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之一,也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是骨挫伤的好发部位。膝关节骨挫伤是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骨挫伤有人称之为隐匿性骨折。因X线平片、CT及膝关节检查阴性,而放射核素骨显像对反映骨血流灌注、细胞代谢的过程有一定的优点,对隐匿性骨折等有意义,但由于其解剖分辨率差,定位不够准确,相比之下,MRI才是显示骨挫伤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当本病严重时可能与骨缺血性坏死的MRI表现混淆。因此,我们综述了部分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与我们研究的一组资料对比,对膝关节骨挫伤MRI表现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膝关节 骨挫伤 MRI
  • 简介:退行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收集经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退行关节病门诊病人200例,对其治疗效果及X线征象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退行性骨关节病 离子导入 中药 X线征象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误诊的原因,以提高CEU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3月—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CEUS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中,24例肝脓肿、5例假瘤、2例肉芽肿、37例其他局灶炎症,全部经病理证实。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占61.8%(42/68);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以低增强为主,占75.0%(51/68)、80.9%(55/68)。出现17例假阳性,包括肝细胞癌10例、肝转移瘤6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及CEUS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可提高CEUS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准确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 超声造影 误诊
  • 简介:神经营养性关节病又叫神经关节病或夏科氏关节,是一种因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疾病引起的感觉障碍或因连续的创伤造成的关节病。本文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营养性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与神经损伤部位的对应关系,旨在提高X线平片、CT及MRI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原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的影像特征。方法:对24例FAI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均行髋关节X线、CT及MRI检查。结果:FAI表现为股骨头颈解剖学异常,其中24例X线片示股骨头颈交界处骨突起,呈"枪柄样"改变;5例有非圆形股骨头;3例髋臼后倾、髋臼过深,呈"8字征"改变;15例髋臼边缘软骨下囊变;5例股骨头颈交界处皮质下囊变。MRI显示24例髋臼盂唇、软骨损伤及关节骨质改变。CT示α角增大。结论:股骨头颈解剖学异常及髋臼形态异常是诊断FAI的主要征象,结合MRI显示髋臼盂唇及关节软骨损伤,综合评价可明确诊断FAI。

  • 标签: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关节是人体最大而且构造最复杂的关节,损伤最多,是由股骨髁、胫骨髁及髌骨、腓骨构成的活动关节,股骨髁及胫骨髁为松质骨,表面覆盖软骨,关节内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和“O”形的外侧半月板以及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的骨髓腔由富含水分的造血细胞及脂肪组成。当膝关节外伤时,这些结构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膝关节外伤造成的影像学表现也不尽相同。

  • 标签: 隐性骨折 影像学诊断 膝关节
  • 简介: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正位平片的检查和测量,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病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0例,共69个髋关节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退行关节病的X线表现,测量其CE角(中心边缘角)、sharp角(髋臼角)和髋顶切线角。结果:CE角最大27°,最小25。,平均11.2°。sharp角最大59°,最小49°,平均55.6°。髋顶切线角全部为零度和负角,零度28髋,负角41髋。继发退行关节病,表现为髋臼顶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和/(或)股骨头囊变,以髋臼更为明显。结论:X线正位平片可良好地显示髋关节骨结构,结合CE角、sharp角、髋顶切线角等相关测量,骨盆正位片目前仍是放射科诊断髋臼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髋脱位 骨关节炎 X线诊断
  • 简介:腰椎小关节退变又称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由此导致的椎体滑脱称退行滑脱即假性滑脱(本文中没有特别注明“真性”二字时,是指假性滑脱),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危害在于导致椎管狭窄而引发腰腿痛。现代医学影像学及脊柱外科学都偏重于椎弓峡部裂所致的真性滑脱的研究,而对假性滑脱的讨论相对较少。

