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相当,均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但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张力带 镍钛聚髌器 内固定治疗 髌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磨牙根管治疗过程中应用两种不同钛根管治疗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受磨牙根管治疗的老年患者2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数学随机数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登士柏protaper手用钛根管锉进行根管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VDWReciproc机用钛根管锉进行根管治疗。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磨牙根管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根管治疗操作总时间、治疗后持续用药时间、治疗后持续疼痛时间。结果治疗组老年患者磨牙根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仅有3例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治疗操作时间、用药时间、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DWReciproc机用钛根管锉对老年患者实施磨牙根管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从而保证老年患者磨牙根管治疗成功。

  • 标签: 不同镍钛根管 老年 磨牙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下睑全缺损Hughes手术的修复效果。方法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选取我院200例已被确诊为眼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实施下睑全缺损Hughes手术的基础上对随访6-36个月后与Ⅱ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随访6-36月后与Ⅱ期手术后患者的各项术后恢复效果均良好;Ⅱ期手术后,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较于首期术后6-36月随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所改善。结论下睑全缺损Hughes手术修复效果显著,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眼睑恶性肿瘤 下睑 全层缺损 Hughes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磨牙根管治疗过程中应用两种不同钛根管治疗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受磨牙根管治疗的老年患者2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数学随机数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登士柏protaper手用钛根管锉进行根管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VDWReciproc机用钛根管锉进行根管治疗。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磨牙根管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根管治疗操作总时间、治疗后持续用药时间、治疗后持续疼痛时间。结果治疗组老年患者磨牙根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仅有3例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治疗操作时间、用药时间、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DWReciproc机用钛根管锉对老年患者实施磨牙根管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从而保证老年患者磨牙根管治疗成功。

  • 标签: 不同镍钛根管 老年 磨牙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是高端精密仪器,在疾病诊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维护保养是防止医学误诊的重要保证。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因此,按照标准对在用的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验检测是医院必须要做的常规工作。本文以CT举例,介绍CT的常用检测与校准装置、主要参数及其检测校准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根管清洗方式(钛机动器械、超声仪)对一次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为日后临床中对不同根管清洗方式一次根管治疗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为31例,对照组采取K锉双氧水+生理盐水注射器行根管冲洗,观察组采取钛机动器械联合2.5%次氯酸钠超声冲洗清理根管,对两组患者在应用不同根管清洗方式进行一次根管清洗后清洗质量合格率及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急性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为30(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23(74.19%),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机动器械联合超声在一次根管的清洗中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清洗质量合格率,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镍钛机动器械 应用效果 合格率 超声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用钛根备技术、超声荡洗技术、热牙胶充填技术联合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机用钛根管预备、超声荡洗根管联合热牙胶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用钛器械根管预备、传统化学药物消毒根管、冷牙胶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耗时及治疗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根管填充耗时上为(5.41±0.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9±1.22)min。且在治疗总耗时上观察组为(8.1±1.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93例(93%),对照组患者显著55例(55%),观察组总成功率为98例(98%)明显大于对照组87例(8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用钛根备技术、超声荡洗技术、热牙胶充填技术联合用于根管治疗中较手用钛器械根管预备、传统化学药物消毒根管、冷牙胶充填技术具有治疗时间更短,填充效果更优及不良发生率更低等优势,临床治疗中应作为首选方式。

  • 标签: 机用镍钛根备技术 超声荡洗技术 热牙胶充填技术 急性牙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口保护器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手术切口保护器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阑尾炎治疗过程当中,手术切口保护器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切口层保护器 阑尾炎 伤口感染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测量颈项透明(NT)值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在我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269位高危胎儿畸形孕产妇,为这些调查对象进行B超NT值的检测,并对染色体、引产、分娩或尸检结果等展开详细记录,后为孕早期B超测量NT值对胎儿畸形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269位高危胎儿畸形调查对象中共有20位孕妇被检测出胎儿畸形,且胎儿产生畸形的概率为7.40%;而没有检测出胎儿畸形的调查对象中,B超值测量NT>2.5mm的孕妇总计13位,NT≤2.5mm者有236位;被检测出畸形胎儿的孕妇中,B超测量值NT>2.5mm的孕妇有15位,NT值≤2.5mm的孕妇有5位,认为不同NT测量值在孕妇的胎儿畸形检测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结论B超测量NT值在11至13周孕妇中的运用精确度较高,值得推广和医学界的重视。

