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铸形结石合并肾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肾铸形结石合并肾内感染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50例/组,标准通道组实施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微通道组实施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取净率、术后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通道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标准通道组(P<0.05);微通道组的一期结石取净率与标准通道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标准通道组(P<0.05)。结论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铸形结石合并肾内感染可达到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当的结石清除效果,但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还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肾结石 肾内感染 微通道 标准通道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摄影条件下,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变化,探讨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摄影方法。方法:采用全视野乳腺数字化X线机,在不同摄影条件下[手动曝光模式(manualexposurecontrol,MEC)、自动曝光模式(automaticexposurecontrol,AEC)]对标准乳腺模体进行重复曝光测试,记录每种摄影条件下的体表入射剂量(entrancesurfacedose,ESD)和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glandulardose,AGD)。由3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按照美国放射学院乳腺模体影像评价标准对影像进行评分,并对ESD、AGD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管电压(28kV)时,ESD和乳腺AGD随着管电流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流(56mAs)时,ESD和乳腺AGD随着管电压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压和固定管电流这2组摄影参数改变的图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均〉0.05)。结论:在乳腺数字化X射线摄影检查中,MEC模式更适合个体化诊断,能够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达到剂量最优化。

  • 标签: 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DSA冠脉造影致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的研究,探讨DSA冠脉造影过程中辐射的防控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参与DSA冠脉造影工作的2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DSA冠脉造影试验,测量医护人员各层面皮肤对于辐射的吸收情况,比较其辐射剂量。结果与第二术者相比,第一术者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218±0.059)mGy<(0.342±0.044)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231±0.042)mGy<(0.315±0.026)mGy相对更低(P<0.05),而眼晶状体、甲状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与之相仿(P>0.05)。在第一术者中,与铅衣后相比,铅衣前的眼晶状体辐射吸收剂量(0.164±0.023)mGy>(0.064±0.009)mGy、甲状腺辐射吸收剂量(0.195±0.035)mGy>(0.142±0.054)mGy、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184±0.034)mGy>(0.134±0.011)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177±0.028)mGy>(0.125±0.013)mGy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DSA冠脉造影,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以有效降低辐射吸收剂量,保障其健康安全。

  • 标签: DSA冠脉造影 辐射医护人员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胃镜消毒后来的微生物监测,对我院胃镜消毒的消毒质量进行评估,为控制由胃镜消毒不严所引发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GB15982-2012[1]和《消毒技术规范》[2]要求的方法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胃镜消毒不合格率达到了16.11%。结论工作人员在胃镜清洗、消毒、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瑕疵,导致了胃镜消毒质量的下降。

  • 标签: 胃镜 监测 消毒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辐射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自编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校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辐射总体认知水平偏低,且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结论今后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在校医学生特别是影像专业学生辐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对患者及本人的防护意识。

  • 标签: 在校医学生 医学影像学辐射 认知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辐射台的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应用辐射台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总消耗费用比较,观察组稍高,但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患儿置于辐射台,便于护士病情观察及进行护理操作,提高了肺炎患儿胸部物理治疗的效果,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辐射台 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干预后对其救治时间以及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1月收治的3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后研究疾病护理流程后,对照组(103例)选择传统护理流程展开;观察组(103例)选择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展开;最终就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时间以及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时间对比,观察组减少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患者临床救治时间的缩短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可以发挥显著作用,从而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改善。

  • 标签: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急性脑卒中 救治时间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2.5-5.5Gy)中子辐射对小鼠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所有BALB/C小鼠均为雄性,共计278只,将上述278只小鼠分为5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分别对各动物组进行90%中子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2.5Gy(80只),3.0Gy(60只),4.0Gy(60只)及5.5Gy(60只),对照组18只,分别在照射动物后6h,12h,1d,3d,4d,5d,7d,10d,14d,21d及28d采取静脉血,利用SYSMEXKX-21多项目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1)中子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2.5-5.5Gy中子照射可使小鼠外周血WBC于照射后6h均明显降低,12h呈现一过性升高,之后又进行性降低,4.0-5.5Gy组未见恢复;而2.5Gy于照射后21d恢复至正常状态。(2)中子照射后外周血血小板的变化;在照射2.5Gy后6h-12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照射后1-3d,小鼠外周血PLT开始降低,于第5d进一步降低,至第10d血小板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在照射14-28d后血小板开始恢复,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在照射3.0-4.0Gy后6h即开始明显降低。于第10d外周血PLT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2.5-5.5Gy中子辐射可以引起小鼠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破坏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质量参数的显著变化。

