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预后。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治疗,而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显微外科手术,通过显微镜对手术进行辅助,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全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全切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手术方案 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湖南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筛查,并对初筛显示阳性的血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复查,为探讨防止HIV经血传播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南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进行抽血和相关检查的40000例血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ELISA)进行初筛,结果显示阴性者,可排除感染可能;结果显示阳性者,将血样送入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检,统计湖南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对40000例待测血样进行检测,其中阳性检出率为0.31%(124/40000),其中124例阳性血样中,男性待测血样占81.45%(101/124),女性待测血样占18.55%(23/101),男性远多于女性(P<0.05);男性待测血样阳性率逐年上升,组间差异均满足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南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多为男性,且2015-2017年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对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有效预防感染,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 标签: 艾滋病 初筛 复检 酶联免疫
  • 简介:摘要快速扩弓疗法可增加牙弓的宽度,对于排列整齐牙齿提供足够的间隙;固定矫治器在三维上控制牙齿各个方向的移动,精确的控制牙位,促使牙列排成满意的牙弓形态。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优势互补,缩短矫治疗程,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随着临床上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的增加,关于快速扩弓联合固定矫治技术适用范围、对牙弓形态影响、长期稳定性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回顾性总结目前临床上关于此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的现状。

  • 标签: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牙弓形态 牙列拥挤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骤停前心肺复苏抢救的抢救方法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心肺骤停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院内心肺复苏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前心肺复苏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3.33%,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心肺复苏抢救有效提升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可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知识以及规范和完善前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和流程,临床进一步推广前心肺复苏抢救,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院前心肺复苏抢救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电子设备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故障,当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时,不仅人们应用电子设备会引发安全问题,而且电子设备故障可能会让整个线路出现安全的问题,现对电子设备安全运行中的维护技术进行分析。

  • 标签: 电子设备 安全运行 维护技术
  • 简介:摘要医院管理中,感管理时期重要的组成环节,目前很多大城市的医院不断的提升感管理水平,并且严格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管理,社会反响良好。而大部分基层乡镇卫生感管理方面却存在诸多复杂的问题,比如不规范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等,阻碍了乡镇卫生的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卫生进步,更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院感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成人正畸中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工作是应纳入治疗考量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既能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的矫治效果,而且还能通过多维度可视化治疗设计,增加患者对治疗结果的理解和认知。本文将对由多维可视化治疗设计等组成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成人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多维度可视化 牙齿矫正
  • 简介:摘要骨外固定技术是近些年与内固定技术共同发展并共同应用于创伤骨科的常见医疗技术,骨外固定技术主要是应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患者的骨折端实行固定、复位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可以通过软组织将内植物穿透骨折部位,之后借助连杆、固定架等方式在皮肤外实现内植物的固定,从而达到修复骨折部位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骨外固定技术 创伤骨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如何有效地检测该菌是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常规分离鉴定、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质谱等技术手段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最后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 标签: 耶尔森氏菌 分离鉴定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质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住院死亡患者疾病谱变化及相关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5年在湖南人民医院马王堆区住院死亡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3例死亡患者男性871人(68.42%),女性402人(31.58%),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44岁60人(4.71%),45-59岁170人(13.35%),60-74岁357人(28.04%),75-89岁611人(48.00%),>90岁75人(5.89%),平均年龄72.50±6.82岁;主要死于内科系统呼吸科269人(21.13%),肿瘤科234人(18.13%),神经内科228人(17.91%),心血管内科125人(9.82%)及消化科68人(5.34%);外科系统主要死于神经外科99人(7.78%)及普外科49人(3.85%)。全院患者死因构成前五位分别是肿瘤(480人,37.71%)、呼吸系统疾病(233人,18.3%)、心血管系统疾病(222人,17.44%)、神经系统相关疾病(138人,10.84%)及颅脑外伤(61人,4.79%),这五大类疾病占所有死亡的89.08%(P<0.05),结论住院死亡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老年(>60岁)患者为主,主要死于呼吸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肿瘤、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颅脑外伤疾病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关注老年患者相关常见死亡疾病的研究意义重大。

  • 标签: 住院患者 死亡特点 老年人
  • 简介: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是否浓厚,兴趣从何而来。怎样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据此问题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医学生。在化学实验兴趣方面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影响医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的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标签: 医学专科学生 化学实验 兴趣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颅骨表面标志 CT重建 乙状窦后入路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中的应用措施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9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与临床效果,进一步分析前急救转运及护理的意义,指导临床前护理实践。结果通过细致、周密的转运前准备,96例脑卒中患者在前综合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后,治愈好转92例,死亡4例.在前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前后,NIHSS、GCS评分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病情凶险危急,前急救护理路径拓展了护理范畴,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能为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8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24例,A组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B组患者实施常规扩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改良间歇多次扩张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改善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球囊扩张 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急症,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正确有效的前急救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我院急救中心从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2例,由于早期处理得当,除4例在到达现场时患者已心跳、呼吸停止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击伤患者的前急救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97例2014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现场急救的电击伤患者,回顾性分析以上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前急救护理资料。结果在30min内存活的患者人数有95例,30min内死亡的患者人数有2例,则30min内存活率为97.94%;50例轻型患者大多无损伤或者仅局部肢体电损伤,转送医院进行观察或治疗;47例重型患者中出现现场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有44例,36例患者在接受电话治疗后进行单纯胸外心脏按压至专业急救人员持续复苏,有2例患者在30min内死亡。结论前急救应用于电击伤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第一目击者将电源安全切断、积极进行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医护人员现场急救等措施能够有效挽救电击伤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电击伤患者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前ECG(P<0.05)。结论前心肺复苏患者自发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疾病、通气方式、ECG表现。

  • 标签: 急救 心肺复苏 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南地区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分布情况,为地贫患者和基因携带者提供必要的遗传咨询和疾病指导。方法对2017年1月-12月湖南地区送检至圣维尔医学检验中心的4526例标本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对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分布概况和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526例送检标本中,检测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222例(4.90%),β-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210例(4.64%)。222例α-地中海贫血中主要是-SEA/α基因缺失、-α3.7/α基因缺失、-α4.2/α基因缺失3种类型;210例β-地中海贫血中,包括12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前3位基因型分别为IVS-II-654(C→T)突变、CD41-42(-TTCT)突变、CD17(A→T)突变。结论湖南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以-SEA/α为主,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以IVS-II-654(C→T)最为常见,据此制订地中海贫血防控策略,将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地中海贫血基因 筛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情况,为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患者进行细菌学监测,采集患者咽拭子、鼻拭子做培养,结合临床资料及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对多重耐药菌的定植状况进行分析。结果95例患者标本中检测到多重耐药菌,定植率为33.93%,包括产ESBLs大肠埃希菌65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0株,产ESBLs阴沟肠杆菌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5株,MRSA10株.结论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临床诊治过程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监测措施,以避免多重耐药菌的暴发流行。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定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开展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例)与观察组(n=43例),在前急救工作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及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个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