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膝骨关节与风湿寒关节痛的TTM鉴别诊断。方法:选择64例已经确诊的膝骨关节患者和56例风湿寒关节痛患者分别行膝关节前位、后位TTM扫描,比较二者热源形态及热源强度。结果:膝关节前位热源形态比较:风湿寒关节痛患者为圆形或类椭圆形的较大凉区,膝骨关节患者为形状不规则的热区。风湿寒关节痛和骨关节后位热源都表现为类椭圆形小热区。热源值比较:风湿寒关节痛前位热源差值较低,膝骨关节前位热源差值较高,二者差值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二者膝后位热源值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TTM检测膝关节的热源形态和热源值的差异可以作为TTM鉴别诊断膝骨关节和风湿寒关节痛的指标。

  • 标签: TTM 膝骨关节炎 风湿寒性关节痛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髋关节如何从平片上判断预后功能分期。方法:100例成人AS髋关节,男91例.女9例;根据法定成人年龄.本组最小19岁.只有1例71岁.平均29.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腰背和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结果:100例成人强直性脊柱.其中7例行MR成像检查。均有骶髂关节和髋火节病理性征象和股骨头灶坏死。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达95%、股骨头关节边缘滑膜骨化发生率达84%。垂线征是一种骨化线,它从股骨头内下缘向外下至股骨颔,发生牢为69%。100例成人强直性脊柱髋臼窝狭窄的发生率高达75%。耻骨联合边缘硬化或吸收和坐骨结节大收肌腱附着点骨化发生率为53%。根据上述综合征象.提出髋关节分为4期。Ⅰ期:两侧髋关节变化轻微;Ⅱ期:髋关节狭窄伴随关节周围有明确异常征象;Ⅲ期:髋荚节严蕈狭窄伴随关节周围的严重异常;Ⅳ期:髋关节韧带骨化融合或骨融合。结论:以髋关节软骨坏死的程度可将强直性髋关节分为4期.体现了预后功能的判断。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炎 X线平片 MRI 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rheumatoidarthritis,RA)手关节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临床诊断早期RA的手关节MRI资料,分析主要MRI征象。结果:40例中,腕关节受累18例,掌指关节10例,近节指间关节12例。所有受累关节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压脂T2WI呈高信号,病变范围显示更清晰。骨髓水肿28例,表现为骨质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压脂T2WI呈高信号,界限不清。软骨及骨侵蚀20例,软骨侵蚀表现为毛糙或变薄,T1WI呈稍低信号和压脂T2WI上呈稍低和稍高信号,骨侵蚀表现为关节面边缘不规则小的缺损,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压脂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肌腱受累8例,表现为腱鞘积液和腱鞘滑膜增厚,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增厚滑膜和血管翳明显强化。10例早期RA治疗后复查,8例滑膜炎、骨髓水肿不同程度缓解,2例骨质侵蚀无明显改善。结论:早期RA手关节MRI各序列上的信号特点具有一定特征。MRI检查成为RA早期诊断、监测进展及治疗后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关节炎 类风湿 手关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类风湿关节(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病理特点为关节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当累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骨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改变,邻近骨质疏松,关节畸形。既往对RA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X线平片的检查,许多研究表明,RA患者在症状出现6~12月后95%出现X线改变。

  • 标签: 高频超声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目的:分析强直性髋关节骨盆骨质疏松的细微结构和骨坏死的病理性征象。方法:收集北亚骨科医院强直性脊柱患者100例,其中8例行MR成像检查。分析髋部骨质疏松的特殊和骨坏死征象以及关节软骨破坏程度。结果:髋部多发区域骨小梁丢失、减少发生率最高85%,骶髂关节侵蚀破坏或骨强直为100%,股骨头灶骨坏死,吸收后表现单囊或多囊状破坏或有小死骨34%,关节破坏狭窄54%,股骨头关节软骨边缘滑膜骨化突出33%,耻骨联合吸收或硬化24%,坐骨结节骨化43%。结论:强直性髋关节主要表现为区域迁移骨疏松和股骨头多发灶骨坏死。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炎 骨坏死 X线平片 MR成像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评估幼年特发性关节(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JIA)疾病活动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5例JIA患儿,对146个膝关节、踝关节进行超声检查,对56个关节进行同步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评估不同疾病活动度的结果.结果:JIA患儿关节病变超声表现主要为关节积液、滑膜增厚、肌腱病变及骨质病变,其中关节积液在低、中、高活动度疾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1.1%、90.7%和90.3%,滑膜增厚的检出率分别为18.1%、74.4%和80.6%,且疾病活动程度越高,滑膜血流信号越丰富.MRI表现主要为关节积液、滑膜增厚、肌腱病变及骨髓水肿,其中关节积液在低、中、高活动度疾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0.0%、93.8%和100%,滑膜增厚的检出率分别为46.4%、87.5%和91.7%.超声与MRI检查结果较为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评价JIA关节改变可为临床评估和随访JIA疾病活动度提供影像学基础.

