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7例产科腰联合麻醉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507例产科腰联合麻醉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93%(243/507),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2.07%(264/507),采取综合性护理;以产痛、焦虑水平、分娩控制感得分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S、VRS、PPI、VAS-A得分均低于对照组,LA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寒战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产科腰联合麻醉初产妇的舒适度,显著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对于促进分娩、改善妊娠结局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产科 腰硬联合麻醉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我院2002-03以来,用一次性腰-联合麻醉包,一次穿刺完成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操作及其复合麻醉(CSE),结合SA具有起效快、作用完善、麻醉用量少的特点[1],用于剖宫产手术取得了很大成功,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年龄23~37岁,体重65~90kg,妊娠38~41周,ASAⅠ~Ⅱ级,术前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剖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n=100)和EA组(n=100)。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及手术时间统计学无统计学差异。术前用药、术前准备无差异。1.2方法入室静卧测得BP、HR、SpO2作为基础值后,开放静脉通道,于麻醉前输入液体300~500ml。CSEA组选择右侧卧位L2~3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将腰穿针置入硬膜外穿刺针内直至碰有阻力感,问询剖宫产妇无任何异感后再缓慢刺破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中,如有脑脊液流出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液(10%葡萄糖液1ml+0.75%布比卡因2ml)2.5ml行SA,注药后快速退出腰穿针,硬膜外腔置入导管备用,必要时给药。EA组同样选择右侧卧位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4~...

