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阐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结果。方法选取459份标本分别运用两种培养方法即抗酸染色涂片和结核杆菌快速培养,并将以上两种培养方法的阳性率进行对比阐述。结果两种方式检出结核分歧杆菌的检测就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差异显著(x2=32.866,P<0.01);而结核杆菌快速培养方式检出阳性率(32.46%)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16.12%,(x2=13.240,P<0.05)。结论两种检验方式在临床的应用中,应结合不同的优缺点进行相互互补,才能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当病患进行结核菌培养时,应先给予抗酸染色涂片检验,而检验结果可以作为病患早期诊断以及鉴别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结核分歧杆菌 抗酸染色涂片 快速培养 阳性率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涂片与结核抗酸杆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的影响。方法直接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对2016~2017年我院结核病实验室的标本分析。结果涂片阳性率与标本的性状质量有很大关系。不同性状的标本,涂片阳性率不同,两者阳性检出率由高到底顺序比较,不同性状的标本,涂片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结核影响因素是护理技术、感染并发部位、化疗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涂片显微镜方法检查抗酸杆菌(AFP),是目前检出方法中最经济、快捷、有效的方法,相对于临床和实验室经常采用的其他诊断和检查项目,高质量的涂片镜检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 标签: 结核 抗酸杆菌 痰涂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核病患者均进行抗酸染色检查,同时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结核病中抗酸染色检查对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对各个部位结核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抗酸染色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30%、90.91%、96.00%,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84);抗酸染色检查对各部位结核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肺结核98.68%、淋巴结核94.12%、结核性胸膜炎96.15%、支气管结核94.44%、脊柱结核93.33%,其中,抗酸染色对肺结核(94.29%)、肺外结核(97.56%)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4,P=0.424)。结论抗酸染色技术在肺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很高,可在结核病各个部位有效检出,对提高结核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酸染色 结核病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以下简称荧光染色)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探讨最适合结核杆菌筛查的检测模式。方法萋-尼法与金胺O荧光染色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可有效提高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和准确度,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金胺“O”荧光染色组检出率明显高于萋-尼染色组,尤其是液标本菌量是1+,对那些病变轻,排菌量少的肺结核病人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染色镜检时间短,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大量标本的检测。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杆菌 萋-尼染色 金胺 O 荧光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酸染色对结核病病理诊断效果。方法本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接诊99例疑似结核病患者全部患者全部接受抗酸染色检查,以临床确诊结果作金标准,分析该方法对结核病诊断结果。结果抗酸染色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97.37%、特异性91.30%、准确性95.96%,误诊率为8.70%,漏诊率2.63%,符合临床确诊结果;肺结核与肺外结核经抗酸染色检查后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酸染色技术诊断结核病病理准确率高。

  • 标签: 抗酸染色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据新近结核病报告,2012年全球有860万例结核病新发病例及130万例结核病死亡患者,死亡率在传染病中位居全球第二[1]。结核病的发现率在结核病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涂片及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培养仍是确诊肺结核的传统方法,但涂片阳性率在我国总体不高,仅为10%-30%[2],而Mtb培养却需要6-8周。

  • 标签: 结核病 痰涂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病患者的涂片培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肺结核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0例,其中200例为疑似肺结核病,另外400例患者确诊为肺结核病,对每个患者的涂片培养进行检测,查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并查看培养和涂片的阳性率。结果经过实验研究对比,患者的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阳性率(P<0.05),但是在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中,涂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的阳性率(P<0.05)。结论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涂片阳性率,而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涂片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阳性率;培养的抗酸杆菌经过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涂片抗酸杆菌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 标签: 肺结核病 痰涂片 痰培养 检测结果
  • 作者: 文跃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四川福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苍溪福昌中医疼痛医院,四川省广元市628400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杆菌采用涂片荧光金胺O法检查的具体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结核杆菌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均进行涂片荧光金胺O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查,收集相关数据,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经统计,涂片荧光金胺O法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检查阳性率,且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抗酸染色法,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杆菌检查过程中采用涂片荧光金胺O法的检验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确保治疗有效性,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结核杆菌;痰涂片荧光金胺O法;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镜(FOB)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对涂片阴性肺结核(PT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4例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培养并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对获取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涂片和培养,确定FOB下行BAL检查对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诊断的有效性。结果;294例涂片阴性的PTB患者中,77例(26.19%)培养阳性。BAL标本进行抗酸染色和罗氏培养显示,180例(61.22%)抗酸染色阳性,其中116例(39.45%)培养阳性,64例(21.77%)培养阴性;114例(38.78%)抗酸染色阴性,其中16例(5.44%)培养阳性,98例(33.33%)培养阴性。所有患者的支气管镜和BAL标本的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中,273例(92.85%)为炎症反应,结论FOB下行BAL检查是诊断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可靠的、有效的的诊断方法。