  • 标签: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成像 疾病活动度
  • 简介:目的:探讨退行关节患者功能位MRI扫描对前交叉韧带ACL附着端早期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退行关节的88例患者行常规和功能位MR/扫描,分次提供常规和功能位MRI资料,由高年资影像医师诊断,以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回顾统计分析常规和常规附加功能位MRI的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MRI常规体位扫描对1~3级损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00%(8/20)、39.13%(9/23)和100%(1/1),功能位组分别为95.00%(19/20)、91.30%(21/23)、100%(1/1)。2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38,P〈0.001),其中1级及2级损伤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级损伤:X2=13.789,P〈0.001;2级损伤:X2=13.800,P〈0.001)。结论:膝关节功能位MR/扫描对ACL起始和终止端具有独特的显示视角:可明显提高DOA的ACL损伤,特别是起始和终止端1级、2级等轻中度撕裂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骨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0年来我院治疗且符合指标的类风湿关节患者160例,分组,实验组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单独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实验室病理检查数据,不良反应,并进行有效率比较。结果:两药联合使用时无论是临床指标还是实验室病理检查治疗效果都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总的有效率也更高,但是对于不良反应依旧是治疗效果有点欠缺。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氨蝶呤 雷公藤多苷
  • 简介: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小儿髋关节—过滑膜炎的诊断和中医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髋关节—过滑膜炎病例。在中医手法治疗与中药湿热敷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杏了解股骨颈颈前间隙的变化。结果:治疗一周后。有15例患儿股骨颈颈前间隙<6mm。两周后复查,仪3例患儿股骨颈颈前间隙>6mm.四周后所有病例恢复正常。讨论:通过超声检查,能准确测量股骨颈颈前间隙的宽度.直观评价中医疗法在少儿髋关节—过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

  • 标签: 滑膜炎 髋关节 股骨颈 超声诊断 治疗过程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强直性脊柱早期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证实的3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强直性脊柱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MRI表现。结果:本组30例,骶髂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软骨下骨质水肿,其中双侧24例(80%)、单侧6例(20%),软骨信号不均匀、边缘毛糙26例(86.7%),滑膜增厚、滑膜囊积液及附着点14例(46.7%)。结论:MRI可显示强直性脊柱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宜作为强直性脊柱早期诊断筛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距腓前韧带(ATFL)的长度变化,探讨应力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受检者(共134个踝关节)分为两组:无踝扭伤病史的健康对照组(共80个踝关节)和CAI患者组(共54个踝关节)。通过声像图测量ATFL在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的长度变化。受检者通过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定问卷自我定量评估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中的踝关节功能,用前抽屉试验评定踝关节的松弛程度,统计两组间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其与前抽屉试验的相关。结果:健康对照组双侧ATFL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CAI患者组ATFL长度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与前抽屉试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力位超声检查与前抽屉试验具有良好的相关,可定性和定量评估踝关节的松弛程度,并可作为踝关节陈旧扭伤所致慢性机械不稳定的客观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踝扭伤 距腓前韧带 前抽屉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院内收治的 150 例膝关 节损伤病患,随机均分两组,75 例参照组用 CT 检查,75 例观察组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诊断正确率。结果检查后,观察组诊 断正确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核磁共振能更具体的检查出膝关节损伤情况,提高诊断正确,值得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重叠画面 反馈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院内收治的 150 例膝关 节损伤病患,随机均分两组,75 例参照组用 CT 检查,75 例观察组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诊断正确率。结果检查后,观察组诊 断正确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核磁共振能更具体的检查出膝关节损伤情况,提高诊断正确,值得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重叠画面 反馈结果
  • 简介:摘要:夏科氏关节病是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多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最常发生在足部及踝关节。由于关节稳定性下降,溃疡反复发作,该病是一种变形和破坏过程。因此,早期诊断及鉴别 CN和骨髓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通常在晚期伴发中足部溃疡情况下,易伴发骨髓。常规检查方法通常诊断不明确或存在误诊情况。多种 MRI新技术,不但能做出较准确诊断及鉴别 CN和骨髓,并能指导临床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作者就目前足部夏科氏关节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夏科氏关节病 诊断显像 糖尿病 周围神经
  • 简介:目的:研究发育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的变化,为手术选择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手术前发育关节脱位DunnⅠ型28髋,DunnⅡ型19髋,DunnⅢ型22髋.选取手术后为优的17髋.正常髋关节12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行髋臼三维重建,测量通过两侧Y形软骨中心O点的横断面测量髋臼前倾角.结果:髋臼前倾角度数正常组<术后<DunnⅠ型<DunnⅡ型<DunnⅢ型.结论:发育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大于正常,并且随脱位严重程度增加而加大,手术中应减少髋臼前倾角.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髋臼 前倾角 CT
  • 简介: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膝关节半月板周缘移位的相关文献,分析半月板的解剖学特点,阐述半月板周缘移位的概念、诊断标准,病理原因和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而对半月板周缘移位与半月板损伤、年龄及骨关节的相关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半月板周缘移位,对骨关节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加速作用。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 胫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女,19岁,因"右上腹持续胀痛伴反复恶心呕吐10h"来院就诊,患者10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腹胀痛,伴腰背部疼痛,反复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尿淀粉酶3470U/L,血淀粉酶1313U/L,中性粒细胞比率90.60%,谷丙转氨酶303.2U/L,转肽酶154.5U/L,总胆红素47.1μmol/L,直接胆红素24.5μmol/L,间接胆红素22.6μmol/L.3年前因胆囊多发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

  • 标签: 胰腺炎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特征、病理基础、诊断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0例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回顾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半月板损伤234例,表现为三角形的低信号影内出现不同形状的高信号;关节软骨损伤142例,表现为关节面线形低信号影内出现点条状高信号或连续中断;韧带损伤者224例,表现为条带状低信号影增粗、边缘呈波浪状或连续中断,内可出现高信号,中断处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组织充填;隐匿性骨折55例,表现为受累骨端内出现高低混杂信号影.结论:MRI在诊断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损伤及隐匿性骨折方面具有优越,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MRI 膝关节损伤 隐匿性骨折 韧带损伤 临床 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