  • 标签: 麻醉 脊椎 硬膜外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膜下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慢性膜下血肿患者,对其均采用手术治疗,将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28例,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护理的满意度高,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膜下血肿误诊为硬膜外血肿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报告为膜下血肿且被误诊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对本次患者进行CT检查,且分析颅内血肿不同量和不同部位CT表现。结果本文研究中,经手术活检确诊的有16例,其中10例经复查CT检查,可发现血肿量增加,且实施了相关手术治疗,其余的20例患者经MRI检查、冠状位CT复查而明确诊断,但均恢复良好,出院,且无任何严重后遗症。结论对于膜下、硬膜外血肿需联合CT影像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若发现误诊则需予以积极的预后处理,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 误诊 预后情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腰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做剖宫产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24人。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做剖宫产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腰联合麻醉做剖宫产的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恢复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腰联合麻醉做剖宫产具有麻醉起效快和痛觉恢复时间快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硬腰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和安全性,为临床慢性膜下血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膜下血肿患者共2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适应范围。结果24例患者给予钻孔引流术,其中1例术后未好转行二次引流术改善,2例复发接受再次手术。2例患者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其中1例因发生硬膜外血肿、血肿多数呈血块,无法保证彻底引流排出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1例因血肿包膜厚度较高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2例患者术后均成功治愈。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共2例(7.69%),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钻孔引流术通常为临床慢性膜下血肿的治疗手段,该方法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但若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伴有硬膜外血肿及血肿包膜厚度较高等特征时,则需给予骨瓣开颅清除术以便于有效地清除病灶处的血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方法 安全性 适应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包皮环切术中使用双电凝止血的术后疗效。方法将300例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双电凝止血)150例和对照组(电刀止血)150例。比较2组术中手术时间,血肿数量及术后感染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血肿数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切口感染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切术中采用双电凝止血切口愈合较好且阴茎血肿数量及感染率较低,无不良反应,方便实用。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双极电凝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膜下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术后护理 护理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产科手术中应用腰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接受腰联合麻醉,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优良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显著低于对照组(25.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过程中,腰联合麻醉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麻醉效果,而且更加安全可靠,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方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对护理部确认的80例风险事件进行风险程度的评定及原因分析。结果意外伤害、给药错误、病情观察不及时、静脉留置针问题是儿科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分别占25.0%、15.7%、12.6%、10.6%;以高风险事件居多,占59.4%护理风险事件以直接风险为主,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5%。结论针对儿科临床护理患儿,如要降低护理风险,必须全面分析其原因,按照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使风险发生率得以降低。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风险监控同时重视护龄在2年以下护士的防范教育和培训,加强高危环境的监管和风险监控。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要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肌电图及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例临床拟诊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经肌电图检查提示病变损伤的腰神经根,经治疗性诊断造影确定责任盘相。结果5例病例在手术前的腰椎间盘造影结果与MRI检查结果不相吻合,影像学检查没有特异性,不能准确定位病变椎间盘(见表1)。在微创介入治疗中的经典椎间盘造影确定的责任椎间盘和肌电图检查完全一致。结论应用肌电图可以提示隶属神经肌肉疾病的腰神经病损伤的腰神经根,具有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针极肌电图,表面肌电图 神经肌肉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下进行双汽化电切宫颈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5例宫颈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摘除方法,观察组采取宫腔镜下双汽化电切术。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短于照组,对照组宫颈息肉在术后12个月复发状况占比14%,观察组占比57.8%,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进行双汽化电切宫颈息肉可以缩短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降低复发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双极汽化电切术 宫颈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联合麻醉术后疼痛给予中药热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行腰-联合麻醉妇科手术后腰痛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普通热水袋热敷腰部和中药热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优于后者(P<0.05)。结论中药热敷治疗应用于腰-联合麻醉术后腰痛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缓解疼痛,疗效显著。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术后疼痛 中药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征、CT表现与手术结果。方法对2014—2017年我院收治经头部CT证实的CSDH共7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CT表现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73例(93.59%),5例复发(6.41%),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膜下血肿安全、简单、疗效满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诊断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行腰联合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20例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选产妇应用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一半患者经L3-4进行穿刺间隙进行腰联合麻醉,为对照组;另外一半经L2-3进行穿刺间隙进行腰联合麻醉,为研究组,比较不同穿刺间隙的麻醉效果以及手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χ2=8.621,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71.67%(χ2=7.851,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应用L2-3穿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穿刺间隙 联合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慢性膜下血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膜下血肿新生包膜中的新生血管生成受损和血肿腔局部异常炎症反应在其病情转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导致包膜未成熟的“渗漏”血管形成及血肿的不断扩大。通过干预血管修复及纠正局部异常炎症状态,可能找到一条保守治疗CSDH的新方法。本综述拟分析近年来慢性膜下血肿发病机理,评价目前关于药物保守治疗潜在的获益人群,并依据可能的发病机理,探讨近年来出现的慢性膜下血肿药物保守治疗方法的变化及优劣。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产程中采取腰-联合阻滞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4月110例选择无痛分娩的产妇,按双盲法分为CEA组与CSEA组,各55例。CEA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阻滞,CSEA组采取腰-联合阻滞,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与产程情况。结果(1)CSEA组第一、第二产程均略长于CEA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2)CEA组患者的给药前10分钟疼痛评分明显高于CS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给药30分钟以后两组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将腰-联合阻滞用于无痛分娩中的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没有明显影响,建议广泛推广。

  • 标签: 无痛分娩 产程 硬膜外阻滞 腰-硬联合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双射频消融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90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行瓣膜置换及房颤的双射频消融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相应手术,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为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术后住院期间患者的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2.0%。结论对于心脏病变合并房颤的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上要注意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后通过对患者心功能的支持、术后人工瓣膜抗凝治疗的指导及肺部呼吸功能的护理是该手术术后护理的关键。

  • 标签: 瓣膜置换 心房纤颤 双极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8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给予腰联合麻醉,B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用药剂量及术中牵拉痛发生率。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97.50%远高于B组的82.50%(P<0.05)。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的用药剂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且术中牵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理想且麻醉起效快,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有效缩短,且局麻药用量少,阻滞效果好,术中牵拉痛的发生率低。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腰联合麻醉)和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各60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药物使用量少,麻醉起效时长,痛觉最高平面数值显著较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肌肉松弛度和疼痛感觉评分均较好,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发生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具有起效快、局部麻醉用药量少、麻醉效果良好等优势,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术 腰硬联合麻醉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