  • 标签: 胎儿畸形筛查 B超 颈项透明层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两分离切除法在眼袋整形术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到我院进行眼袋整形的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肌皮瓣法进行眼袋整形,实验组则采用两分离切除法进行眼袋整形。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整形效果、术后复发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率、无瘢痕、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6.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分离切除法进行眼袋整形,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无瘢痕、患者满意度较高,复发率较低,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 标签: 眼袋整形 两层分离切除法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3.0TMRI常规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浸润的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50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3.0TMRI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T2加权成像(T2WI)、DWI、动态对比增强(DCE)、T2WI与DWI(T2WI-DWI)融合图像(b=1000s/mm2)分析肿瘤肌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医师对T2WI-DWI融合图像的阅片一致性好(K=0.904),且在肌浸润深度方面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r=0.923,P〈0.001)。T2WI-DWI融合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肌的判断明显优于T2WI、DCE、DWI图像(P均〈0.05)。T2WI-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判断均优于T2WI和DWI图像(P均〈0.05)。T2WI-DWI、DCE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97%、96%和100%、95%、95%,而两者判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92×10-3mm2/s,其与肿瘤侵犯肌的深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P=0.32)。结论: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对于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浸润能提供准确信息。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均可作为优选序列来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深肌的浸润情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64螺旋CT检测的方法,对比两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64螺旋CT的检查方法,其鉴别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肝癌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螺旋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选115例,分别采用64螺旋CT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其中,64螺旋CT检查列为实验组,X线钡餐检查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溃疡出血诊断率、出血性胃炎诊断率、肿瘤诊断率均为100%,门脉高压诊断率为96.3%;对照组溃疡出血诊断率为80.39%,门脉高压出血诊断率为74.07%,出血性胃炎78.95%,肿瘤72.22%。实验组溃疡出血、门脉高压出血、出血性胃炎、肿瘤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采用64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性比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辅助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为所有患者分别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16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对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率进行对比。结果16螺旋CT血管造影比数字减影的大脑前动脉瘤患者诊断例数多1例,两种方式对其他病情的诊断例数相同,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使用16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并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早孕期颈项透明厚度与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相关性,为早期产前筛查提供的重要指标。方法对1750例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于孕11-13周+6天均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NT值,对胎儿NT值增厚的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进一步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观察至出生。结果1750例孕妇中胎儿NT值>3.0mm者22例,筛查阳性率为1.3%,22例NT值>3.0mm者均进行染色体检测,染色体正常者为17例,其中8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中发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伴有水囊瘤,2例伴有全身水肿,2例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隐性脊柱裂,其余9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至胎儿出生未见明显异常;染色体异常者为5例,1为Tuner综合征,2例为21-三体综合征,1例为18三体综合征,1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胎儿颈项透明的厚度测量是产前遗传学检查的重要指征之一,NT值增厚与对产前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 胎儿早期异常 颈项透明层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VM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行16螺旋CT扫描,在行CT血管成像(CTA),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成像(3D)与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组40例AVM患者,经16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诊断出AVM38例,未见血管异常患者1例,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38/40)。经16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出的38例AVM患者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6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AVM患者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且能准确判断AVM疾病分级,可为临床治疗AVM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动静脉畸形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缝合与全缝合对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疗效1。方法抽取55例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患者都给予常规的清创以及伤口修复,观察组进行分层缝合,对照组进行全缝合。将两组的愈合率、感染、瘢痕以及硬结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和观察。结果两组之间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愈合率、感染、瘢痕以及硬结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的改善,并且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比对的结果,观察组的创伤有明显的改善,所以分层缝合对于患者来说,比全缝合的效果更佳,更有临床效果。

  • 标签: 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 缝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在64螺旋CT检查中采用护理干预后的实施成果。方法筛选出本院82例行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把他们分成探究组A与探究组B各41例,探究组A实行传统护理,探究组B实行护理干预,对比其成果。结果将探究组A与探究组B患者检查时生理与心理的反应情况相比,探究组B患者心率加快与焦虑的出现率都比探究组A低,且屏气完成率比探究组A高,差异大(P<0.05);探究组A的护理满意度是87.8%,探究组B是97.6%,探究组B比探究组A高,对比差异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在64螺旋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反应,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 64层螺旋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正常人40例(80眼)和高度近视50例(94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近视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以视盘为中心扫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进行测量,计算鼻,颞、上、下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度近视组患者的鼻、上、下三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变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变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随着度数的加深而变薄。鼻、上、下三象限符合这一变化规律,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则随着度数增加而变厚,这一特点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平均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16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40例,均行多层螺旋CT16检查,统计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及CT征象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16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为95.00%(38/40)、灵敏度为96.67%(29/30)、特异度为90.00%(9/10)、误诊率为10.00%(1/10)、漏诊率为3.33%(1/30);CT征象以中心性、偏心性、附壁性及完全梗阻为主,共63处,其中中心性21处(33.33%)、偏心性27处(42.86%)、附壁性8处(12.70%)完全梗阻7处(11.11%)。结论多层螺旋CT16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可作为早期诊治肺动脉栓塞的依据,降低漏诊误诊率。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16层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