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对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监控效果。方法采用随访统计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在2015年01月~2015年12月未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前(对照组)以及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后(观察组)两个阶段的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器械清洗情况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的器械清洗达标率(9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清洗达标率(95.83%),且观察组在器械供给及时度、回收及时度、包装质量、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的结果差异显著(P<0.01),均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管理工作中应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器械清洗的达标率,优化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岗位管理 绩效考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硝酸甘油型偏头疼模型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天舒胶囊对其影响,通过研究比较得出天舒胶囊可抑制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脑血流量增加,抑制血管的过度舒张,调节血管的舒缩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CGRP、PGE2、NO、ET相关血管活性物质表达有关。

  • 标签: 偏头疼 脑血流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随着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引入与和谐社区概念的提出,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社区的研究开始逐渐升温,主要集中在社区的精髓———社区心理意识的研究之上,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智能化的心理卫生服务。文章从社区心理意识的概念与内涵、社区心理意识形态与影响因素等多方面介绍研究成果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社区心理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情感

  • 标签: 社区心理意识 社区归属感 社区情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9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了急救护理要点。结果术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22人,正常组为31人;实验无组效死亡人数为14人,正常组为32人。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意识障碍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迅速正确判断病情及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并且有效性的护理干预减少或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康复的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致残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为82.5%,相比具有显著差距(P<0.05),而经治疗后观察组PaO2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距显著(P<0.05),以及治疗后PaCO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通气质量得到显著缓解,得到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 标签: 重症呼吸窘迫 新生儿 机械通气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背景微意识状态是具有微小但非常明确的行为证据来证明能感知自我环境的严重意识改变的一种状态,是处于昏迷意识清醒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目的本研究将研究微意识唤醒的方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月在秀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114例为对照组,给予脑性昏迷常规护理。在同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123例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音乐联合抚触刺激法进行护理。分别评价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2、3个月时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脑电监测(EEG)、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监测(ABEP)苏醒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CS、DRSEEG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1、2、3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GCS、EE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BEP各个潜伏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各个潜伏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患者共苏醒108例,占87.80%,对照组苏醒51例,占44.74%,干预组总苏醒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各时间段的苏醒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苏醒时间为(54.3±6.7)d,明显短于对照组[(72.5±8.5)d,P<0.05]。

  • 标签: 音乐疗法 高血压脑出血 脑性昏迷 抚触唤醒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常白细胞直方图提示符通常情况下有WL、T1、T2、F1、F2、F3、WU七种,其中较为常见的为WL、T1、F1;异常血小板直方图提示符通常情况下有PL、PD、MP、DW四种,噪音干扰为PL、PD出现的主要原因,PL、PD出现频率很低。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对异常白细胞血小板直方图提示符进行良好的分析理解,将有效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从而将漏诊、误诊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 标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血小板直方图 临床检验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霍乱弧菌所引发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就是我们所说的霍乱,这种疾病极为常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此,笔者在本文中通过与自身实践经验的结合,简要的分析了霍乱的流行现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希望对日后的霍乱防治能够起到帮助性作用。

  • 标签: 霍乱 流行现状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非手术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筛选我科室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1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非手术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手术组治疗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12个月的DASH指标。结果手术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个月的DASH评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年进行DASH评分比较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患者包括尺偏角、桡偏角、腕掌屈度、腕背伸度、前臂旋后、前臂旋指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近期疗效中手速治疗具有完全的优势,但是根据长期的随访结果,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老年患者由于年纪较大,容易合并多种其他疾病,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以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选择治疗术式。

  • 标签: 手术 非手术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颜面部换药、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37例颜面部外伤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35.1%(13/37)为缝合伤,24.3%(9/37)为擦伤,32.4%(12/37)为锐器伤,8.1%(3/37)为化脓伤。创面最小的为0.6×0.2cm,最大为0.7×0.4cm,平均面积(0.6×0.3)cm。结论颜面部遍布着丰富小血管与神经既是人体暴露部位也是最易受伤部位,面部外伤对患者容貌影响较大,清创、换药过程中严格遵循美学要求,注意保护容貌,减轻出血与疼痛。

  • 标签: 面部外伤 换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的护理经验进行探索研究。方法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加强基础护理及专业护理等措施,有效的提升护理的质量。结果对我院36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得到很好的护理,对在治疗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了解掌握,如果问题要及时医生沟通,这样可以对监护质量进行提升,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昆布又常为人们俗称为海带、海藻,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食材,因此昆布不仅应用于医疗中,如瘿瘤、瘰疬的治疗等,也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是人们常常食用的一种食材。在本文通过研究昆布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药的功效等,探讨昆布在抗血栓、抗肿瘤、抗病毒等各个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昆布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起到预防献血反应发生机率,营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献血过程。方法在200例献血反应中收集数据,以不同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准备情况做比较,得出理论依据。结果其中轻度反应168例,占84%;中度反应26例,占13%;中度反应6例,占3%。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预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排石汤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6年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汤药给予治疗,分三次口服,5天1疗程。对照组采用解痉、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结论自拟排石汤治疗肾结石疗效明显。

  • 标签: 肾结石 中医诊断 汤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出现漏诊误诊的临床现象及原因,以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的发生。方法选取376例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并分析出现漏诊误诊的原因。结果376例患者出现漏诊误诊共22例,漏、误诊的发生率为5.85%;患者各年龄阶段的漏、误诊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龄越大,误诊发生率越高,61-70岁之间的漏诊率最低;患者各临床症状均可能出现漏、误诊现象,其中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其次为胸闷;7例冠心病患者当中误诊为消化道疾病的4例,颈椎病1例,咽炎1例,心脏神经官能症1例,另有5例其他疾病误诊为冠心病患者当中2例为带状疱疹,1例为胆囊炎,1例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例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结论老年冠心病无典型临床表现,再加上老年患者多存在多种慢性疾病,致临床漏诊、误诊极易发生。为此,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仔细鉴别其临床症状,通过全面分析,并辅以相应检查以进行最终确诊,尽量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漏诊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CT患者的HIV、HCV与梅毒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中心性艾科VCT门诊进行HIV检测、HCV检测及梅毒检测的患者共627例,依照患者年龄分为三组。其中Ⅰ组年龄小于等于20岁,共197例;Ⅱ组年龄介于21岁与30岁之间,共175例;Ⅲ组年龄介于30岁致40岁之间,共151例。Ⅳ组患者年龄介于40岁至50岁之间,共104例。对四组患者采用ELISA检测,对HIV初筛检测呈阳性进行艾滋病验证检测。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检验。结果男性患者血清抗HIV检测与血清抗梅毒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血清抗HCV检测的阳性比例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血清HIV、HCV、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患者集中于20岁至30岁与30岁至40岁两个年龄区段。而低于20岁与超过40岁的年龄区段人数略少。结论艾滋病与性病的防治应重点针对青壮年。但也不能忽视少年与老年。

  • 标签: 自愿咨询检查 性病 艾滋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外伤进行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根据50例腹部外伤患者护士配合及时抢救以及手术治疗后进行精心护理的过程回顾性分析。结果护士急救技术熟练,护理方法得当,医护患之间沟通良好,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8%,护理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予以急性腹部外伤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其治愈率,减少住院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病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部外伤 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