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科出血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收治 60 例血液科出 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30)和行优质护理实验组(n=3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 验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给予血液科出血疾病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 满意度,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血液科 出血性疾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转归情况。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 108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两组患者均行内镜手术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4例。对照组择期手术,观察组行急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4%,高于对照组 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恶心、呕血、便血及腹部灼烧感改善时间分别为 [( 2.45±0.34) d、( 1.98±0.37) d、( 2.26±0.44) d、( 1.65±0.88) d],较对照组 [( 4.56±0.54) d、( 3.98±0.61) d、( 3.19±0.56) d、( 2.98±0.14) d]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时间为( 2.76±0.61) d、住院时间为( 6.63±1.20) d,短于对照组( 4.97±1.54) d、( 8.65±2.5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胃出血患者应用急诊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择期手术治疗,能有效、迅速控制出血,缓解疾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急性胃出血 急诊手术 保守治疗 止血时间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危险因素,以探求控制和减少患者盆腔感染有效措施。方法:研究人员选取了其所在医院 2017-2019 年间收治 56 例妇科肿瘤术后发生盆腔感染患者为感染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接受妇科肿 瘤术后未发生盆腔感染 56 名患者为正常组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法和二次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物使用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找出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相关性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慢性病、 术前盆腔感染史、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术前接受化疗、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卫生习惯、术后留置导管和术后卧床时间方 面的差异十分显著,且上述因素均符合logistic 方程。结论:年龄、原发慢性病、术前盆腔感染史、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术前接受化疗、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卫生习惯、术后留置导管和术后卧床时间是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危险因素,针 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盆腔感染发生情况。

  • 标签: 妇科肿瘤,盆腔感染,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用三维壁面剪应力(WSS)空间分布图初步观察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窦部斑块周围WSS空间分布。方法选取20例AIS颈动脉窦部单个斑块(斑块所致面积狭窄≤50%)患者。应用PHILIPS公司iU22彩超仪(L9-3线阵探头)行颈动脉窦部超声检查,采集颈动脉窦部斑块周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动态图,应用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脱机分析斑块周围选定3个WSS观察区域(顶部和斑块斜坡近心端、斜坡远心端)WSS分布情况,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AIS患者颈动脉窦部斑块周围顶部WSS均值[(5.75±0.15)dyne/cm2]高于斜坡近心端[(3.05±0.19)dyne/cm2]和斜坡远心端[(3.01±0.15)dyne/cm2](P<0.05),双侧斜坡间WSS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WSS空间分布图能可视化、准确定量分析AIS患者颈动脉窦部斑块周围区域WSS。

  • 标签: 三维壁面剪应力空间分布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窦部 斑块周围 壁面剪应力
  • 简介:目的:利用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测量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量(CBF),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方法:收集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示高信号证实为急性、亚急性脑卒中19例,其中急性脑卒中(发病〈3d)6例,亚急性脑卒中(发病〈2周)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ASL及MRA检查,经图像后处理得到CBF图,选取ROI测量灌注异常区CBF值,根据镜面对应原理测出对侧相应区域CBF值,在DWI上勾画梗死灶形状并测量其面积大小,由2位有经验影像诊断医师对血管MRA作出诊断。结果:19例脑卒中病灶侧和健侧平均CBF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例ASL示病灶范围大于DWI上范围。结论:3D-ASL不仅能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定性、定位诊断,还能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有望成为脑血管病常规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测和诊断。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失禁性皮炎(IAD)发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比较2组IAD发生率和大便管理情况优良率、肛周皮肤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IAD发生率9.26%,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预警 护理干预 急诊重症监护室 失禁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早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及术中出血量影响。方法:纳入本院确诊早期乳腺癌患 者共107 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7 月~2020 年 6 月。根据手术方案差异分组,对照组 54 例行改良根治术、 观察组 53 例行保乳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本中失血量差异。结果: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 院及引流量均明显较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疗效 术中出血量
  • 简介:男,30岁,因右小腿摔伤肿痛流血3h,急诊以“右胫腓骨病理性骨折”收入院。患者3h前下楼时滑倒摔伤右小腿,当即疼痛剧烈、流血不能活动,伤后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查体拍片诊为右胫腓骨病理性骨折,X线片显示右胫骨中段骨折,见游离骨块,断端周围骨质低密度改变,腓骨骨折,见一长约7cm×2cm游离骨块。诊断为:右胫腓骨病理性骨折。经询问病史,患者1991年因戈谢病于外院行脾切除手术,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 标签: 戈谢病 胫骨 腓骨 骨折 自发性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位置,评估狭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价值.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相容性输血。方法 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与交叉配血。结果 检出抗-JKb 抗体,抗-Ec 抗体及自身抗体, 与多份ABO、RH 同型血液交叉配血,挑选凝集强度最弱应急输血。结论对于直抗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鉴定,挑选避开 该抗体血液进行配血,存在自身抗体干扰交叉配血时挑选凝集强度最弱应急输血。

