升高。亚胺培南(AUD:2.32上升至4.96)、头孢哌酮-舒巴坦(AUD:0.16上升至7.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UD:2.19上升至4.76)使用强度呈明显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亚胺培南使用强度相关系数为0.570,P值为0.067。亚胺培南使用强度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1,R=0.88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31,R=0.647)发生率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率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强度相关(P=0.038,R=0.630)。结论广谱抗菌药物大量使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增加相关。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MBL)携带情况及型别特点,并探讨进行金属酶筛选简便方法。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2-巯基乙醇纸片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MBL菌株,并对MBL基因进行PCR和序列分析。结果45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用2-巯基乙醇纸片协同试验阳性3株,EDTA纸片协同试验阳性4株,经PCR验证均为阳性,除此之外,还有1株PCR阳性而2种纸片协同法都没有筛选出来。其中2-巯基乙醇纸片协同试验筛选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95%,准确率为95%,EDTA纸片协同试验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7%,准确率为97%。引物IMP扩增阳性4株,VIM扩增阳性1株,PCR产物纯化测序后发现IMP均为IMP-1型而VIM为VIM-2型。结论用EDTA协同试验法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MBL筛选简单有效,可用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作为产MBL铜绿假单胞菌初筛试验。分型研究表明我院流行铜绿假单胞菌以产IMP-1型为主。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金属酶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随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提高,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被越来越多临床医师采用,但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领域经验治疗作用尚未明确,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过度治疗以及由此产生真菌耐药、医疗资源耗费及不良反应增加等关键。由于组织病理和培养技术灵敏度低、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非培养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并已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受损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重症患者也受到广泛重视。

  • 标签: 真菌感染 非培养技术 重症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嗜肺军团菌肺炎抗菌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嗜肺军团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38例确诊嗜肺军团菌肺炎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转归及临床特点,分析联合用药、疗程、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治疗后痊愈,给药后(2.2±1.1)d体温降为正常,总住院时间(23.5±13.5)d,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选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嗜肺军团菌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肺炎 嗜肺军团菌 左氧氟沙星 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物 序贯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镇江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3类整合酶基因检出情况,分析I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特征。方法对临床收集细菌采用PCR方法、T-A克隆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对3类整合酶基因以及I类整合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296株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菌I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最高为43.2%。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1.0%、14.3%、37.3%和20.0%,而Ⅱ、Ⅲ类基因检出率较低。对I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分析发现共检测到5种不同基因盒,分别为:dfrA17、aadA5、aadA1、aadA2、dhrfⅪ,有4种不同基因盒排列方式。结论镇江地区临床分离细菌I类整合子-基因盒检出率较高。

  • 标签: 整合子 基因盒 革兰阴性菌
  • 简介: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ase)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特异性地分解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其作用是协助细菌组织内播散,是细菌致病毒力因子之一,又称扩散因子;HAase还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外基质而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并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HAase很多细菌特别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菌致病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对其致病机制认识也渐趋清楚。本文就其分类、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链球菌属及金葡菌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 细菌 致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对进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和败血症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患者121例,其中无感染患者24例作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1例,败血症患者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25例和败血症休克患者15例。检测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败血症组(平均2.39ng/mL)、重症败血症组(4.64ng/mL)和败血症休克组(5.86ng/mL)对照组(0.59ng/mL)相比,PCT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随感染程度加重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败血症组+重症败血症+败血症休克组)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临床诊断临界点是1.0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84%和80.00%。结论经ROC曲线评价,PCT可以作为ICU患者感染和败血症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前降钙素 败血症 感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液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和中性粒细胞CD64(CD64)表达水平,为临床细菌性感染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就诊治疗确诊210例感染患者,另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感染患者分为细菌组105例、病毒组105例,采用热景公司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T和HNL、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计算CD64百分比、制定工作曲线选取PCT、HNL及CD64截断值,从而分析比较细菌组、病毒组和对照组PCT、HNL及CD64表达水平和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细菌组病毒组、对照组PCT、HNL、CD64和WBC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对照组CD64、WB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对照组PCT和HN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AUC(HNL)为0.930,AUC(CD64)为0.928,AUC(WBC)为0.729。PCT、HNL和CD64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截断值分别为:〉?0.79ng/mL、〉87.43ng/mL、〉9.01%。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导致PCT、HNL和CD64表达水平升高,PCT、HNL和CD64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其中HNL诊断价值最高。

  • 标签: 感染 降钙素原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中性粒细胞CD64
  • 简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是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新型软电离质谱技术,目前不但应用于肿瘤、风湿性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诊断,还可用于微生物鉴定,为微生物鉴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诊断新技术 病原菌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分枝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作用。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诱导U937细胞分化使之具有吞噬能力,分别用胞内分枝杆菌(M.intracellulare)、结核分枝杆菌(MTB)、脓肿分枝杆菌(M.abscessus)感染已分化U937细胞,于感染后0、4、8、24、48和72h提取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937细胞凋亡率及细胞膜TLR2表达,Westernblot检测U937细胞感染后72h时细胞内总TI。R2含量,并观察阻断TI。R2后U937细胞感染分枝杆菌后凋亡变化。结果M.intracellulare、M.abscessus感染U937细胞后细胞凋亡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4h后凋亡率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MTB感染后细胞凋亡率也有升高但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分枝杆菌感染U937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M.abscessus、M.intracellulare和MTB。U937细胞TLR2表达量分枝杆茼感染后4h内迅速升高,8h后TLR2含量稳定下来,不同分枝杆菌感染U937细胞后TI。R2表达并不相同(P〈0.05).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MTB、M.intracellulare和M.abscessus。阻断U937细胞TLR2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分枝杆菌后细胞凋亡率。结论TLR2并不直接引起巨噬细胞凋亡,但TLR2分枝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巨噬细胞 非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凋亡 TOLL样受体2
  • 简介:近年新药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研发前景对药物研发十分重要。其中药物引发心电图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心电复极化延长可潜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depointesventricularheartbeattachycardia,TdP)。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之间一种特殊类型恶性心律失常,易致猝死[1]。国内外对此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因此新药研发过程及时发现和综合评估对加强致QT间期延长药物认识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为此于2002年11月发布了非抗心律失常药潜在致QT/Qrrc间期延长和致心律失常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评价两个指导原则讨论稿。

  • 标签: 喹诺酮类 QTC延长 心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