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微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的观察,并且分析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进行微弹簧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到2017年8月,本研究选择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没有一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以后,患者均恢复健康。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患者选择采用微弹簧栓塞进行治疗同时为患者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自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随机选取48例脑动脉瘤破,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微弹簧栓塞治疗,研究对患者近期预后影响。方法自我院利用随机选取办法抽取48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时间2017年1月至12月,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分组,早期组20例,入院72h内行微弹簧栓塞治疗,晚期组28例,入院72h后行微弹簧栓塞治疗。结果早期组栓塞效果、术后6个月MBI、术后6个月mRs评分、并发症、复发率均明显更优于晚期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微弹簧栓塞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 近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5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支架组(n=27)与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球囊辅助弹簧栓塞治疗,支架组,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支架组,22例完全栓塞,3例次全填塞,2例部分填塞,对照组,21例完全栓塞,4例次全填塞,2例部分填塞,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对照组为7.5%(2/27),经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 标签: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品管活动对降低晚交班缺陷率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活动小组并对成员分工明确,选定“降低晚交接班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我科护士晚交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目标预期设定,通过问题解析明确问题要因,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对策,观察品管活动开展前后晚交班缺陷率变化情况。结果品管活动实施后,晚交班缺陷阶段合计次数由原来的92次将至23次,现状值由原来的25.56%下降至6.39%,目标达成率109.17%,实际改善幅度75%。结论合理制定并正确实施品管活动能有效降低晚交班缺陷率,有效预防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持续完善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 标签: 品管圈 晚交班缺陷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品管活动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成效,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提供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和效果确认等程序进行品管活动。比较活动前与活动后静脉输液外渗率的改善情况。结果活动前,静脉输液外渗率为3.65%,活动后,通过重点解决穿刺位置不当、选择输液工具不当、应用刺激性药物所导致的输液外渗现象等方面,静脉输液外渗率降至0.49%。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输液 外渗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在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8月期间开展以“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为主题的品管活动期间的60份病历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2月期间的未实施品管活动的6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80.00%)明显高于观察组(3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增强护士工作责任感,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文书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品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小组,实行品管活动,明确活动主题后制定流程图与查检表,分析可能影响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对比品管活动开展前、后的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结果品管活动开展前的并发症发生率是7.5%,品管活动开展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0%,开展后明显低于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品管活动开展前的患者满意度是87.0%,品管活动开展后的患者满意度是98.5%,开展后明显高于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品管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 品管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低住院患者误吸率品管护理总结。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12例),选取时间-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3月2日,将住院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56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56例实施品管护理)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90.15±1.24)分、护理模式评分(89.27±2.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81.27±1.16)分、护理模式评分(70.15±0.27)分(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的误吸率8.93%低于对照组误吸率17.86%(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患者实施品管护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能降低患者误吸率,促进康复。

  • 标签: 降低 住院患者 误吸率 品管圈 护理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在内镜清洗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内镜中心内镜清洗工作130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的清洗工作设定为对照组,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的清洗工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我们予以常规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而观察组我们则应用加入品管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比较两组在内镜清洗合格率及超标细菌计数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两项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可提高内镜清洗质量,降低各内镜操作的交叉感染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内镜 消毒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管理对护理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于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间择本科室30例护理人员进行研究,按管理模式分为常规组(n=15)和品管组(n=15),对常规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对品管组护理人员实施品管管理,分析总结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状况。结果品管组护理人员被投诉率6.7%较常规组46.7%明显降低,品管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较常规组80.0%明显升高(P<0.05);品管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品管管理可改善护理质量控制效果。

  • 标签: 品管圈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探究品管对提高医院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140例,对比分析实施品管管理前后,患者对医院各项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后患者对护士长管理、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技能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品管管理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管理能够促进医院优质护理质量的提高,提高患者对医院各项服务的满意度,调动护士积极性,促进其潜能的发挥,从而良性循环,进一步改善医院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科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性。方法在急诊科成立品管管理小组,分析腕带在急诊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并实施。活动前后对比成效。结果通过实施品管管理手法,急诊患者腕带佩戴率由活动前的41%提高到活动后的92%。结论通过品管管理手法规范了腕带的使用,提升了科室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全体员的护理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管理 腕带佩戴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活动缩短送择期手术患者与手术室交接时间方法成立品管活动小组,选定缩短送手术患者与手术室交接时间为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解析导致60例手术患者交接时间延长的真正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效果确认结果应用品管活动后,送手术患者与手术室交接时间由14.6min缩短至6.7min结论品管活动在缩短送手术患者交接时间有显著效果,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优化了工作流程,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择期手术患者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在医疗治疗持续改进中的具体应用与效果。方法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这段期间内,将38例护理人员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借助品管活动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最终比较两组护理小组医院治疗情况比较。结果对照组药物发放错误率与正确率分别为31.58%、68.42%,观察组药物发放错误率与正确率分别为5.26%、97.74%。观察组药物发放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应用品管,其有助于提升药品发放正确率,促进医疗质量改进,值得医院应用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医疗质量 持续改进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开展品管活动进前后收治的两组产妇,对比在开展品管活动前后产科的护理质量及两组产妇在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产科开展品管活动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品管前,开展品管活动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几率较比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品管能提升产科护理安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保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产科 护理风险管理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品管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品管管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方案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管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品管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失误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后效果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品管圈管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品管活动在产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4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品管活动,对实施前及实施后的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率及新生儿遗失腰牌及腕带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品管活动前新生儿遗失腰牌及腕带率、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活动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中不仅提高了孕产妇知识掌握率也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在降低新生儿护理缺陷的同时也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在产科护理风险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科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品管活动对于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科室在2017年1-6月实施六个月主题为“降低ICU晨间交接班缺陷率”的品管活动。结果品管活动实施前,ICU交接班缺陷率为24.8%,明显高于品管活动实施后(16.3%),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活动能够明显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交接班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展品管活动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入院宣教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联合开展品管活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SCL-90评分(89.5±6.3)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48.0±3.5)分与对照组(89.2±6.4)分、(48.2±3.6)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53.4±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6.6±5.2)分,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75.6±4.3)分、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95.6%)明显高于对照组(54.2±3.1)分、(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开展品管活动进行入院宣教护理,不仅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患者 入院宣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QCC)活动在降低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开展以“降低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活动,根据品管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目前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对策,组织实施,再次调查成果,整理,规范方法并实施。结果手术低体温发生率由53%下降至15%。结论开展品管活动有效降低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提高员运用品管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中护理 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