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病毒性脑炎在基层医院属常见病,长年均有发病。由于本病表现复杂多样,基层医院缺乏特异性病毒分离及免疫方面的检查,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早期极易误诊。本文结合医院治疗资料分析研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标签: 脑炎,病毒性 诊断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软脑膜(软膜和蛛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和脑膜刺激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无菌性脑膜炎。其病程呈良性,一般不超过3周,多在2周以内,一般预后较好。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接受长程血透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使得血透患者感染HBV、HCV和HIV的感染率进一步降低。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底我院收治的426例接受半年以上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经过半年调查一次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情况;从2012年1月开始,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和HBsAg阳性患者进行严格分区分机透析。将各患者的HBV-M、抗HCV和抗HIV三种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区分机前后的两组患者感染HBV和HCV的情况同时做对比。结果2012年初到2017年初维持性血透患者HBeAg抗原阳转率为0;后两年比前三年的抗HCV阳转率有大幅度下降(P<0.001);426例患者均未发生抗HIV阳性;未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比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率低(P<0.001)。结论促红素广泛应用之后减少输血,血透患者的HBV和HCV感染率明显降低,进一步对分区分机的两类HBV和HCV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血透治疗,发现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血透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抗病毒治疗)和对照组(射频治疗)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104例宫颈糜烂患者中,轻(42例)、中(34例)、重度症状(28例)患者的HPV感染率分别为45.24%、52.94%以及71.4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23%>80.77%)相对更高(P<0.05),而白带增多(4.53±1.25)d<(6.13±1.74)d、下腹坠胀(7.68±1.61)d<(11.84±2.29)d以及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的消失时间(5.26±1.39)d<(7.44±1.57)d等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感染HPV的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抗病毒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效果。

  • 标签: 宫颈糜烂 HPV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02月-2018年0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出率和ALT、AST水平。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组ALT(256.81±172.63vs76.26±52.66)、AST(216.29±180.59vs68.36±42.71)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显著,既可以提高检出率,又可以很好的反应病毒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验在自然流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自然流产的孕妇48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40例无自然流产史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验法检测所有孕妇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的阳性率分别为43.75%、8.33%、16.67%、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0.00%、2.2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V-Ⅱ和CMV所致不良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RV、TO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检测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抗体可有效防止自然流产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自然流产 巨细胞病毒 弓形体 风疹病毒 单纯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临床应用的不合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8月期间出院病历共1407份,统计分析中药注射的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1407份出院病历中共包含中药注射442例次,运用率达到31.41%,而不合理用药共计159例次,相应不合理率为35.97%,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溶媒不当、超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没有适应证、混合配伍、联合用药不适宜以及疗程过长等几个方面。结论加强中药注射的用药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对于保证用药安全性至关重要。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病毒载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及对孕妇妊娠结局、所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550例妊娠妇女病历资料,根据HBV感染及HBVDNA载量情况分为3组,DNA阳性组(HBV感染,HBVDNA阳性)100例,DNA阴性组(HBV感染,HBVDNA阴性)297例,对照组(非HBV感染)150例,比较3组GDM发生率及各组中确诊GDM孕妇对妊娠结局和分娩新生儿的影响。结果DNA阳性组、DNA阴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阳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NA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DNA阳性组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但DNA阴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GDM间在ICP、羊水情况、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先天畸形、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孕妇GDM发生率增加,HBVDNA高载量增加了早产、巨大儿、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几率,密切监测HBVDNA和血糖并维持其基本正常,有助于减少妊娠不良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乙型肝炎病毒,孕妇,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食品防腐主要用来预防微生物诱发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属于食品添加,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使用食品防腐,将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性影响,不能保证食品的健康性,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应明确食品防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食品防腐剂 人体健康 影响
  • 简介:摘要胃黏膜保护是指对天然胃黏膜保护屏障有加强作用和修复作用的一组药物。这类药物在消化疾病中被广泛应用,是消化专科门诊用量大、不可缺的一组药。这些药物和胃黏膜保护机制密切相关,随着对胃黏膜保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开发之中。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胃黏膜保护的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

  • 标签: 胃黏膜保护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联用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的患者,采用抗抑郁联合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剂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方式以及其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86例作为研究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法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临床检验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症采用中药注射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治疗眩晕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降低复发率,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眩晕症 中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为51.2%,相对而言,慢重型与亚急性感染率高于急重型,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常见于腹腔,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越大,合并基础性慢性病症越多,医院感染率也就会越高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较高,患者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性紧密相连,患者长时间住院、侵入性操作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提高患者医院感染率。

  • 标签: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效果与施行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运动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运动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运动功能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康复护理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和健康孕妇各56例分别入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程序行产前检查及保健,观察组则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防治,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产后新生儿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无1例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结论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多方面的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可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 乙型肝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7年11月开始对中药注射施行药学干预,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200份住院病历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纳入2017年8~10月期间我院200份住院病历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于2017年11月开始对中药注射施行药学干预前后,比较两组中药注射的不合理使用率和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中药注射的不合理使用率和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0%(37/200)和8.00%(16/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00%(72/200)和41.50%(83/200),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合理使用有重要意义,可显著降低中药注射的不合理使用率和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中药注射剂 不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经有效治疗后,65例治愈,占83.3%,13例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占16.7%,而其中有部分患者受到劳累时会出现间断性的室性期前收缩,4例伴随短阵室速,2例出现遗留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情况。结论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依据临床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 标签: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从2016年4月起到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所有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取的9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小儿病毒性脑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94例,慢性丙肝患者86例,健康体检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组及慢性丙肝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更高,ALB、A/G水平更低,差异明显(P<0.05)。同时,慢性乙肝组患者的A/G水平高于慢性丙肝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TBIL、ALT、AST、ALB、A/G等相关生化检验指标能够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生化检验指标 慢性乙肝 慢性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