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2016年贵阳市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4种常用杀虫的抗药性,为当地白纹伊蚊的防控及相关传染病疫情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广泛采集贵阳市不同区域的白纹伊蚊,并标记采集地点,记录采集试虫数量、虫态等信息。采用WHO推荐的蚊虫抗药性生物测定方法,幼虫采用浸渍法,成虫采用接触筒法,分别测定幼虫和成虫的抗药性,判断抗性程度。参考品系数据引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的实验结果。结果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敌敌畏4种常用杀虫对贵阳市白纹伊蚊幼虫的LC50分别为0.006、0.0007、0.003和0.074mg/L,为参考品系的7.78、1.8、17.8和2.17倍。成蚊接触0.1%溴氰菊酯药膜1h后,24h的死亡率为79.6%,表明成蚊对溴氰菊酯已经产生了抗性;而对3%高效氯氰菊酯、3%氯菊酯、0.06%残杀威和8%顺式氯氰菊酯药膜接触1h后,24h死亡率分别为93.2%、90%、87.9%和97.4%,均表现为可疑抗性。结论贵阳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测试的4种杀虫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除了对氯菊酯为中抗外,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均为低抗;成蚊对溴氰菊酯产生了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等抗性程度需进一步确定,应加强贵州省蚊虫抗药性监测,科学指导杀虫的使用。

  • 标签: 白纹伊蚊 登革热 抗药性 生物测定
  • 简介:目的了解咸阳市城区家蝇对敌敌畏、溴氰菊酯、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4种常用杀虫的抗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T26350-2010《蝇类抗药性监测方法家蝇物理测定法》规定点滴法。结果2010年咸阳市家蝇对4种杀虫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4.71、31.92、20.63、31.02;2017年咸阳市家蝇对4种杀虫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93、22.80、36.51、14.58。结论咸阳市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抗性倍数2017年较2010年总体有所上升,上升较高的是溴氰菊酯。

  • 标签: 家蝇 抗药性 点滴法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几种常用杀虫的抗药性,为本地蚊虫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Ⅳ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双硫磷、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1203、0.003376、0.073249、0.001636和0.003011mg/L,为参考品系的3.01、2.11、1.83、1.82和1.51倍。结论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产生了低抗性,对其余4种杀虫敏感。应定期开展蚊虫抗药性监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白纹伊蚊 幼虫 抗药性
  • 简介:白蚁是一类原始的社会性昆虫,严重危害房屋建筑、水库堤坝和林木资源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长效、低毒和环保的毒饵诱杀技术用于白蚁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昆虫生长调节作为一种新型白蚁生物防治杀虫,其对白蚁的慢性毒性、非驱避性以及在白蚁体内的积累作用使其成为一类优秀的白蚁防治。本文综述了昆虫生长调节的种类和作用特点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昆虫生长调节剂 白蚁 毒饵诱杀技术
  • 简介:在闲暇的假日时光里,推掉琐事,沏杯热茶,读上一本昆虫科普图书,对我而言是绝妙的享受。让我意料不到的是,《中国昆虫记》故事如童话般耐读,语言如词赋般优美,这部"诗人镜头里的昆虫丽影"带给我"哥伦布发现"一样的巨大惊喜,品读再三,不敢一瞥而过。

  • 标签: 昆虫 微距 哥伦布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直接的熏蒸杀虫效果评价方法。方法在实验室对白纹伊蚊成虫及卵、家蝇成虫及蛹、美洲大蠊成虫及卵荚进行硫酰氟熏蒸处理,观察成虫反应及虫卵或蛹的孵化情况,运用卡方检验和趋势面回归模型分析试验数据,并通过现场实验验证。结果美洲大蠊卵荚与白纹伊蚊成虫、家蝇成虫、蝇蛹及美洲大蠊成虫的死亡率均差异极显著(χ2=28.748,P〈0.0001),其他各虫样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除卵荚外,其他虫样均100%杀灭,卵荚对硫酰氟的耐受性最大;以卵荚的熏蒸剂量(x1)、时间(x2)两个因素及引起的卵荚杀灭率(z)进行分析,趋势面模型拟合方程式为z=0.237+0.022x1-0.03x2-0.00019x12+0.00071x1x2+0.0013x22,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26.776,P〈0.0001),判定系数为R2=0.918;以该模型预测所得的硫酰氟熏蒸杀灭卵荚的剂量与作用时间为依据进行现场验证实验,杀灭率达100%。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筛选出美洲大蠊卵荚作为熏蒸杀虫效果评价的指示虫卵,指导口岸有效开展集装箱熏蒸杀虫效果评价工作。

