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小学生相关饮食及运动的调查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肥胖小学生相关饮食及运动的调查与研究

郭继生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预防保健所门诊部广东深圳518102

摘要:通过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小学生健康状况以及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并制定对应治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小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得到及时改变,促进其身体发育,使小学生健康水平提高。

关键词:肥胖小学生;饮食;运动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提高,我国对学生健康状况也愈加关注,体检是发现与预防疾病的措施之一,广受社会以及家长的关注。据相关文献指出,在生活水平日益升高的今天,青少年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近视、龋齿以及肥胖等,使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这也使得其成年期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的几率增加。青少年时期作为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不仅与其个人健康成长相关,而且与民族健康素质相关,另外也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1]。基于此,本次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小学生健康状况,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某街道3所小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年龄介于8-12岁,平均年龄为(10.2±2.6)岁。根据儿科学(第六版)中小儿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标准,并结合人体质指数、调查对象的身高、体质量对小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标准为:与身高、性别相同的参照人群相比,体质量高出均值20%为肥胖症,若体质量高出均值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肥胖症确诊过程中应与导致继发性肥胖的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相鉴别。接受健康体检的肥胖小学生共212例,其中男104例、女108例,127例为轻度肥胖、65例为中度肥胖、20例为重度肥胖,另随机择取相同性别、年龄段的200名正常小学生作为对照。

1.2方法

通过问卷法对某街道3所小学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有家长在场配合,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饮食、运动、社交、学习等,并记录近3天内的饮食情况,分析营养摄入量、能量摄入量、热量分配比。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饮食行为分析

肥胖小学生中有46.2%的肥胖起始时间是婴儿期,肥胖小学生中饮食行为异常占91.9%,有资料显示,正常小学生出现饮食行为异常的占比为28.5%。同时,肥胖小学生喜吃高脂肪食物、甜食,且少有食欲不振现象。经过化验检查,结果显示肥胖小学生的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均相对较高,且伴有高胰岛素症,相比正常小学生,生长激素与生长激素刺激试验峰值均比较低,经过肝超声检查发现多有脂肪肝。特别是喜爱玩电子游戏、看电视以及有睡前进食习惯、不喜食果蔬的肥胖小学生,体内营养的摄入超出代谢需求,多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进而导致肥胖症。

2.2运动行为分析

据本次调查显示,活动量过少、体育锻炼不适当是导致肥胖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即便摄食不过量,也会因能量无法完全消耗而导致堆积进而导致肥胖症。同时,饱餐后短时间内入睡、户外运动不足也可能会引起肥胖症。

3讨论

现阶段,小学生肥胖症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并且多为单纯性肥胖,引发肥胖症的关键原因是长时间能量摄入大于机体消耗,使得脂肪在体内过度积聚,同时体质量超出标准范围,肥胖症也属于营养障碍性疾病。相比于相同身高和性别的人群,体质量超出20%即为肥胖。在我国,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正常小学生中,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占5-8%[2]。导致小学生肥胖症的原因包括很多种,临床中肥胖症患儿中95-97%均为单纯性肥胖,不伴有内分泌疾病、神经性疾病、遗传代谢疾病等。

引起肥胖症的原因包括:①能量摄入过多。营养物质的摄入超出机体代谢需要,使得多余能量无法转换成为脂肪在体内储存,进而导致肥胖症。②活动量不足。活动量过少、体育锻炼不适当是导致肥胖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即便摄食不过量,也会因能量无法完全消耗而导致堆积进而导致肥胖症。③性别和出生体质量:我国肥胖儿童中,男童占比高于女童,在一些发达国家女童肥胖占比高于男童,说明文化和种族的差异也会影响肥胖儿童。有研究指出,出生体质量较高是导致儿童期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3]。④遗传因素。在肥胖儿童中,遗传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与多基因遗传相关,如果父母均肥胖,则其子女出现肥胖的概率为70-80%,若父母中有一方肥胖,则子女出现肥胖的概率为40-50%,若父母均正常,则其子女出现肥胖的概率为10-14%。⑤其他因素:如饥饿中枢、饮食中枢失调、进食快等导致过度饮食;心理异常、精神创伤导致过量饮食,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肥胖[4]。

脂代谢紊乱是肥胖的病理变化,所以多数肥胖儿童的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偏高,因此容易出现胆石症、心血管疾病等。针对小学生肥胖症的治疗应以增加热量消耗、减少热量食物摄入为主,以减少体内脂肪,降低体质量。饮食和运动行为的控制非常重要,应鼓励患儿多食用热量低、大体积果蔬,如胡萝卜、番茄、黄瓜、竹笋、苹果等,形成良好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进食过程中应细嚼慢咽,晚餐应避免过饱进食,同时还应鼓励患儿坚持运动,如散步、跑步等,但需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应以运动后感到轻松愉快为准。另外,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使其自卑、孤僻心理得到改善,并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5]。

结语:

小学生肥胖症影响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对肥胖儿童行为特点进行了解,并做好防治工作,减轻肥胖症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吉喆,崔玉鹏,李林等.9~11岁肥胖小学生体力活动与膳食热量摄入的抽样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02):197-200.

[2]安晶晶,张艳.健康体检超重及肥胖者与饮食运动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01(05):61-62.

[3]张月芳,王伟,杨志艳,等.西安城区11~12岁超重肥胖儿童饮食及运动行为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02(03):406-408.

[4]郑亚淼.山东省城市小学生饮食与肥胖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04):86-91.

[5]赵文娟.郑州市小学生肥胖现状与饮食状况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J].才智,2016,01(20):25-25.

注:课题深圳市宝安区科创新局项目编号2016CX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