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数学教育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形象演示、动画播放、计算机进行数学计算、反馈矫正等方面进行了整合尝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辅助数学教学,不再觉得数学枯燥、单调,从而学到了数学知识,也达到了乐学的目的。

  • 标签: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学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教育理念 数学计算 数学知识
  • 简介:摘要骨外固定技术是近些年与内固定技术共同发展并共同应用于创伤骨科的常见医疗技术,骨外固定技术主要是应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患者的骨折端实行固定、复位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可以通过软组织将内植物穿透骨折部位,之后借助连杆、固定架等方式在皮肤外实现内植物的固定,从而达到修复骨折部位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骨外固定技术 创伤骨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快速扩弓疗法可增加牙弓的宽度,对于排列整齐牙齿提供足够的间隙;固定矫治器在三维上控制牙齿各个方向的移动,精确的控制牙位,促使牙列排成满意的牙弓形态。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优势互补,缩短矫治疗程,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随着临床上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的增加,关于快速扩弓联合固定矫治技术适用范围、对牙弓形态影响、长期稳定性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回顾性总结目前临床上关于此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的现状。

  • 标签: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牙弓形态 牙列拥挤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电子设备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故障,当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时,不仅人们应用电子设备会引发安全问题,而且电子设备故障可能会让整个线路出现安全的问题,现对电子设备安全运行中的维护技术进行分析。

  • 标签: 电子设备 安全运行 维护技术
  • 简介:摘要成人正畸中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工作是应纳入治疗考量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既能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的矫治效果,而且还能通过多维度可视化治疗设计,增加患者对治疗结果的理解和认知。本文将对由多维可视化治疗设计等组成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成人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多维度可视化 牙齿矫正
  • 简介:摘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如何有效地检测该菌是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常规分离鉴定、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质谱等技术手段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最后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 标签: 耶尔森氏菌 分离鉴定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质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颅骨表面标志 CT重建 乙状窦后入路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8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24例,A组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B组患者实施常规扩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改良间歇多次扩张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改善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球囊扩张 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我国综合经济的迅猛增长,推动者生物检验行业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各类先进生物检验技术诞生的背景下,传统检验技术因其自身的检验周期长、检验步骤繁琐等缺点影响,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限制。而检验技术的发展与改进,促使微生物检验技术应运而生,其具备检验迅速、结果精准可靠等优势,特别是各类病菌,如结核菌检测中,能够获得可靠的检验结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参考,目前该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生物检验技术,在临床中获得使用,也备受临床检验人员的青睐。

  • 标签: 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 病菌检验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是一种高通量、针对待测核酸中靶序列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新技术。该技术仅需20ng/μlDNA,即可通过简单的杂合、连接、PCR扩增及电泳步骤,在同一反应管中对四十多个不同的靶基因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这一技术最先于2002年由荷兰的Schouten等[1]报道。如今短短几年中,该技术已被欧洲、亚洲等几十个实验室采用。迄今为止,已有150多篇不同领域采用该技术方法的报道在重要刊物上发表。

  • 标签: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基因缺失 基因重复 突变检测 甲基化
  • 简介:由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将于2009年4月11日至1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召开。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 征文通知 学术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娩镇痛术与气囊仿生助产技术联合应用的助产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22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人。观察组运用气囊仿生助产术联合分娩镇痛术,对照组常规分娩。对比两组产妇围产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各阶段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联合分娩镇痛术的助产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产妇分娩效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术 助产效果 围产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探讨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为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提供相关的优质护理措施与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在我院做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观察组,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模式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能够增加手术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程度,降低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痛护理技术 手术室护理质量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整理其临床资料,且经过比较无差异。按照电脑排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包含4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包含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生活自理能力与心理状态等相关指标上统计和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患者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护理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理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析。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100 例术前行病理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处理,观察组行快速石蜡切片技术。结果:观察组病理检验准确率 100% ,对照组为 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标本制作时间 45.03±4.33min ,对照组为 1441.25±24.48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理检验中的应用具有较高准确率,且所用时间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pid paraffin section technique i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paraffin section techniqu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apid paraffin section technique.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1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9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reparation time of specime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5.03 ±4.33 min,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441.25 ±24.48mi. 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paraffin section technique i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has high accuracy and short tim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PICC置管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置管,而观察组则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一次性到位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导管外露长度、所需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少,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将心电图定位技术运用在PICC置管中可以提高一次性到位率。

  • 标签: PICC置管 心电图定位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科应用DR摄影技术成像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放射科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就采用普通X线摄影检查(对照组,n=50)与采用DR摄影技术检查(观察组,n=50)成像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收治的患者在采用DR摄影技术检测后,优质片率为98%,对照组所收治的患者在采用普通X线摄影技术检查后,优质片率为84%,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所收治患者照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放射科应用DR摄影技术对患者开展检查,可明显提高获取的优质片率,减少照射量,对改善患者遵医依从,为临床诊疗提供精准参考依据意义重大。

  • 标签: DR摄影技术 放射科 成像效果
  • 简介:摘要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为各领域管理机制及运营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医疗机构也不例外。本文就基于此,对信息技术在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相关论述,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经济管理质量,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 标签: 信息技术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无创助产护理技术在降低产妇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40例产妇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各7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分娩中分别实施传统助产和无创护理助产护理,对两组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伤口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无创助产护理技术,可缓解产妇的疼痛感,缩短疼痛时间,可在产科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 产妇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对胃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均来自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并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分别实施传统双层吻合技术、采用单层吻合技术、吻合器吻合技术。结果2、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1组患者,2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2例,3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为1例,1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为5例(p<0.05)。结论实施吻合器或单层吻合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的过程,同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胃癌 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 吻合技术 治疗效果