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措施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9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与临床效果,进一步分析急救转运及护理的意义,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通过细致、周密的转运准备,96例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后,治愈好转92例,死亡4例.在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前后,NIHSS、GCS评分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病情凶险危急,急救护理路径拓展了护理范畴,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能为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的应用意义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计划妊娠的妇女予以常规的甲状腺功能测定、疾病检查,并观察、统计检查的结果。结果本文研究中,检出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排名首位,甲状腺疾病排名第二,且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的患者中,绝大部分为亚临床型甲减患者。结论因育龄期妇女的甲状腺的发病率较高,如不予以及时的治疗,将导致发生不良的妊娠结局,采取孕检查甲状腺疾病,可促进产妇顺利妊娠。

  • 标签: 孕前检查 甲状腺功能 意义 研究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急症,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正确有效的急救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我院急救中心从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2例,由于早期处理得当,除4例在到达现场时患者已心跳、呼吸停止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击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97例2014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现场急救的电击伤患者,回顾性分析以上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急救护理资料。结果在30min内存活的患者人数有95例,30min内死亡的患者人数有2例,则30min内存活率为97.94%;50例轻型患者大多无损伤或者仅局部肢体电损伤,转送医院进行观察或治疗;47例重型患者中出现现场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有44例,36例患者在接受电话治疗后进行单纯胸外心脏按压至专业急救人员持续复苏,有2例患者在30min内死亡。结论急救应用于电击伤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第一目击者将电源安全切断、积极进行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医护人员现场急救等措施能够有效挽救电击伤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电击伤患者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ECG(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自发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疾病、通气方式、ECG表现。

  • 标签: 急救 心肺复苏 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骤停心肺复苏抢救的抢救方法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心肺骤停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院内心肺复苏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心肺复苏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3.33%,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有效提升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可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知识以及规范和完善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和流程,临床进一步推广心肺复苏抢救,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院前心肺复苏抢救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卒中院急救护理干预的经验总结与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快速出诊及电话指导、病情评估、现场救护、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转运救护、患者交接方面对脑卒中65例患者实施眼前急救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脑出血患者中途死亡外,其他64例患者都得到及时救治。结论急救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紧急气管插管术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时的应用价值,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现场接受紧急气管插管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入选24例病例,17例抢救实行插管时一次性成功,其中有15例安全转运至医院,经进一步抢救后均存活。7例患者二次插管成功,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术对成功抢救危重症患者极其重要,急诊科医师均应熟练掌握。

  • 标签: 紧急气管插管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急救的过程中行气道管理干预措施,以此分析气道管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60例,选取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对60例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行院急救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的气道管理措施气管插管+球囊、口咽通气管+面罩、口咽通气管+面罩+球囊,对应组别名称研究组1组、研究组2组、研究3组。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1组、研究组2组、研究3组的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急救的过程中行气道管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

  • 标签: 急性重症 酒精中毒 院前急救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肺复苏急救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心肺复苏急救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抢救情况及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心肺复苏急救护理,初始复苏成功率为51.67%,复苏存活率为30.00%。结论心肺复苏急救护理配合,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作准确判断,同时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配合。使用规范心肺复苏操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院前心肺复苏 护理配合 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急救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后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为对照组,并且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准确率达100%,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争取了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安全、可行。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病人急救护理效果。方法收治62例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常规组不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研究组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满意率96.77%高于常规组的70.97%,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可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送至医院,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 标签: 人院前 重度妊娠高血压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患有急性左心衰病患72例,采用中心随机系统分为两组,各组例数均等。其中一组选择标准流程下急救措施,归为标准组;另一组则选择急救措施,归为特殊组,比对两组病患的急救效果。结果经比对,标准组病患急救有效率为80.56%,病患及其家属对急救工作满意度为69.44%,而特殊组则分别为97.22%、94.44%,实验数据比对结果区别十分明显(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左心衰的病患,采用急救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病患的整体急救效率,同时提升病患及其家属对急救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助于培养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左心衰患者 院前急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检验项目用于孕产前检查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接受孕产前检查的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视作对照组,仅在产前检查中接受常规检查,另外100例视作观察组,在常规检查基础上联合进行免疫检验,比较两组产检质量。结果观察组高危妊娠检出率为15%,对照组检出率6%;干预后观察组高危妊娠发生率下降幅度12%,对照组下降幅度为2%。结论孕产前检查中进行免疫检验价值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前产前检查 免疫检验项目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行院急救期间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发病后未拨打急救电话而直接送至医院急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急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6.00%(48/50)、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在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在急救中对急性肺栓塞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肺栓塞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高危组、非高危组各50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心电图表现对比。结果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顺钟向转位、TV1-TV4倒置、aVR相应的R波振幅增加。与高危组相比,非高危组心电图往往在STV1、S1QⅢTⅢ及STV1均抬高,且相应的TV1-TV4倒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采用心电图加以早期诊断能减少其自身危险分层,具有临床诊断重要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院前急救 急性肺栓塞 诊断评估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优生检查高风险人群评估和随访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受孕优生检查并被检查为高风险人群者,对其进行评估和随访。结果高风险因素主要涉及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遗传因素、血型不符以及其他等方面;后期随访时未孕者158例,健康分娩者142例,因高风险因素自愿流产者64例,自然流产16例,产后死亡2例,治疗性引产5例,已孕未出生者71例,无先天缺陷儿出生。结论对备孕夫妇进行孕优生检查可提高生育质量,降低新生胎儿的出生缺陷率,有利于出生人口素质的提升。

  • 标签: 孕前优生检查 高风险人群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用于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救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8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0%,比对照组患者高16.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0%,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8.0%,二者相差14.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抢救时间短,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 院前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临床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介入治疗合并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07年2月至2017年10月合并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合并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安全性;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1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诱发出血和1例再次休克,发生率11.11%;对照组3例心力衰竭、4例心律失常、5例诱发出血和4例再次休克,发生率44.44%,P<0.05。干预心功能指标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合并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诊介入治疗 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合并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收治的124例心脏骤停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行急诊介入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后,取得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8.7%,大大高于对照组的62.3%(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休克及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合并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介入 院前心脏骤停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