  • 标签: 熏蒸 硫酰氟 白纹伊蚊 家蝇 美洲大蠊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硝唑碘仿糊与vitapex糊对乳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乳牙根尖周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甲硝唑碘仿糊治疗,对照组采用vitapex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患者随访12个月评价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3.09±0.6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82±0.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为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甲硝唑碘仿糊辅助治疗乳牙根尖周病较vitapex糊治疗,远期疗效并无明显优势,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硝唑碘仿糊剂 vitapex糊剂 乳牙根尖周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单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50例作为乙肝组,另选单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患者50例作为丙肝组,二者重叠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重叠感染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空腹血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重叠感染组ALT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ALT与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AST显著高于丙肝组和重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AST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TBil显著高于重叠感染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TBil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的Child-pugh评分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的Child-pugh评分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IFN-γ为(41.4±12.3)ng/L,丙肝组为(39.6±12.8)ng/L,重叠感染组为(49.3±14.2)ng/L;重叠组IFN-γ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乙肝组IFN-γ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IL-6为(57.7±26.2)ng/L,丙肝组为(69.3±23.8)ng/L,重叠感染组为(87.0±27.3)ng/L;重叠感染组IL-6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丙肝组IL-6显著高于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IL-10为(304.2±87.6)ng/L,丙肝组为(316.3±89.4)ng/L,重叠感染组为(622.5±96.4)ng/L;重叠感染组IL-10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和丙肝组的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肝功变化不明显,但是炎症反应严重,肝脏储备功能显著降低。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肝脏储备功能
  • 简介:网上有传言称,保质期较长的食物,添加了更多的防腐。这是真的吗?实际上,食品保质期的长短跟食品本身的特性、杀菌方法、包装形式有关。比如醋、酒精类产品,保质期是比较长的,因为这类食品本身就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食品允许不标明保质期,也跟食品本身的特性有关。

  • 标签: 食品保质期 防腐剂 微生物生长 杀菌方法 包装形式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免疫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以及预防接种和治疗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对,检验病毒的类型进行明确,同时也能够对特定抗体的浓度进行有效的测定,从而在病毒检验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对病毒感染免疫检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来为病毒检验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感染 免疫检验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及各种幼龄动物非细菌型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研究轮状病毒生物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技术等对对于防止轮状病毒暴发流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及细菌性肺炎患者中各随机选择34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照组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CT及X线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影像学特点,并总结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肺叶实质、充气支气管征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小叶分布的毛玻璃样影发生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段实质、多发小结病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而毛玻璃样影伴有网织条索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间实质发生率高于参照组,而肺实质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侧单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单侧多叶及双侧肺发生率高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病毒性肺炎及细菌性肺炎在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作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肺炎 临床表现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护理。结果经过充分氧疗、抗氧化、平喘化痰等积极治疗及加强病情观察、雾化吸入、叩背等护理措施,全部患儿痊愈出院。结论通过细致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疗效,提高护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 标签: 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 儿科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开展登革病毒检测能力验证,不断提高实验室登革病毒的检测水平。方法登革病毒1-4型毒株经严格灭活,经过特异性、敏感性、均匀性、稳定性测试,随机组合成每组5份样品发放。参加能力验证的实验室自行决定采用的核酸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或/和分型检测。对登革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4和2016年,全国共有126家实验室参加登革病毒检测能力验证,初测满意率为98.4%,2家实验室的结果判定为"定性检测不满意",占全部参加实验室的1.6%,补测后满意率为100.0%。结论我国大部分实验室具备较好的登革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及管理水平,可以很好地为有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能力验证 登革病毒 荧光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用局部缓释及其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用药方式纳入甲硝唑组与替硝唑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硝唑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替硝唑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硝唑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2例,替硝唑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3例,组间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与替硝唑均为常用的局部缓释,但是甲硝唑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更加理想,药物应用安全有效,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常用局部缓释剂 牙周病治疗 甲硝唑 替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在泪小管断裂后吻合快速寻找泪道断端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粘弹的粘滞性封堵泪道断端,手术均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结果利用压迫泪囊,迫使粘弹自泪道断端溢出寻找其鼻侧泪道断端,结论此种方法简单易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粘弹剂 泪小管 吻合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上采用各种治疗方式,对T细胞亚群指标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一年内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患儿13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采用联合治疗的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并记录、观察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主要从CD3+、CD4+、CD8+三个指标进行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有显著的提高,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儿在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治疗前的指标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采用一定治疗方案后,根据T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可以来判断治疗后患儿病情的改变情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治疗 T细胞亚群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市诺如病毒所致聚集性的呕吐事件。方法经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回顾分析病例情况,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暴发疫情(聚集性疫情)的数据与因素。结果30例病例主要的症状为发热、呕吐、腹泻、恶心与腹痛等,全部患者都发生呕吐的症状,27例发生恶心;13例发生腹痛,腹痛的位置是脐周;2例腹泻;4例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腹痛去医院就诊的有8例;6例复诊;9例患者初诊病例都在症状出现6小时以内就诊。结论这次事件主要是因为一例感染诺如病毒学生将病毒带入学校,才引起了聚集性的疫情,因此需要强化首发病例管理,对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置和消毒。

  • 标签: 诺如病毒 呕吐事件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