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马洪俊苏洪刘革铭王玉平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天津海滨30028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07年2月至2017年10月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安全性;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1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诱发出血和1例再次休克,发生率11.11%;对照组3例心力衰竭、4例心律失常、5例诱发出血和4例再次休克,发生率44.44%,P<0.05。干预前心功能指标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安全性

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可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本研究分析72例2007年2月至2017年10月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讨了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72例2007年2月至2017年10月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男性、女性各有26例、10例,年龄47-74岁,年龄平均值(61.57±4.19)岁。观察组男性、女性各有25例、11例,年龄47-77岁,年龄平均值(61.52±4.12)岁。两组患者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充分准备后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剂量是150万U,将其和100ml生理盐水混合在半小时内滴注完毕,溶栓后常规静滴肝素,使APTT维持在50-70S,维持48小时。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介入治疗。其中,静脉溶栓用法和对照组一致。同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术前给予常规口服氯吡格雷300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术中静脉应用肝素钠100u/kg,给予冠脉造影,并给予介入冠状动脉支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股动脉或桡动脉入路。术后继续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5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安全性。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越低越好)。

显效:症状消失,胸痛消失,心肌酶正常,血管再通;有效:症状改善,血管再通50%以上,心肌酶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数据,进行t检验(计量,用x±s表示)、χ2检验(计数,用%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36例,总有效率100%,显效的患者24例,有效12例,无效0例;对照组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77.78%,显效的患者12例,有效16例,无效8例。见表1.

3讨论

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且越早溶栓效果越好,但因溶栓药物作用比较强,容易引起血液凝血功能下降而诱发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在剂量掌握方面需严谨[3-4]。介入治疗可通过支架安放开通阻塞血管,促使心肌血液供应恢复正常,可快速改善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5-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心功能指标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更少,证实了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英,孟海亮,李勇等.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观察[J].交通医学,2016,30(1):67-69.

[2]王辉,刘震宇,张抒扬等.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预后[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0):1028-1032.

[3]周峥.影响高龄STEMI患者直接PCI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7):1225-1227.

[4]纪军,何胜虎,陈述等.替格瑞洛在高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11-14.

[5]姚朱华,陈湾湾,曹明英等.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9):1061-1066.

[6]王国忠,郭金成,王宇平等.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1):107-110.

[7]戴美凤,沈彬,陆传新等.直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3):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