  • 标签: 腰椎小关节退变 假性滑脱 CT征象 相关性
  • 简介:关节疼痛常见于肩部创伤、炎症、退行变、血管性病变或者头颈部疾病[1]。由于肩关节结构复杂,常规X线检查仅能较好地显示肩关节结构[2];CT虽能较好地显示肩关节结构及肌肉脂肪等,但无法清晰显示关节囊、盂唇及韧带等软组织结构[3];MRI以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等优势成为肩关节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肩关节病变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肩关节 磁共振成像 扫描技术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超声表现,并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作对比,总结其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6年来本院确诊的98例桥本甲状腺患者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点,结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甲状腺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超声声像图特点:88例表现为甲状腺弥漫肿大,以峡部增厚为明显,回声增粗不均匀,呈羽毛状、网样改变。此类桥本甲状腺患者细胞学检查结果表现为正常的甲状腺滤泡结构广泛被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生发中心取代,有部分滤泡增生,滤泡腔内胶质多。其中35例于甲状腺内可见单个或多个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分别穿刺周围甲状腺组织及结节组织,细胞学检查9例怀疑恶性结节,并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确为恶性,占25.7%。另10例表现为甲状腺体积正常或缩小,回声增粗、增强呈网样。细胞学表现为甲状腺滤泡上皮间有大量淋巴细胞,部分聚集成团,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部分滤泡上皮细胞胞质丰富,呈明显的嗜酸染色。部分滤泡上皮细胞显示不同程度核增大,染色深,大小不等。少数患者伴浆细胞及纤维细胞,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时,90%甲状腺滤泡已破坏。结论桥本甲状腺随着病程迁延会有不同的声像图改变,但甲状腺回声增粗呈羽状、网样改变是其较特异的二维声像图特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及早期排除甲状腺恶性结节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肢关节的恢复状况,术前术后的骨关节指数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膝关节屈曲超过90°所需时间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肢关节活动度、最大屈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骨关节指数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恢复时间 住院天数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MRI对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的MRI资料;在MRI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上评价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直接征象及伴随征象;对冠状位“裂隙征”、矢状位“幽灵征”及横断位“裂隙征”的发生率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冠状位“裂隙征”15例,矢状位“幽灵征”14例,横断位“裂隙征”4例;冠状位“裂隙征”与矢状位“幽灵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裂隙征”与横断位“裂隙征”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幽灵征”与横断位“裂隙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征象中外侧半月板突出5例(5/16);外侧半月板后根部附着处软骨下骨水肿3例(3/16);胫骨外侧关节软骨损伤4例(4/16);合并外侧半月板其他节段撕裂4例(4/16);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裂6例(6/16),后交叉韧带撕裂1例(1/16),板股韧带缺失7例(7/16),其中外侧半月板突出5例中,4例板股韧带缺失或显示不清;合并胫骨平台骨折6例。结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RI表现具有特征;MRI对评价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外侧半月板后根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是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常继发于感冒、腹泻等疾病.患儿表现发热、腹痛,还可伴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因与感冒症状十分相近,很容易与上感相混淆.本文对4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旨在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肠系膜 淋巴结炎
  • 简介:乳腺性疾病是乳腺常见疾病之一,按功能状态可分为哺乳期乳腺和非哺乳期乳腺,约占乳腺疾病的1/4[1]。哺乳期乳腺和部分典型的非哺乳期乳腺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较易确诊;但不少非哺乳期乳腺因缺乏特征临床表现而难以与乳腺癌鉴别。乳腺浸润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生率占乳腺恶性肿瘤的70%~80%。微钙化是判断乳腺疾病良恶性的重要影像学依据[2]。

  • 标签: 乳腺炎性病变 浸润性导管癌 高回声 超声
  • 简介:气肿膀胱是一种复杂、严重的泌尿系感染,主要表现为膀胱壁内及膀胱腔内充斥气体,是膀胱急慢性炎症罕见的特殊类型.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炎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横断扫描及重建技术(SSD、MPR)在肩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技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经X线、CT、SSD和MPR证实的肩关节外伤5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SSD和MPR以横断面螺旋CT扫描图像为基础,层厚3~5mm,螺距1~1.5,重建间距1~2mm.结果:SSD、MPR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的选择及重建间距密切相关,SSD及MPR图像均能更好地显示骨折,并可立体地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情况.结论: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肩关节的骨折、脱位或半脱位可提供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订手术计划.

  • 标签: 肩关节创伤 螺旋CT 横断扫描 重建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甲硝唑冲洗、敏感抗生素注入并保留治疗化脓胆囊的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化脓胆囊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抽脓、甲硝唑反复冲洗,最后注入并保留敏感抗生素,1次/2d,连续1~3次。另对30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CD)急性化脓胆囊作为对照组(只用甲硝唑冲洗)。结果:两组各30例均穿刺成功。治疗后两组腹痛24h内明显减轻、体温48h内降至正常、血白细胞一周降至正常范围、3~4周B超复查胆囊正常、单纯胆囊壁增厚、胆囊萎缩、胆囊收缩功能正常及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治疗组28,29,30,19,10,1,26,0例;对照组23,22,23,10,18,3,20,8例,其中并发症8例中局部皮肤感染2例,引流管脱落4例,引流管堵塞1例,胆漏1例。两组病程分别为治疗组8.4±2.25d,对照组15.6±5.82d。经统计学处理,除腹痛24h内明显减轻及3~4周B超复查胆囊萎缩两项指标外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甲硝唑冲洗、敏感抗生素注入并保留治疗化脓胆囊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化脓性胆囊炎 超声引导穿刺 冲洗 敏感抗生素保留
  • 简介:目的: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借此对胆囊进行诊断.方法:对临床上已经确诊的51例胆囊病例进行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针刺相关穴位,使胆囊收缩,在针刺后10min、20min、30min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胆囊容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收缩前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收缩功能.随机抽取与病例组年龄范围相同的25例健康成年人,在针刺穴位胆囊收缩前后进行超声检查,计算胆囊收缩功能,以进行正常对照.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病例组针刺穴位后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t<0.01).结论: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可以对胆囊进行诊断,并且具有无损伤、痛苦小、病人易接受、可重复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

  • 标签: 胆囊炎 收缩功能 针刺穴位 超声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29例急性阑尾患者经低频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329例患者均经超声检查超声诊断急性阑尾221例,阑尾脓肿18例。低频超声确诊率为42.9%(141/329),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确诊率为69.6%(229/329)。其中82例低频超声检查阴性或可疑,高频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单纯型阑尾。结论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急性阑尾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低频超声 高频超声 急性阑尾炎
  • 简介: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关节,发病率逐年上升。双能CT与超声是诊断痛风及治疗后随访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双能CT诊断痛风准确率高,可准确评估痛风患者尿酸结晶的分布。超声检查价格低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在诊断痛风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对双能CT和超声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痛风 诊断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