  • 标签: 2.5-5.5Gy中子辐射 小鼠 白细胞 血小板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动脉血栓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地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目前,大多采用抗血小板药对该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报道显示,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15%~44%。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室监测手段,抗血小板药未能在一些患者,尤其是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寻找最佳的阿司匹林抵抗实验诊断方法,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阿司匹林抵抗及其实验监测作一综述。

  • 标签: 阿司匹林抵抗 实验监测 动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4例备孕及不孕患者超声监测排卵52个周期,对其卵泡的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进行观察,进一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行排卵监测34人,52周期,其中自然周期49周期,药物周期3周期。结果监测52个周期有10个周期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19.23%。其中自然周期31例,有排卵周期24例共42周期,有9例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21.42%。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0.02±2.147)mm,卵泡排出时平均大小(19±1.589)mm。药物周期3例,克罗米酚促排卵周期2例,子宫内膜厚度(8±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7.75±0.3536)mm;来曲唑促排卵周期1例,子宫内膜厚度(10±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8.5±0.3536)mm;该例成功妊娠。结论超声监测排卵能直观观察卵泡及内膜生长情况、在自然周期及药物周期均能为排卵监测提供良好的形态学支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排卵监测 自然周期 药物周期
  • 简介:摘要麻醉深度监测可以稳步的提升麻醉的基本质量,确保患者在围术期内更加安全,可以尽快恢复至健康状态。合理的麻醉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手术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此次研究重点分析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

  • 标签: 麻醉深度 监测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单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双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复杂性肾结石病情治疗效果、结石手术操作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复杂性肾结石病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1%,对照组为67.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石手术操作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围术期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提高病情治疗效果。

  • 标签: 复杂性肾结石 多通道 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吲达帕胺与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并实施相关实验。方法就2014年05月01日至2015年04月01日来到我院内科进行就诊的90例高血压的患者进行讨论和分析。将90例采用随机抽取分类的方式平均分为2组,其中干预组患者经由吲达帕胺的治疗方式,而对照组患者经由钙通道阻滞剂的治疗方式。同时,观察2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血压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经过治疗后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吲达帕胺与钙通道阻滞剂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症的患者采用吲达帕胺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吲达帕胺 钙通道阻滞剂 高血压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
  • 简介:摘要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s,BKca)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上有着丰富表达的重要的离子通道,对维持VSMCs的膜电位水平及血管的张力和舒缩状态、调节VSMCs的增殖与凋亡以及表型转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BKCa在调节血管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血管平滑肌细胞 离子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治疗时间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观察两组救治时间与效果。结果观察组致残率、死亡率分别为5.71%、2.86%,显著优于对照组17.14%、11.43%;观察组接诊到确诊、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救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对于烧伤患者体温的影响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发热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1%;观察组的发热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为(2.33±0.57)d,较对照组的(3.02±0.57)d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烧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热率及发热程度,并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体温 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肋上通道与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区别,寻找理想手术入路。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实施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与对照组(实施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2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Ⅰ期结石清除率以及最终结石清除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半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对其实施肋上通道相较于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肋上通道 经皮肾镜取石术 鹿角形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杂肾结石临床治疗实施单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分析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实施单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的52例复杂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清石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所有的患者出院一月后进行复诊CT平扫,48例患者结石已经完全排除,排石率达到92.3%,而4例未找到结石患者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所有的患者在手术中不存在输尿管撕脱、穿孔、断裂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复杂肾结石临床治疗实施单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清石率,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单通道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复杂肾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