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采用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运动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运动组加用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指标,运动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总有效率是85.0%,运动组是96.7%,运动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采用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运动疗法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阻力呼吸运动对特勤疗养员肺活量影响。方法以某疗养院住院特勤疗养员为研究对象,按病史分为健康组、呼吸疾病组、其它疾病组。采用讲座和阻力呼吸运动锻炼形式进行健康干预,分别在入院和2周后进行肺活量检查。结果特勤疗养员经过阻力呼吸运动健康干预后肺活量显著高于入院时,干预前后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阻力呼吸运动对肺活量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阻力呼吸 肺功能 疗养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照组41例(抗心衰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参数变化、心功能参数变化以及运功能力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DW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DW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心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O2max、最大功率以及力竭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VO2max、最大功率以及力竭时间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抗心衰药物 有氧运动 慢性心衰 红细胞 心功能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药物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升高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具有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康复训练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早期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小儿脑瘫高危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及结论运动疗法主要作用是通过运动训练控制肌肉与异常肌张力,缓解或增强其紧张度,增加肌肉活动能力,改善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运动模式的发育,又因小儿神经发育半成熟性,又在不断生长发育,且损伤属非进行性,具有可塑性,所以运动疗法广泛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且治疗越早越好,是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必要手段。

  • 标签: 运动疗法 小儿脑瘫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截至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按照入院顺序将之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治疗方案的使用效果,促进患者的身体与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运动康复护理 老年慢性心衰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1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瘫患儿9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均提高,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机体发育、姿势矫正及智力情况均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脑瘫患儿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10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对其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对患者开展非运动症状30项问卷调查,本次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中,非运动症状总发生率为92.3%,其中,便秘、睡眠障碍、夜尿以及记忆力减退发生率依次为77.9%、73.1%、68.3%、62.5%,以便秘症状发生率最高;轻、中、重度帕金森病患者依次为30例、54例和20例,其非运动症状发生频数依次为9.4±4.1项、12.2±5.1项、17.1±7.3项,重度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频数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帕金森病患者(P<0.05)。结论非运动症状属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症状,患者帕金森病情与运动症状之间呈正相关,必须要给予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8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经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根据医学营养疗法(MNT)制定个体化食谱,同时联合每日30分钟左右简单有氧运动,对照组采用常规GDM饮食疗法控制饮食,治疗周期6个月。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等数据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血脂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并具有显著性差异,但试验组相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患者行规范化MNT联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中参考使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医学营养疗法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通过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小学生健康状况以及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并制定对应治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小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得到及时改变,促进其身体发育,使小学生健康水平提高。

  • 标签: 肥胖小学生 饮食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运动,分析早期康复运动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PCI术后患者,共计9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选择段落,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组间患者1周后的SAS、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1周前相比,组间患者1周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更低,P值均<0.05;而研究组患者1周后的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之中,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心理状况,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早期康复运动 急诊PCI 心肌梗死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生活方式的改善以探讨饮食及运动干预对MS各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名MS患者,强化饮食、加强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随访24周,分别于入组前及随访结束时检查相关指标。结果干预24周后,入选患者的SBP、DBP、FPG、2hPG,TG、TC、LDL-C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MI、WHR及HDL-C干预前后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对MS患者进行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明显改善MS各组分。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饮食及运动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0例脑瘫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电理疗+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药物+电理疗+运动疗法+高压氧联合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家属对治疗工作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13/20),研究组的患儿家属对本次治疗满意度评分(92.09±2.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1±3.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结合高压氧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使患儿肢体运动能力及大脑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儿脑瘫 运动疗法 高压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急性脑梗死入院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统计患者基础疾病、血管状况、肌力情况,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治疗组进行不少于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自行锻炼,治疗6个月,统计两组肌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肌力分级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一定疗效,有利于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运动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头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显著,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头针 早期 康复训练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肌力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肌肌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肌肌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 标签: 肘屈肌肌张力 等速肌力训练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膏摩方配合推拿治疗在举重运动员腰肌疲劳中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60例本基地医务室2000年2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肌疲劳举重运动员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推拿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膏摩方配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膏摩方配合推拿在治疗举重运动员腰肌疲劳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膏摩方 推拿 腰肌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27)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的功能、步行的能力,建议推广。

  • 标签: 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 老式站立床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针刺拮抗肌配合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痉挛性偏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配合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针刺拮抗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及肌力测定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针刺拮抗肌治疗,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生活自理能力好转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康复锻炼 针刺拮抗肌 痉挛性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与中医理疗联合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穴位注射与中医理疗联合治疗)及对照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联合中医理疗,患者上肢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中风 运动功能障碍 穴位注射 中医理疗 上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