  • 标签: 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 肺结核
  • 简介:适用于实验教学要求的骨髓涂片不易获得,若不采取有效的保存方法,其使用时间较短。该文介绍笔者正在使用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骨髓涂片保存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 标签: 骨髓涂片 保存方法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按常规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对122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共检出染色体异常17例,异常率为13.93%。其中性染色体异常12例,占男性不育患者的9.84%,常染色体异常5例,占男性不育患者的4.10%。在所有的核型中,Klinefelter综合征的发生率最高,占异常核型的23.53%。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男性不育 染色体异常 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中随机选出129份,全部标本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全部标本均进行常规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镜检,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129份血液标本经血涂片镜检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灵敏度为灵敏度为83.78%(31/37),特异度为75.0%(69/92),诊断的准确性为77.52%(100/129)。结论血常规检验是一种筛查式检验方法,其检验结果仍有不准确的,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血涂片镜检分析有助于纠正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中的错误,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涂片 血常规 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血涂片复检的现状,分析血涂片复检在血细胞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增加检验人员对血涂片重要意义认识。方法对2016年1-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60例进行血细胞分析,对符合复检条件的进行血涂片复检。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中有23例(38.3%)的标本需要复检,其中15例(25%)存在各种细胞异常增多、出现5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2例中晚幼粒细胞核左移及1例靶形红细胞病例等,经验证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自动检测分析,并不能很精确的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血涂片复检则弥补这一不足。在进行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析之后,进行做血涂片复检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复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理技术在HE染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病理科接收的石蜡组织切片48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片,对照组24片,分别接受HE染色和常规染色,比较两组切片的的甲级率。结果观察组胃肠子宫肝胆甲级片6片,胃镜活检甲级5片,脂肪组织甲级5片,骨甲级6片,甲级率91.7%;对照组胃肠子宫肝胆甲级片5片,胃镜活检甲级3片,脂肪组织甲级4片,骨甲级4片,甲级率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吸处理当中,不同深度密闭式吸对于患者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外科ICU病房内5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密闭式吸,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深度吸,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标准吸,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指标对比后不存在任何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远少于对照组,这一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外科ICU内接受机械通气与密闭式吸的患者而言,标准吸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外科 机械通气 ICU 密闭式吸痰 深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特殊染色后,肝脏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予以探讨。方法以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的62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予以铁染色、Masson染色、D-PAS染色与网状纤维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对肝脏组织的各部位所显示的颜色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铁染色后,肝脏部位的含铁血黄素会呈现出蓝色;经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组会呈现出蓝或绿色,而肌纤维呈现出红色,上皮组织与细胞核则分别呈现出淡红色与蓝黑色;经D-PAS染色后,胆汁、卟啉、脂褐素、铜与铜结合蛋白依次呈现出褐色、深红棕色、红色、紫色;网状纤维经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后,会呈现出黑色细丝网状。结论经特殊染色后,肝脏组织中的不同色素颗粒与组织会显示出不同颜色,对相关疾病与以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特殊染色 肝脏活检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排法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排方法,观察组采用振动排机排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排量、肺部哆音情况以及排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总完成检测共680次。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排量、肺部哆音消失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叩背后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振动排机进行排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呼吸功能。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人工叩击排痰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 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检验的血液标本中随机选出129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全部标本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全部标本均进行常规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镜检,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129份血液标本经血涂片镜检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灵敏度为灵敏度为83.78%(31/37),特异度为75.0%(69/92),诊断的准确性为77.52%(100/129)。结论血常规检验是一种筛查式检验方法,其检验结果仍有不准确的,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血涂片镜检分析有助于纠正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中的错误,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涂片 血常规 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