  • 标签: 交叉配血 抗-JKb 抗体 抗-Ec 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弹性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增加组(T2DM-1组)30例和IMT正常组(T2DM-2组)30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常规二维超声观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CCA内径、IMT及斑块情况;采用VVI技术对受检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右侧CCA管壁短轴方向二维图像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节段径向最大速度(Vs)、切向最大应变(Smax)及切向最大应变率(SRmax),对各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1组IMT厚度显著高于T2DM-2组和对照组(P<0.05);T2DM-2组IMT厚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1组、T2DM-2组及对照组CCA内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1组患者CCA6个节段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T2DM-2组和对照组(P<0.05);T2DM-2患者CCA6个节段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CCA二维形态未改变以前CCA弹性已经降低,VVI技术可用于评价CCA弹性状态,能够早期发现初诊T2DM患者CCA弹性降低。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总动脉 超声检查 DIABETIC mellitus type
  • 简介:摘要: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均见子宫器质性病变问题,常见患者存在宫颈内膜炎、宫颈息肉等方面病情。已经绝经患者内膜癌变率偏高,未绝经患者则多见其处于增殖期及分泌期内膜,内膜癌变率相当偏低。本文就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为题,做出临床分析。

  • 标签: 妇产科 阴道不规则出血 子宫内膜
  • 简介:急性脑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特点.脑出血与脑梗死仅靠临床症状不易鉴别,随着低场MR在基层医院应用增多,很多脑卒中患者首诊选择了MRI.现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脑出血低场MR表现,以探讨低场MR对急性脑出血诊断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新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反映活体组织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缺血性脑卒中(CIS)病理改变情况。本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就DTI成像原理及其在CIS超早期诊断、准确定位、病情进展评估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卒中
  • 简介:我院自2003年7月~2005年7月采用介入溶栓疗法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28例,疗效显著,并应用整体护理理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护理方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整体护理 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摘要: PI3K/AKT 信号传导通路是细胞内重要信号传导通路之一, AKT 作为下游信息分子参与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存活、迁移、黏附、肿瘤血管生成等过程,并在胃癌、肝癌等多种常见肿瘤中有高表达。本文就 AKT 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AKT 消化道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疗效评价.方法:观察中药治疗前后60例(72髋)ANFHMRI表现,比较不同病因患者治疗效果.结果:60例(72个髋关节)早期ANFH经中药治疗后,MRI示58个髋关节积液消失,20个骨髓水肿消失,39个&quot;双线征&quot;消失;另有5个髋关节在MRI复查时未见明显变化.外伤所致早期ANFH治疗结局优于非创伤性患者(P〈0.05).结论:MRI能客观、有效地评价中药治疗ANFH效果,中药治疗因外伤所致早期ANFH效果优于非外伤因素.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中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患者CT及MRI。结果:21例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Ⅲ、Ⅳ期),其中14例为双侧坏死,7例为单侧坏死。12例累及单侧髋臼,9例累及双侧髋臼。结论:CT及MRI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有十分重要价值。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设计产后出血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我院102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3—7月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共50例;2017年8—12月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干预组,应用基于循证研究集束化护理,共52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后,患者寒战、焦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抢救时间、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基于循证研究产后出血集束化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循证研究 集束化护理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描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肌微血管损伤在心肌灌注显像(MPI)中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特征与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程度关系。方法将103例T2DM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组(狭窄<50%)35例和CAG异常组(狭窄≥50%)68例。对2组病例分别进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乙腈(MIBI)静息MPI(R-MPI)和硝酸甘油介入MPI(NTG-MPI),并应用ECToolbox软件对显像结果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R-MPI共检出灌注稀疏256个节段,其中CAG正常组75个节段,CAG异常组181个节段(χ2=8.90,P<0.01)。NTG-MPI共检出灌注稀疏426个节段,其中CAG正常组137个节段,CAG异常组289个节段(χ2=1.09,P>0.05)。CAG正常组反向再充填62个节段,占30.7%(62/202);CAG异常组反向再充填145个节段,占32.7%(145/443);两组相比,χ2=0.26,P>0.05。CAG正常组患者R-MPI总评分(SRS)、N-MPI总评分(SSS)、SRS与SSS差异值(SDS)与CAG异常组相比,t值分别为7.57、7.74、7.46,P值均<0.01。103例T2DM患者中,SDS<0者57例,占55.3%;SDS>0者39例,占37.9%;两者相比,χ2=6.32,P<0.05。无论是SDS>0还是SDS<0,CAG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t=5.46、7.92;P值均<0.01)。结论NTG-MPI中心肌缺血节段数量和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T2DM患者冠状循环微血管损伤程度。

  • 标签: 糖尿病 硝酸甘油 放射性核素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